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18日,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因病逝世,举世为之惊愕!</p><p class="ql-block"> 这之前,网上就有消息说,杨振宁先生逝世了。我坚信,这是谣言。果然,中国科大的潘建伟院士当天就出来辟谣:“这是谣传!杨振宁先生刚刚过完103岁生日,先生精神状态很好。”没想到,仅仅过了几天时间,就突然得到他逝世的噩耗。</p><p class="ql-block"> 因为杨振宁的逝世,这些天,世界都为之悲痛。这是他一生的荣耀,也是他一生的价值。 </p> <p class="ql-block"> 他是这个世界上顶顶聪明的人。物理学家费曼-戴森曾说,科学家有两种:一种像鸟,飞得很高,纵观全局;还有一种是青蛙,守住一个区域,比如井底或者池塘边,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做得很好很细。但杨振宁既是飞鸟,有大空间尺度的眼光,能够俯瞰很多事情,又很注重细节。一个人的一生,哪怕是在科学领域的某一个极细小的分枝里做出一点点突破性的贡献,他也是世界上顶级的科学家了,而杨振宁在多个领域里的贡献都是奠基性的。他一生的成就里,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杨-巴克斯特方程,等等,对绝大多数人来讲,这些就是无字的天书,即便是今天,能真正读懂这些天书的人也不是很多。</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不妨从另一些科学巨匠对他的评价里来解读这些天书究竟有多伟大。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曾举办过一场“规范场论45周年研讨会”。会上,十二位诺奖得主联合签署声明,将杨-米尔斯理论、麦克斯韦方程组,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并列为“物理学三大支柱”。物理学家戴森在会上直言:杨振宁不是20世纪的优秀科学家,而是现代物理的“卓越设计师”,他设计了我们研究宇宙的框架。1999年的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当新晋诺奖得主特霍夫特举起奖杯,对着镜头深情地感言“没有杨振宁1954的奠基性工作,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研究成果。”的话音刚落时,台下来自全球的物理学家集体起立,掌声持续将近一分钟。这一幕被《自然》杂志评为“年度最动人的学术致敬”。《时代》周刊曾发表评论说,牛顿定义了经典力学的游戏规则,爱因斯坦定义了相对论的游戏规则,而杨振宁定义了粒子物理的游戏规则。这些评价说明,杨振宁早已超越了“诺奖得主”的标签,他成为了现代物理规则的制定者。有人甚至说“诺奖是他最差的成果”。</p> <p class="ql-block"> 在一次当今世界最聪明最有智慧的人们聚会的照片里,杨振宁的身材虽然并不魁梧,但他却是照片里最闪眼的C位,可见他在这些巨匠们眼里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 他的一生,是有理想,有奋斗,有责任,有担当,有幸福,有感恩,有情怀的人。</p><p class="ql-block"> 十三岁时就立誓要拿诺贝尔奖,虽然那时的誓言只是懵懂少年的豪情,但却是激励他不畏艰难,奋勇前行的力量。35岁就问鼎了科学巅峰,摘得物理学诺奖桂冠,年少时的誓言变成了现实。身名鹊起后,他却面临一个两难的现实:一边是科研进取的现实环境,一边是血脉传承的难以割舍。最后,他不得不做出令许多国人都不解的决定,加入美国国籍。用他的话讲,这是一个考虑了很久、很痛苦的决定。他的这个决定,就连知子莫如父的父亲也不能理解。他曾在回忆里说,父亲到临终前,对于我的放弃故国,在心底里的一角始终没有宽恕过我。可是,谁又能理解当时他所处的生存环境呢?他没再作太多的解释,而是把世人对他的不理解化作前行的力量,用他人无法期及的成就为国人赢得了尊严,让中国人从此克服了总觉得不如别人的心理。</p> <p class="ql-block"> 中美关系的大门打开之后,他是以华裔科学家身份申请回国访问的第一人,他也因此成为此后两国多个领域交流的一座桥梁。他十分关心当时中国科技的发展,当他从好友处得知中国的原子弹成功没有外国人参与,完全是中国人独立自主搞出来的消息时,立时泪流满面。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是有情怀的。任何一个时代,个人的命运都是深深地烙着那个时代印痕的。历史从来不是黑白分明的,当年他做出那个令许多人不解选择的背后,是有着那个时代的苦和个人无奈的,并不是身名鹊起后就忘了祖国,忘了故土。后来,他凭借自己的威望和人脉,在纽约成立了“与中国教育交流委员会”,许多国内的优秀学子因此走出国门,来到走在世界科学前列的殿堂接受最好的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了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耄耋之年,他毅然放弃美国国籍,放弃优渥的生活,回到祖国的怀抱,为国家的人才培养和科学发展,奔走呼号,建言献策。先后帮助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建立了高等研究院。他利用自己的威望和人脉,为国家广揽人才,多位世界级的科学家就是在他的感召下回国的。他还将自己在美国的房产卖掉,加上诺贝尔奖金和多年来的积蓄,绝大部分财产都捐给祖国的教育事业。</p> <p class="ql-block"> “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的人不多。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这是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给杨振宁的颁奖词,这更是对他一生最浓缩最完美的礼赞。</p> <p class="ql-block"> 八十多年前,鲁迅逝世,郁达夫悲恸地发出时代的呐喊:一个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却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今天,杨振宁先生的逝世,举国悲恸,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觉醒和传承。他的一生,为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强盛,人类的进步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先生己经作古,他奉献给人类的智慧依然会在星空闪烁。他的精神他的情怀已铸成了一面猎猎高扬的旗帜,必将激励更多的炎黄子孙为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砥砺前行。</p> <p class="ql-block"> 他的根在中国,他的贡献属于全人类,他是属于世界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