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10月18日宁夏镇北堡西部影视城

亚非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洒在镇北堡的城墙上,斑驳的石面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边。我们一行人站在古建筑前合影,背景是两座高耸的石碑,字迹苍劲,诉说着岁月的重量。风从远处的戈壁吹来,带着一丝凉意,却吹不散心头的兴奋。这里不是普通的景区,而是无数电影里走出来的西部世界,一砖一瓦都像是从银幕中跳脱而出的真实。</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道写着“门之知”的牌坊,红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晃,像是在向我们招手。蓝天高远,几缕白云浮在山巅,脚下的石板路被阳光晒得微暖。大家穿着厚厚的外套,笑声在空旷的院落里回荡。这地方有种奇妙的魔力——明明是人造的景,却让人觉得比许多古迹还要真实。</p> <p class="ql-block">我们五个人站在一块刻着红字的石碑前,背后是古老的砖墙和金色牌匾。我仰头望着那匾额,仿佛能听见多年前驼铃悠悠,商队穿行于黄沙之间的回响。这里曾是边塞要道,如今成了光影的舞台。有人轻声念着碑文,语气里带着敬意,像在与历史对话。</p> <p class="ql-block">景区入口处,红灯笼与花饰垂挂于门楣,两侧的塔楼静静矗立。一位穿红外套的朋友已迫不及待站在门前摆姿势,身后闸机缓缓开启,像是通往另一个时空的入口。我们陆续走进去,脚步轻快,心却沉了下来——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似乎都在低语着过往。</p> <p class="ql-block">转角处,一座电影场景赫然出现:木质结构高耸,红灯笼挂满梁柱,旁边那个写着“红高粱”的大缸格外醒目。几位游客正围着拍照,笑声不断。我也忍不住凑近,伸手轻触那粗糙的木纹,仿佛能感受到张艺谋当年在此执筒时的激情与热望。这里不只是布景,更是中国电影的胎动之地。</p> <p class="ql-block">拾级而上,月亮门在阳光下静静伫立,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台阶一侧立着标牌,写着它的名字与来历。我们停下脚步,有人举起相机,有人静静仰望。光影斜照,将门洞拉出长长的影子,像是一道通往旧时光的隧道。那一刻,谁都没说话,只任风吹过耳畔。</p> <p class="ql-block">我们坐在秋千上,笑声清脆地荡在土墙之间。那秋千古朴,木架粗粝,却坐出了几分诗意。她们穿着亮色的冬衣,像三朵开在荒原上的花。正是这样鲜活的人影,才让这片沉寂的土墙有了温度。</p> <p class="ql-block">我坐在一辆老式手推车上,车身上挂着“到此一游”的横幅,红灯笼在头顶轻晃。背景是苍黄的山崖,粗犷而辽阔。我笑着挥手,像极了老电影里的女主角,带着一点俏皮,又有一点倔强。这画面太有戏感,让人分不清是我们在游览,还是正参与一场即兴的拍摄。</p> <p class="ql-block">老公倚着土墙,手中抱着一把旧式乐器,指尖轻轻拨动,一段悠扬的旋律缓缓流淌。那声音苍凉而深情,像是从黄土深处升起的叹息。周围渐渐围了些游客,没人说话,只有风与音符在墙间穿梭。那一刻,历史不再是静止的遗迹,而是可听、可感的呼吸。</p> <p class="ql-block">我们三坐在长椅上,身后是布满洞穴的土墙,像蜂巢,也像岁月的年轮。我们谈笑风生,身旁的花盆里,一簇红花正开得热烈。这静谧的角落,仿佛藏着一个被遗忘的村落,时间在这里慢了下来,连阳光都变得温柔。</p> <p class="ql-block">坐在“缘”字轮前的长椅上,我们笑得灿烂。那轮子巨大,却未转动,像是象征着某种静止的宿命。她们说,来这儿就是“寻缘”——与历史的缘分,与彼此的缘分,甚至与这片土地的缘分。我望着她们,忽然觉得,所谓缘分,不过是在对的时间,走进了对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我蹲在石雕旁,认真读着介绍牌上的文字。那石基沉稳,石兽静默,仿佛守护着某种秘密。我抬头一笑,阳光落在我脸上,那一刻,我不只是游客,更像是这片遗址的倾听者。我们走过的每一步,其实都在与过去重逢。</p> <p class="ql-block">人群在传统建筑前排队,红灯笼在屋檐下轻轻摆动。冬衣裹身,呵出的白气在空中消散。有人低头看手机,有人仰头拍照,但无一例外,脸上都带着期待。这些建筑虽非千年古物,却因电影而获得了另一种永恒。</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堆满南瓜、白菜的菜堆前,色彩斑斓得像一幅油画。我笑着,像是刚从集市归来。背景的布帘随风轻扬,台阶上人影晃动。这场景太生活化,却又如此戏剧——也许,生活本身就是最动人的剧本。</p> <p class="ql-block">“雁门关”牌坊巍然矗立,车轮与旗帜环绕四周。蓝天之下,它不像仿建,倒像从历史中迁徙而来。我走近,伸手轻抚那木柱,纹理粗糙,却有力。这里没有真正的雁门关,但有它不屈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我们站在“府北镇”门前合影,笑容灿烂。门楣雕花精美,背景的海报写着某部电影的名字。这里不只是影视基地,更是一个让普通人也能走进银幕的梦工厂。</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沙地上摆出滑稽姿势,红外套在黄沙中格外醒目。我们笑得前仰后合,像是在拍一部属于自己的喜剧。远处建筑沉默,沙地无垠,而他们的快乐,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荡开一圈圈生动的涟漪。</p> <p class="ql-block">阳光斜照,山脉轮廓清晰,一位行人独自走在土墙下,身影被拉得很长。他不回头,也不停步,像在奔赴某个只有他知道的约定。这画面安静得让人心颤——在宏大的历史面前,每个人都是过客,却也都是主角。</p> <p class="ql-block">“镇南堡”牌坊前,红灯笼映着蓝天,垂柳轻拂石狮。我站在这里,仿佛听见了老电影的背景音乐缓缓响起。这地方,天生就该出现在镜头里。</p> <p class="ql-block">“张贤昆同志旧居”门前,几位游客正缓缓步入。门楣上的字迹庄重,瓦片在阳光下泛着微光。我站在门外,没有进去,只是望着那扇半开的门——有些记忆,适合远观,也适合默念。</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石拱门旁,介绍牌静静立着。我站在门边,看阳光洒在石板路上,光影交错。这里没有喧嚣,只有风穿过门洞时的低语。它不急着讲述,只等你愿意停下,去听。</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木门楼前,微笑如初。那屋檐雕刻精美,牌匾上的字迹遒劲。我虽然没说话,但却像在与整座建筑对话。老公悄悄按下快门,不是为了留影,而是为了记住这一刻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装饰华丽的木楼前,红布幔在风中轻舞。我站在台阶上,像极了某个电影里的女主角。也许每个人来这里,都带着一点“当主角”的梦。</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老鄉大院”前合影,笑声惊起一只白鹅。土墙上挂满玉米,金灿灿的,像是秋天最后的告白。我伸手摸了摸那粗糙的墙面,指尖传来砂砾的触感。这墙,见过多少风沙,又听过多少故事?它不说话,却比谁都懂得时光。</p> <p class="ql-block">“老乡大院”里,金黄的玉米挂满土墙,像一串串丰收的勋章。木牌坊下,几只白鹅悠闲踱步,嘎嘎几声,打破了宁静。我们站在院中,仿佛成了短暂停留的“老乡”。这里没有华丽的装饰,却有最真实的生活气息——粗粝、温暖、带着烟火味。</p> <p class="ql-block">某人站在菜摊前,面前是新鲜的南瓜与白菜。摊位简陋,却生机勃勃。某人抬头一笑,皱纹里都是阳光。这画面没有剧本,却最真实——生活,从来不在银幕里,而在这样的角落。</p> <p class="ql-block">“街安福”牌坊下,石板路延伸向远方。我走过时,听见自己的脚步声在回荡。这名字真好——街安,人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