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井岗山红色旅游

萍姐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洒在井冈山的广场上,微风拂过,那面写着“井冈山”的红色旗帜在空中轻轻飘扬,像是一段历史的回响,庄重而深沉。人们身着统一的服装列队而立,神情肃穆,仿佛正穿越时光,回到那个战火纷飞却信念如磐的年代。2025年10月23日,这个秋意正浓的日子,我和梅踏上这片红色热土,这次不只是旅游,更像是一场与初心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广场中央,那座巨大的红色旗帜雕塑在蓝天映衬下格外耀眼,金色的纹路如同岁月刻下的印记,诉说着不朽的信仰。这面旗帜宽27米、高8.1米的红旗雕塑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1927年8月1日《八一南昌起义》。游客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有人驻足凝望,有人轻声交谈,还有孩子踮起脚尖,试图读懂旗帜上的文字。节日般的热闹并未冲淡这里的庄严,反而让历史在烟火气中鲜活起来。这一刻,我忽然明白,红色精神从未远去,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人们心中悄然延续。</p> <p class="ql-block">一块红色宣传板静静立在路边,“一切行动听指挥”几个大字铿锵有力,下方的“红军纪律歌”以黑白插画的形式徐徐展开:战士们整齐行军,席地而坐分享干粮,帮老乡挑水劈柴……画面朴素却动人。我站在板前良久,仿佛听见了那支纪律严明的队伍踏过山林的脚步声。他们没有精良的装备,却用铁的纪律赢得了民心——这,或许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真正密码。</p> <p class="ql-block">远处山坡上,一只巨手高擎金色号角,红绸飘舞,仿佛下一秒就要吹响冲锋的号令。蓝天白云下,这座雕塑像一座精神灯塔,指引着来者的方向。我走近时,几位游客正仰头拍照,脸上写满敬意。那号角不只是一件雕塑,它像是在提醒我们: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记为何出发。</p> <p class="ql-block">我正对着镜头微笑自拍,背景是缠绕红布的雕塑,树木葱茏,山峦叠翠。她的轻松与背后的庄严形成奇妙的和谐——原来,对历史的致敬,也可以如此自然地融入现代生活。我们不必总是沉重地缅怀,也可以带着笑容,把那段岁月装进行程,带回家。</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金色喇叭雕塑前,白衫黑裤,墨镜遮面,嘴角扬起淡淡的笑意。我身后绿树成荫,石板路蜿蜒向前,游客三三两两散步其间。阳光洒在雕塑上,泛着温润的光。</p> <p class="ql-block">两位游客在号角雕塑前开心合影,女的白衣黑裤,男的红衣绿裤,色彩鲜明得像一幅画。他们的笑容纯粹而热烈,仿佛不是在参观景点,而是在庆祝一次重逢——与信仰的重逢,与精神原乡的重逢。2025年的秋天,井冈山不只是地理坐标,更成了一种情感的归处。</p> <p class="ql-block">我伸手轻触喇叭口,动作温柔得像在抚摸一段记忆。</p> <p class="ql-block">我和梅并肩站在喇叭雕塑前,一人伸手轻触,一人握拳高举,笑容灿烂。她们的姿态不同,却都透着一股力量。一个在倾听历史的回音,一个在回应时代的召唤。井冈山的精神,不正是这样在代际之间传递吗?无声,却有力。</p> <p class="ql-block">一座现代而庄重的建筑静静矗立,金色汉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几位行人拾级而上,背影坚定。这建筑不张扬,却自有威严,像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默默承载着人们对精神高地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建筑顶部在蓝天映衬下显得格外宏伟,金色文字如光刻入天际。高大的树木静静守护,白云悠悠飘过。这一刻,时间仿佛慢了下来,让人不禁屏息——有些精神,注定要仰望。</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内,参观者静静伫立,目光停留在墙上的黑白照片上。讲解声低沉而清晰,照片中的人物眼神坚毅,衣着朴素,却透着不可动摇的信念。有人微微点头,有人轻声叹息,那一刻,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眼前鲜活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一面照片墙整齐排列,每张肖像下都有详尽介绍。军装、便装,不同时期的面孔,却有着相似的坚定。他们曾在这片山林中战斗、生活、牺牲。如今,他们的故事被温柔地挂在这里,像一盏盏不灭的灯,照亮后来者的路。</p> <p class="ql-block">一组黑白肖像静静陈列,文字记录着生平与功绩。他们不是神,是人,却在最艰难的岁月里,活出了超越凡俗的光芒。站在这面墙前,我忽然觉得,伟大从来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选择中淬炼而成。</p> <p class="ql-block">“天下第一山”五个大字刻在石碑上,遒劲有力,背景是蓝天与绿植。这称号不只是地理的赞誉,更是精神的加冕。井冈山,因信仰而巍峨,因牺牲而永恒。</p> <p class="ql-block">“井冈山碑林”四个大字刻在灰瓦灰墙的中式建筑上,屋檐微翘,古意盎然。绿树成荫,光影斑驳,仿佛时间在这里放缓了脚步。每一块碑,都是一段记忆;每一道刻痕,都是一声回响。</p> <p class="ql-block">一块石碑静静立于绿植之间,文字清晰,庄重肃穆。它不张扬,却自有力量,像一位沉默的守望者,守护着这片土地的记忆与尊严。</p> <p class="ql-block">黑色石碑嵌在粗糙石墙上,金色文字铿锵有力:“革命雄师井冈山,集中力量更坚强……”诗句如战鼓,穿越时空,依然激荡人心。岁月在墙上留下痕迹,却未曾磨灭信念的锋芒。</p> <p class="ql-block">“革命摇篮”四个大字苍劲有力,刻在古朴石碑上。这四个字,不只是称号,更是源头的象征——中国革命的火种,曾在这里点燃,继而燎原。</p> <p class="ql-block">一块深色石碑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八个大字熠熠生辉。它连接着历史与当下,提醒我们:红色精神,不只是过去的荣光,更是今日的践行。</p> <p class="ql-block">“革命摇篮”四个金色大字刻在黑色石碑上,嵌于石墙之中,遒劲有力,庄重肃穆。它像一声低语,提醒每一个路过的人:不要忘记,我们从哪里来。</p> <p class="ql-block">“岗山精神 世传”六字古朴典雅,刻在斑驳石碑上,岁月的痕迹与金色文字形成鲜明对比。精神可以穿越时间,正是因为有人愿意一代代传下去。</p> <p class="ql-block">墙上一幅书法作品笔力遒劲:“弘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窗外绿意盎然,阳光洒在字上,仿佛为这誓言镀上金边。传统不是包袱,而是前行的底气。</p> <p class="ql-block">一块黑色牌匾上刻着:“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举名光照千秋照耀神州。”字字千钧,道尽这片土地的分量。它不只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精神的播种者。</p> <p class="ql-block">这次红色旅游对我非常震撼,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井冈山精神可以穿越时间,正是因为有人愿意一代代传下去,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国泰民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