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青春的记忆留给历史

何建军

今天说的是旧闻,8月底的事了。要不是校友提醒,我都忘了要做个图文记录。她提醒我可以用来向同学会会刊投稿,我就做了。不但向会刊投稿,也在这个园子发表。<br> 8月中旬的一天,我还在家庭山西旅游的途中,接到同学会干事来电话,传达了同学会会长的要求:向正在备展的校史馆捐献历史的物品和照片。这是个光荣又有意义的任务,我答应马上在微信群发通知,回广州后就向勤社同学收集。<br> 很多同学都很积极,或在群里,或私微我,先是提供了照片。我回广州后,两次召集茶聚,收集实物和照片。<br><div><br></div><div><br></div> 1. 这是两次茶聚的合照,一边饮茶,一边吃茶点,一边聊天,一边回忆青春往事。<div><br></div> 2. 我在餐馆外窗前翻拍初中毕业证,因为窗前的散射光比较柔和。<div><br></div> 3. L同学的学生证。<div><br></div> 4. Q同学的初中毕业证。<div><br></div> 5. J同学的高中毕业证。<div><br></div> 6. H同学在校运动会得到的奖状。<div><br></div> 7. W同学手抄的自己创作的分校歌。<div><br></div> 8. 红卫兵的胸章和袖章。这里要解释一下:这里的红卫兵不是文化大革命中造反的红卫兵,那个红卫兵运动随着大规模上山下乡就消失了。广州的中学在1969年上半年,沿用红卫兵的名字,在学生中成立红卫兵组织,以填补当时没有共青团活动的空缺,当时是要表现优秀的才能加入。多数都是发胸章,发袖章的极少。L同学记得是参加广州中学召开的红卫兵代表大会,才发得有袖章。随着后来共青团恢复活动,中学的红卫兵也自然消失了。存在的时间很短,影响也不大,但这些胸章和袖章就更显珍贵,因为记录了时代的印记。<div><br></div> 9. L同学的“五好学生奖状”,奖状里有毛泽东像、有红旗、有向日葵、有各种口号和图案……那个时代的符号很齐全了。<div><br></div> 10. 我们那个年代在校园正经上课的时间不多,多在学工学农学军的校外,这张历史照片就是当时叫五连三排的同学在潼湖学军结束前的合照。五连的六个排都有合照,这里挑出最清楚的这张。后来他们初中毕业就离开了,所以也能当作是毕业照。<div><br></div> 11. 我们总共交了16件实物,100多张历史资料电子相片。8月29日,六位勤社同学一起回学校,将历史资料交给了同学会。同学会的庄煌副会长和几位干事接受了我们的捐赠,并且在校史馆前合照。<div><br></div> 12. 中午,在培正中学的饭堂午餐。过去我们在学校饭堂吃饭叫“敲兜”,现在不用饭兜用不锈钢餐盆了。今非昔比,令人唏嘘!<br><br> 我常说,虽然我们在中学受的教育出现了断层,但我们完成的历史责任没有断层。我们补课,我们自学,我们也在各自的职场上留下辉煌。希望我们这代人的辉煌能留在校史馆,供后人了解,也学到历史知识,也就告慰了我们这些退休老人啦!<br><br>2025/8/下旬事<br>2025/10/23记<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