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的语言为调研报告添魅力

新新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读毛泽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重温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其语言的生动灵活让我深深感到有别于当下众多的调研报告,没有官话套话,有的是生动的大众话,甚至将对话和方言也引入了《报告》,既增加了可读性,又增加了亲和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篇报告中几乎找不到一个生僻的典故,甚至找不到大众不能理解的政治色彩浓厚的话语,而绝大部分都是任何一个读者都能读懂的大众语言,通俗而不失雅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描述轰轰烈烈的农会运动面前土豪劣绅的表现时,老人家是这样说的:“在农会威力之下,土豪劣绅们头等的跑到上海,二等的跑到汉口,三等的跑到长沙,四等的跑到县城,五等以下土豪劣绅崽子则在乡里向农会投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乡下的农民运动也给城里的绅士们带来恐惧和不安,“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酣梦”一词用的意味深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描述农民对待反对农会运动的情形时,“反对农会的土豪劣绅的家里,一群人涌进去,杀猪出谷。土豪劣绅的小姐少奶奶的牙床上,也可以踏上去滚一滚。”先不说这样的行为是否“过分”,单是这些生动的语言就会被读者叫绝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下的调研报告里绝少使用对话语言,在老人家的《报告》中却出现了,不能不说为《报告》增添了画龙之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面对农会运动,许多土豪劣绅逃跑了,但也有一些没有逃跑而且主动请求参加农会的。老人家引入双方对话,仅仅三十个字就把整个场景生动得再现出来,活生生的小说手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出十块钱,请你们准我进农民协会。”小劣绅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嘻!谁要你的臭钱!”农民这样回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人家在描述富农对农会的态度时也使用了一段对话,传神地将不同倾向的富农描绘得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乡农民协会的办事人拿了农会的册子,跨进富农的大门,对富农说:'请你进农民协会。'富农怎样回答呢?'农民协会吗?我在这里住了几十年,种了几十年田,没有见过什么农民协会,也吃饭。我劝你们不办的好!'富农中态度好点的这样说。'什么农民协会,砍脑壳会,莫害人!'富农中态度恶劣的这样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微信读书app上有网名为风沙星辰的读者这样评论了这段文字:“我明白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听毛爷爷说话了哈哈哈哈哈哈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么,中农对于加入农会是怎样态度呢?“在第一时期内,农会的人拿了册子,进了中农的门,对着中农说道:'请你加入农民协会!'中农回答道:'莫性急啦!'一直到第二时期,农会势力大盛,中农方加入农会。”把中农的犹豫和观望描述得惟妙惟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将方言俚语写进报告,也是《河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一大语言特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些入不了农会的劣绅被“摈在农会的门外,好像无家可归的样子,乡里话叫做'打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们(指乡农民协会)举起他们那粗黑的手,加在绅士们头上了。他们用绳子捆绑了劣绅,给他戴上高帽子,牵着游乡(湘潭、湘乡叫游团,醴陵叫游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角暗里”是角落的意思,“休息字”是保证书的意思,说不管闲事为“不探闲事”,说不起作用为“不作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难怪读者柟柟说:“之前get不到书里面用方言词,原来这么有趣,湖南人多出点书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是七八岁时背诵《毛主席语录》至今仍然记得的,如果不是这样生动活泼、朗朗上口,或许也早就忘掉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