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培训总结

夜礼服假面🙈

<p class="ql-block">一:绘见生命,让心灵借画笔说话</p><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的申玉老师带来“绘画心理分析在中小学心育活动中的应用”培训,把“绘画”变成了心育的“魔法钥匙”。</p> <p class="ql-block">  培训以团体绘画体验开场:创意涂鸦、“我们的团队”协作画、人际关系流创作……没有“画得好不好”的评判,只有“我想表达什么”的自由。申老师强调“绘画和技巧无关,重在表达”,这让大家瞬间放下“不会画画”的顾虑——原来随手的涂鸦,都藏着心灵的秘密。</p> <p class="ql-block">  接着是理论拆解:绘画心理分析通过画作,实现孩子“情感上的宣泄”(比如罗夏墨迹测验的原理)。像初中生常有的“心理矛盾性”,很多孩子觉得自己“住在第三只笼子里”,绘画能成为他们安全表达的出口。</p> <p class="ql-block">  申老师还分享了“房树人”“我的生命线”等经典绘画技术,以及《儿童心理画》《中学生绘画心理应用手册》等实用书籍,为我们后续开展活动提供了抓手。</p> <p class="ql-block">二、校园心理危机,早识别早预防是关键</p><p class="ql-block">‍ 下午,心理健康教育首席专家郭玉良老师带来的“校园心理危机的识别与预防”培训,像一场“心理安全卫士”的实战课,从互动体验到案例策略分享,每一处都在教我们如何守护学生心灵。</p> <p class="ql-block">  培训以互动活动开场:“遇见你真好”游戏,让我体会要学会观察——“眼睛观察,耳朵倾听,嘴巴交流,脑子思考”。郭老师借此引出核心:校园心理危机藏在“情绪压抑、焦虑不安、悲观逃避”等信号里,需从“情绪表现、行为变化、事件影响”多维度识别(比如学生遭遇重大变故后,是否出现持续的消极状态)。</p> <p class="ql-block"> 在策略分享环节,郭老师给出关键指引:危机干预要抓“黄金72小时”,同时用“生命教育转移注意力”(如看分娩视频、讲生命诞生故事)帮学生重新感知生命价值;“空椅子技术(告别仪式)”等方法,能引导学生安全处理“离别、丧失”类情绪。此外,她还强调“教师自身状态”的重要性——“面对学生要微笑”,因为教师的积极状态本身就是一种支持。</p><p class="ql-block">‍ 让我非常触动的是:郭老师一直以来对学生的真情关爱,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是不可撼动也无法替代的,所以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郭妈妈”。</p> <p class="ql-block">  这场培训让我明白,校园心理危机的“识别与预防”,不是冰冷的理论,而是带着温度的“看见情绪、及时支持、传递希望”,未来我会把这些方法融入工作,和学生一起筑牢心理安全的屏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