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更务实的角度看阅读。每年中高考结束后,很多老师在感叹:考题怎么会这样?讲都没讲过,这书以后怎么教?很多学生在感叹:这考题好怪,学校没学过的也考?其实,很多老师和学生不知道,中高考题基本上不在课本里出,而在课外书里出。课本上学习的是知识点,考题虽然也在考察知识点,但在知识面上做文章。如果学生有了课外阅读,情况就不一样了,面对试题会很熟悉,容易下手,速度也快了许多。问问那些考取名牌大学的学生就清楚了。</p> <p class="ql-block"> 那么有的人会问,哪有时间去阅读?我要说:并没有多少阅读的内容,而且小学初中读够了,高中需要读的就既少又快,时间足够。把阅读当做一件大事该怎么应对?</p><p class="ql-block"> 第一,阅读什么。我们现行的课本是改革后的新教材,都是从知识点到知识面的知识结构。课本上的是知识点,延伸出课本的课外读本是知识面,小学到高中都是这样的。不是泛泛的读,而是有针对性的读,或者叫规定的读。这些必读的书有多少呢?并没有多少。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书太多读不过来,也没必要读很多,读规定的就可以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小学的阅读。小学阅读首先解决汉语拼音,然后读注音读本,这是解决识字量的根本方法。现在的小学教育就是这样,不要埋怨小学老师。很多孩子小学的成绩不怎么样,就是因为这个问题没解决好。</p><p class="ql-block"> 第三,初中的阅读。初中要加力读一部分高中的课外必读书,一方面高中时间紧,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读;另一方面,提前读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有很大帮助。</p><p class="ql-block"> 第四,高中的阅读。无论如何高中要阅读,磨刀不误砍柴工,不要把时间都用在刷题上。高考后还有一个奇特现象,考生从考场出来很高兴,试题不难都答上了。结果或者考得不理想,或者名落孙山。原因只有一个:理解题意不准确。不是阅读不好的原因吗?</p> <p class="ql-block"> 阅读需要兴趣,没有兴趣也要阅读,这叫务实阅读。</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