<p class="ql-block">五十年前跟随部队调防,从临沂到蛟河,一晃已半个世纪,今借同学毕业五十年庆典聚会,再次踏上第二故乡一一临沂。</p><p class="ql-block">来时和发小商量好,同学聚会完,去继英家住几天,由他爱人高大哥承担专职司机,痛痛快快的玩几天,临沂没去过的地方转转,看看临沂变化,可不是我们部队在时的模样了…,</p><p class="ql-block">现将玩的地方用流水方式,记录下来。</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洒在临沂大地上,由高大哥趋车我们首先来到临沂新四军旧址参观,由于是星期一,全国展馆都闭馆,我们只能在园内周围转转,</p> <p class="ql-block">沿着小路往前,一座庄严的纪念馆出现在眼前。金色的字在灰墙上熠熠生辉,白柱撑起的门廊透出肃穆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张云逸将军在临沂前河村湾村曾战斗和生活过的旧居</p> <p class="ql-block">在华东野战军纪念馆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与发小继英在华东野战军园内留影</p> <p class="ql-block">从华东野战军旧扯出来,趋车到临沂河东琅琊古诚</p> <p class="ql-block">来到了临沂琅琊古城,一座雕刻精美的石牌坊横跨在开阔的广场前,屋檐层层叠叠,像是凝固的乐章。</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又是一座彩绘牌坊,蓝底牌匾高悬,柳枝垂落如帘。我们站在石砖地上,看远处另一座建筑在晨光中若隐若现。</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条小径,古老的城楼赫然出现在眼前。红灯笼在飞檐下轻轻摇晃,石桥上三三两两的游人缓步而行。云层低垂,却压不住节日般的喜庆。我们走上石桥,脚底传来熟悉的震动感——是城楼下那条老街的车流。</p> <p class="ql-block">我和继英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古城花海”四个字悬在木结构门楣上,红灯笼映着我们的脸。门前那尊石雕依旧威武,只是底座多了几道划痕。我们看到一对年轻情侣拍照打卡,背景是斑驳的土墙和青瓦。</p> <p class="ql-block">顺着青石板路往里走,一条小河穿街而过,石板桥连接两岸。小河不深,却倒映着屋檐下的红灯笼和稀疏的树影。我们走过一家老茶馆,门口的石磨静静躺着,像在等待某个永远不会回来的磨匠。</p> <p class="ql-block">转完琅琊古城后,沿着河东的滨江大道到老城区和居住临沂部队发小相见</p> <p class="ql-block">部队75年调访,他们没去东北,发小相见格外亲,</p> <p class="ql-block">留珍贵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洒足饭饱后,我们又沿着河西滨江大道回继英家,到小区门口,我们下车到沂河边走走聊聊,欣赏沂河晚上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秋意正浓,一条小径被落叶铺满,阳光透过树梢洒下斑驳光影。我们踩着脆响的叶子慢慢走,聊着在临沂的过往。这条林荫道是新城区,是新建的生态步道,可踩在脚下的感觉却那么熟悉和亲切。</p> <p class="ql-block">一条林荫道更显静谧,白漆树干整齐排列,落叶厚厚一层,雾气在路尽头缭绕。</p> <p class="ql-block">晚上万家灯火通明</p> <p class="ql-block">沂河桥的灯光格外美丽壮观</p> <p class="ql-block">河对面的高楼大厦布置了灯光秀</p> <p class="ql-block">这是北京路沂河大桥的夜景</p> <p class="ql-block">新城区一栋栋,一排排别墅和高楼住宅成群成片,人民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发生具大变化。</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我们去继英在老家的农家院,座落在临沭县朱沙埠村,临近黄河,拥有大片的湿地和美丽的山水景观。古老的沭河如诗如画,有几处清泉井,常年缓缓流淌,附进村民都前来打水饮用。</p> <p class="ql-block">由于是沙土地,地里种的花生、地瓜和柳树条</p> <p class="ql-block">当地村民除了种地外,还搞副业编柳筐,出口多个国家。</p> <p class="ql-block">家家户户房屋前后,不仅种菜还养花,使现在的农村也有城市气息,<span style="font-size:18px;">重现了原生态田园风光和浓郁乡情乡愁。</span></p> <p class="ql-block">看到铁薏米,由衷的亲切,在临沂部队大院我家就种了一小席铁薏米,来年不用管又生出新芽。</p> <p class="ql-block">第四天吃过早饭,我们趋车来到沂蒙革命纪念馆,由于维修不开馆。</p> <p class="ql-block">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大门,那座中式牌坊庄严肃穆,红匾金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矗立在广场中央,红色装饰物在阳光下闪耀。草坪修剪得整整齐齐,几棵大树投下清凉的阴影。我们坐在长椅上歇脚,看一对老人牵手走过,背影与我们记忆中父母的模样渐渐重合。发小说:“等咱们这个年纪,也得有人陪啊。”我笑了笑:“那还用说?每年清明,咱们仨就回来走一圈。”</p> <p class="ql-block">罗炳辉石像停</p><p class="ql-block">罗炳辉将军。在1946年6月21日在鲁南前线峄[yì]县指挥所指挥部队阻击国民党军进犯解放区时,突发脑溢血,在送往临沂抢救途中,于苍山兰陵病逝,终年49岁。罗炳辉将军生前担任新四军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33位军事家之一,是战争年代牺牲的8位军事家烈士之一。</p> <p class="ql-block">一面石碑墙静静立着,密密麻麻的文字记录着不为人知的名字与故事。我们沿着墙慢慢走,指尖轻轻划过冰凉的石面。老同学忽然停下:“你看,这字迹多像咱们当年刻在课桌上的名字。”我望着那些深深浅浅的刻痕,没说话,只觉得时光从未走远。</p> <p class="ql-block">一群穿着红衣戴灰帽的人,他们是红军后代,缅怀先烈传承先辈们的精神,为国家和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在革命烈士纪念堂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又来到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博物馆是一座城发展历史见证,感受临沂的厚重。寻找七圣的足,传承古代文化,欣赏中国历史。</p> <p class="ql-block">一座传统建筑前,台阶宽阔,黄饰点缀,绿树成荫。</p> <p class="ql-block">走进竹简博物馆,长长的展柜里陈列着竹简,以及各类实物展示、场景复原、多媒体互动等方式,生动呈现了汉代简牍文化与古代军事思想,已成为临沂市文化旅游的标志性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一组竹简静静陈列,古朴的文字诉说着久远的故事。藏品主要来源于考古发掘、收购及群众捐赠,截至2019年末,馆内藏品数量已达30820件套,其中珍贵文物有321件套。</p> <p class="ql-block"> 馆内藏品涵盖古钱币、铜器、碑帖、玉器、瓷器、印章等多个类别。</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站在一副古代盔甲前,深红与黑色的金属片泛着冷光。它威武、沉重,像极了我们曾以为必须背负的未来。走出展馆时,已经中午12多,高大哥还要带我去看……因时间关系,只能结束四天的行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为了再多看看临沂,专门乘临沂公交车前往火车站,临沂的公交是专用道,途中不堵,车况非常好,列车员也非常有专业素养,更让我惊呀的是,山东全省60岁以上的乘车免费,刷身份证就可免费乘车,我是外省身份证,也一刷成功。非常便捷。中途我们又经过了70年代最红火的临沂百货大楼,现在已是金鹰家电商场</p> <p class="ql-block">右前方的大楼是临沂联通公司,以前是邮电局的营业大厅,是部队官兵最熟悉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乘公交车往左看,还是新华书店,当年是平房,如今已是高楼大厦。</p> <p class="ql-block">来到火车站更是焕然一新,五十年前临沂没有火车站,十年前来过,那时车站广场非常拥挤又小,显的尤其零乱、破旧。如今广场宽阔整洁,左边有序整齐的公交站台。</p> <p class="ql-block">进站口更是宽敞、明亮,候车室高大明亮,服务周到,感受到山东好客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检票进站,虽然站台不多,但很整洁</p> <p class="ql-block">短暂的发小相聚,我也愉快的结束了临沂行程,回到徐州。</p><p class="ql-block">相聚虽短,情谊悠长,这趟临沂行,感慨迫多,感受到时代变化,老城旧貌换新颜,沂河大桥宽阔平坦,夜晚的人民广场灯火璀璨。</p><p class="ql-block">这几日的相聚,吃住在一起,除了游览临沂的变化,就在家聊天,更多的是聊我们小时在部队大院(泰山营房和临沂大院)的趣事,处处凝聚着我们深厚的情谊,我们的友情就像一坛陈酿的美酒,越久越香。无论未来我们身在何方,无论时光如何流转,这份情谊都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p><p class="ql-block">再次感谢继英妇夫的热情接待,几天的陪伴让我无法用言语表达内心的感谢。也许这就是大院子女的特殊情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