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金秋书韵:“她世界”的文学邂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武江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晋中大地被斑斓的色彩温柔包裹,空气中弥漫着丰收与诗意的芬芳。在这个美好的时节,应晋中同心读书会盛情邀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家陈年女士,推出了一场以“她世界的体验与表达”为主题的女性写作讲座,如同一束温暖而明亮的光,照亮了文学爱好者们的心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矿山走出的文学双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陈年女士,这位在文学领域熠熠生辉的才女,不仅是赵树理文学奖的获得者,还曾荣获乌金奖。她与之前受邀的王旭东老师一样,都出身于矿山这片充满烟火气与生活质感的土地。王旭东老师以男性作家特有的大刀阔斧之笔,书写矿山生活的波澜壮阔,其小说《复调婚姻》犹如一幅生动的矿山生活画卷,有声有色地展现了矿山独特的烟火气息。</p><p class="ql-block"> 而陈年女士,同样是矿山孕育出的文学精灵。她回忆起往昔岁月,那时家中没有户口、没有编制,一家人居住在煤矿生活区山坡上自建的小屋里。为了两毛钱的豆腐,她在那片土地上奔波忙碌,真实地体验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始终奋战在生活的第一线。与王旭东老师豪迈的创作风格不同,陈年女士以女性独有的细腻敏感,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如潺潺溪流,润泽着每一位听众的心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热闹非凡的文学盛会</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次讲座,由山西女作家协会精心举办,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女评论家、女作协副主席以及女作协妇联执行主委周俊芳等纷纷到场,五位女性齐聚一堂,开启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学盛会。她们的交流,不仅聚焦于女性写作的独特魅力,更深入探讨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处世智慧。欢声笑语,回荡在会场的每一个角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聆听陈年:人性与文学的交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这场讲座中,我们聆听陈年女士分享写作心得,收获的不仅仅是女作家视角下的创作感悟,更是从人性层面对于人与文学关系的深刻洞察。她真诚地讲述了自己如何踏上文学之路,怎样在岁月的磨砺中,一篇又一篇地创作出精彩的小说,又如何在众多前辈与同道的帮助下,逐渐走向成熟。她的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没有丝毫的冗余与废话。</p><p class="ql-block"> 当听众们提出一个个关于写作的疑问时,陈年女士总是认真倾听,耐心解答。面对写作中虚构与真实的问题,她幽默而深刻地说:“虚构可以‘谎话连篇’,它让我们隐匿自己,跳出真实生活的琐碎束缚。”同时,她又坦诚地分享道,自己最初是从散文创作起步的,因为散文讲究真实,每一字每一句都承载着生活的重量。</p><p class="ql-block"> 有写作者好奇于语言是否可以追求华丽,陈年女士给出了独到的见解:“语言最好是陌生化的,避免同质化,要展现出独特的个性。”她的回答,如同为在文学海洋中迷茫探索的写作者们点亮了一盏明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同心读书会:文学的摇篮与舞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同心读书会,宛如一片孕育文学种子的肥沃土壤,汇聚了一群对文学充满热爱的人。这里既有怀揣文学梦想的年轻人,他们热情充沛,思想活跃,在文学的道路上奋力前行着,渴望通过小说等创作形式,迈向更高的艺术殿堂;还有中年作者,他们文字功底扎实,已写出了自己思想厚重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读书会还有像张宁静、梁红、段保明老师这样人生经验丰富的长者。张宁静老师执着地书写着《榆次文革记忆》,如今已出版至第三册,那些珍贵的记事文字,记录着曾经的时代。梁红老师将她年轻时的故事写成优美的散文,命名为《岁月如歌》,很受欢迎。段保明老师则将笔触伸向晋华纺织厂的人和事,他的文章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被人们广泛转发,不仅填补了晋华纺织厂博物馆在文化故事方面的空白,更满足了众多人对那段历史的好奇与渴望。</p><p class="ql-block"> 而我,也曾是怀揣文学梦想的青年,在工作忙碌的岁月里,文学的火种从未熄灭。退休之后,我再次踏上文学之路,鉴于年龄和精力,不再适合创作长篇大论的小说,于是便以笔为友,书写自己的生活感悟与生命体验,用真实的故事与大家交流对话,幸运地收获了许多共鸣。多年来,我已创作出《文趣散得》《闲爱孤云》《岁月印痕》《旅游散记》《榆次往事》《涂川寄情》《黄河情韵》等多部诗文集。</p><p class="ql-block"> 晋中作家协会主席杨丕梁老师曾说,同心读书会是作家的摇篮。在这里,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人,因为对文学的热爱而相聚一堂。陈年老师的那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作家”,如同一股强大的动力,激励着每一位读书会的成员。在这个金秋时节,我们于文学的海洋中遨游,共同追寻着那片属于我们的精神家园,让文学的芬芳在晋中大地越飘越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5.10.22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