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的早课,有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孩子如果有丢三落四的习惯,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呢?</p><p class="ql-block"> 针对这个问题,老师们各抒己见。</p> <p class="ql-block">有老师说到:在面对任何问题,我们都得做到人事分离,批评事,肯定人,不要给孩子贴上“丢三落四”的标签!</p> <p class="ql-block">还有老师说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要教会孩子每天晚上睡前去整理好自己第二天要用的物品。列好清单,并进行核对。</p> <p class="ql-block"> 李玲老师说:可以利用了儿童技能教养法去帮助孩子培养好习惯。</p><p class="ql-block"> 她还说到:习惯的建立是需要长时间培养出来的。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21天的目标,然后进行刻意练习。</p><p class="ql-block">第一步:给这个目标取一个名字。目标是孩子能够理解的,也是踮踮脚可以够得到的,并且要使得任务游戏化。</p><p class="ql-block">第二步:做孩子的支持者。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允许孩子犯错误。孩子犯错误时,不要去批评和指责,可以用一个约定好的手势去提醒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保持耐心。就算孩子有做不到的时候,也要沉住气。</p><p class="ql-block">第三步:孩子每坚持一周,就搞个庆祝活动。用三重赞美的方式去鼓励孩子。</p><p class="ql-block"> 这个方法可以用来帮助孩子的任何一个好的习惯!</p> <p class="ql-block"> 然而,我认为最难的地方是:父母是否真的能在21天全程陪伴孩子,并好支撑者的角色呢?</p><p class="ql-block">在育儿的路上,我们经常是不允许孩子做不到的、不允许孩子犯错误的,如果孩子犯错误了,我们通常是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批评和指责孩子。</p><p class="ql-block">李玲老师告诉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允许孩子犯错。现在很多家长在育儿过程中,比较严苛,不允许孩子犯错,所以很多孩子的情绪是被压抑的,而且越怕犯错,就越容易犯错,然后不被理解,最后会导致孩子的习得性无助。甚至会导致很多孩子有心理疾病的原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是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哦呢?育儿路上的每一个挑战,都是一面镜子,照见了父母身上不足的地方, 提醒父母,要允许和接纳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温和并有耐心地引导。静待花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