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我收藏的众多的铜陵本地民俗老物件中,对桶和端子印象特别深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小时候又胖又矮,鼻梁还是塌的,听母亲说,就像一个板栗子趴在嘴唇上面,还不爱说话。大人们给我起了很多的绰号:垛桶、粗端子、四地主、塌鼻子、闷孤佬……桶前面加一个“垛”(意思是:草、稻、砂石、砖头等物堆成的堆)字,端子前面加一个“粗”字,那说明我是真的又胖又矮,也说明我们铜陵方言词汇丰富多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总共兄弟姊妹9个。在兄弟之间,我排行老四,我有一个姐姐,但是,在我们这里女的是不在排行之列的。那时候生活特别艰苦,母亲坐月子时没有荤腥吃,营养不良,自然就产生不了奶水。听母亲说,我们兄弟姊妹伙的,都没有吃过奶水。都是米糊、麦糊喂大的。我胖大概也是虚胖。自从我有了记忆,对自己胖的印象一点都没有,一直就是一个偏瘦型的身材。一个又矮又胖还是塌鼻子,又不爱说话的闷孤佬,要是搁现在做一个表情包,大概率也是很可爱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桶有很多种:饭桶、米桶、稻桶、提桶、水桶、火桶、禾桶、鱼花桶、粪桶、子孙桶(马屎桶)、杀猪桶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家以前有个老禾桶,解放前留下来的。四边着稻穗的地方已被打通,通的地方又补上了厚厚的一尺见方的木板,大抓钉钉起来的。搞集体时,一直放在家里面装稻子。包产到户时,又被拿出来打稻,很重。特别是遇到了烂田,要想抬着上田埂,像我这样又矮又瘦的人,必须像举重运动员那样,慢慢调整好姿势,深吸一口凉气,大吼一声才能上得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子孙桶的造型美观漂亮。是女子出嫁时,娘家陪嫁的物品之一,里面放一些花生、鸡子、柏枝和糖果。寓意多子多孙,枝繁叶茂,生活甜美,百果累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端子有油端子、酒端子、水端子等。</span></p> <p class="ql-block">水端子铜陵方言叫“端水挽子”,造型比较特别:边缘装有一根向外稍撇的把子;大端水挽子上下一样粗细,大约一次能舀30斤水,是做豆腐人家用的。小端水挽子,口缘稍微向外撇出,大约能舀10斤水,用起来顺手,一般人家都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说起端水端子,不仅想起六弟小陆子小时候曾经跟我说的一个故事:一天下午,小陆子被另一个叫仕林的小伙伴伙出去戽鱼,俩人使出了洪荒之力才把一条水沟戽干,可是,把所有的小鱼捉起来才一碗的样子,小陆子把小鱼分成两半,擖了两根长短不一的草茎准备抓阄,仕林把头摇摇表示不同意,让他先挑,还是摇头,问他到底怎么搞也不做声,蹲在地上低着头看着地,手指在地上漫无目标的划拉,天已擦黑了。“你到底要怎么搞”?小陆子最后问了一句。他还是不做声。小陆子举起端水挽子在他背上挖了一下,撒腿就跑。“哎呦”!仕林一声惨叫,牙齿一龇,单膝往地上一跪,肚子往前一挺,头颈往后一仰,右手在后背直摸……过了2秒钟,仕林又笑了起来,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一人一半太少,煮不了一碗。仕林父亲脾气暴躁,心胸狭窄,不仅和生产队的劳力打架打遍了,还时常和妇女打架,打骂烧锅的(老婆)、子女那是家常便饭的事情。仕林大概是怕回去讨打,才耍起了无赖,不得已而为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