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双飞8日游之:建水古城—文庙

兔子🐰妈妈老牛🐮

<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23号下午,吃过午饭后来到了建水古城…</p> <p class="ql-block">建水大板井(又名溥博泉)是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临安镇西门西正街旁的古井,始建于明洪武初年(约1389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被誉为“滇南第一井”,以其甘冽水质、独特建筑和持续使用而闻名。‌</p><p class="ql-block">历史与建筑</p><p class="ql-block">大板井由明代浙江移民仿杭州龙井样式建造,是建水古城128口古井中最负盛名的一口。井栏由六块青石板和六根石柱榫卯结构拼接而成,井口直径约2.7米,深约4米,青石井栏上因长期汲水形成深逾寸的绳痕。‌‌</p><p class="ql-block">水质与文化</p><p class="ql-block">井水清澈甘冽,冬暖夏凉,史载“水味之美,冠甲全滇”,适合泡茶、酿酒和制作豆腐,建水西门豆腐即以此井水得名。井边曾建水神庙,体现儒家文化对水源的崇敬,是古城“古井博物馆”的核心代表。‌‌</p><p class="ql-block">现状与价值</p><p class="ql-block">至今仍供居民日常取用,并吸引游客体验打水,成为建水古城标志性景点和文化遗产。其持续涌泉的水源系统被视为古城生命象征,需保护水线以防枯竭。‌‌</p> <p class="ql-block">体验当地人打水…</p> <p class="ql-block">老房子</p> <p class="ql-block">奇特的门墩…</p> <p class="ql-block">老建筑</p> <p class="ql-block">这个商家的广告有点意思🤭🤭</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进去前往文庙</p> <p class="ql-block">孔子</p> <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与建筑格局</p><p class="ql-block">建水文庙由临安广西道宣抚使张立道创建,历经元、明、清三代40多次扩建增修,形成现有规模。建筑群完全仿照曲阜孔庙规制,采用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宫殿式布局,东西两侧对称分布单体建筑。原有一池、二殿、二庑、二堂、三阁、四门、五亭、五祠、八坊等37个建筑,现存31个,包括泮池、大成殿、棂星门等核心建筑。</p><p class="ql-block">特色包括:‌‌</p><p class="ql-block">泮池‌:占地45亩,全国最大,象征孔子思想如海深邃。‌‌</p><p class="ql-block">‌大成殿‌:供奉孔子塑像,悬挂清代皇帝御题匾额如“万世师表”。‌‌</p><p class="ql-block">‌杏坛‌:2000年重建,高10.3米,雕有盘龙石柱和“孔圣弦颂图”碑。‌‌</p><p class="ql-block">文化价值与旅游信息</p><p class="ql-block">建水文庙是滇南儒家文化传播中心,培养了大批人才,被誉为“滇南邹鲁”,现为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学教育基地,开展开笔礼、成人礼等活动。开放时间为每日08:00-18:00,门票需现场购买,建议游览时长2-3小时。‌‌</p> <p class="ql-block">建水文庙的杏坛是纪念孔子讲学场景的典型建筑,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p><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杏坛为黄色琉璃瓦覆顶,檐角饰以彩绘金龙和玺,整体造型庄重典雅。坛内竖有明代“孔圣弦诵图”古碑,记录了孔子讲学场景。 ‌</p><p class="ql-block">功能定位</p><p class="ql-block">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场所,杏坛左右分设乡贤祠、名宦祠,分别供奉历代贤士与名臣,体现了儒家“尊贤尚德”的价值观。 ‌</p><p class="ql-block">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该建筑群保留了明代始建格局,历经清代多次修缮,现存结构仍保留了传统礼制建筑的严谨特征。作为云南省现存最完整的文庙建筑群之一,其建筑技艺与文化内涵兼具历史研究价值。 ‌</p> <p class="ql-block">建水文庙大成门是文庙建筑群中的主要入口建筑,采用三开间设计,中间为通道,门上饰以鼓钉装饰。门前石阶正中央刻有飞龙浮雕,象征着尊贵与庄严。 ‌</p><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大成门为三开间木结构建筑,中间开间为通道,两侧为门窗。其屋顶采用单檐歇山顶,覆盖琉璃黄瓦,屋脊装饰有鸱吻和镂空木雕飞龙雀替,展现了传统宫殿式建筑的精致工艺。 ‌</p><p class="ql-block">历史地位</p><p class="ql-block">大成门作为文庙的门户建筑,是进入主体区域的必经之路。其名称源于儒家经典“大成至圣先师”的简称,体现了对孔子的尊崇。 ‌</p><p class="ql-block">配套景观</p><p class="ql-block">大成门外为开阔庭院,庭院后部丹墀上即为文庙主体建筑大成殿。庭院内古木参天,松柏竹柳相映成趣,形成庄严肃穆的礼制空间。 ‌</p> <p class="ql-block">建水文庙的西碑亭是文庙内的重要建筑,用于陈列乾隆皇帝御制的《平定回部告成太学碑记》。该碑刻有满汉两种文字,两块巨石合镶为完整碑首,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p><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西碑亭为单檐歇山顶建筑,采用传统木石结构,与东碑亭对称分布。两座碑亭均位于大殿东西两侧,共同构成文庙的碑刻群。 ‌</p><p class="ql-block">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西碑亭内的《平定回部告成太学碑记》记录了乾隆时期平定新疆回部叛乱的历史事件,是研究清代边疆治理和儒家思想传播的重要实物资料。 ‌</p> <p class="ql-block">建水文庙二贤祠是位于云南省建水文庙崇圣殿东侧的附属祠堂,始建于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清宣统三年(1911年)重建,为纪念明洪武年间被贬至建水的官员韩宜可和王奎而设,两人在文庙讲学十余年,开创了滇南文教先河。‌</p><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与建筑布局</p><p class="ql-block">二贤祠始建于1486年,原为纪念韩宜可和王奎两位官员;1911年因年久损毁重建,现存建筑为此次重建遗存。祠堂位于文庙核心区,毗邻仓圣祠,采用青瓦木构的明清滇南传统风格,内部设有祭祀牌位及碑刻,体现儒家“崇文重教”思想。‌‌</p><p class="ql-block">纪念人物与文化影响</p><p class="ql-block">祠堂纪念韩宜可(官至山西布政使)和王奎(曾任右参政),二人因直言进谏被贬至建水,在文庙开馆讲学十余年,系统性引入中原儒学教育体系,培养地方学子,推动建水文教兴盛,明清两代建水出进士110余名,多受教于文庙体系。后世誉二人“开临安文脉之先”,清康熙年间纳入官方祭祀名录。现存清光绪年间《重修二贤祠记》碑和明万历四十年《景贤祠田产碑》,为研究滇南教育史提供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奇怪的树(没有说明是什么种类)…</p> <p class="ql-block">建水文庙在抗日战争期间曾遭受日军飞机轰炸,具体遗址位于文庙内的核心区域。根据记载,日军在1944年曾对建水文庙进行轰炸,导致部分建筑受损,但未造成全面破坏。 </p><p class="ql-block">遗址现状</p><p class="ql-block">目前文庙内仍保留着日军轰炸的痕迹,包括被炸毁的建筑残骸和修复后的遗迹。这些遗址成为研究抗战历史的重要实物证据,反映了当时日军对云南文化设施的破坏程度。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物保护</p><p class="ql-block">尽管遭受轰炸,建水文庙仍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4年数据),其建筑群规模宏大,现存31个建筑保存完好,体现了古代尊孔崇儒的历史和传统建筑艺术的独特价值。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