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23日清晨七点,我踏着初秋微凉的晨风抵达古城西安,这座十三朝古都正缓缓掀开她厚重的历史面纱。此行虽仅一日驻足,却是我南疆西域万里行途中一次深情回望——在通往喀什的漫长旅程之前,于长安城中寻觅丝路起点的文明印记。</p> <p class="ql-block">晨光初染城墙青砖,我步入碑林区三学街的小南门早市,这里又名勿幕门,每日六点至九点,烟火升腾如诗。市井喧闹与城墙静默相映成趣,仿佛时光在此交错:一边是千年城垣的沉稳呼吸,一边是百姓生活的热气腾腾,正是这方土地最真实的人间图景。</p> <p class="ql-block">一碗豆腐花,洁白如玉,滑嫩似脂,轻轻一勺舀起,豆香四溢,入口即化。摊主熟练地撒上酱汁与香菜,咸鲜中透出质朴的温情。在这城墙根下的清晨,一碗寻常豆花,竟也成了品味长安烟火的温柔注脚。</p> <p class="ql-block">油茶麻花是西安人清晨不可或缺的滋味。浓香的油茶裹着酥脆的麻花,一软一脆间,暖意从舌尖蔓延至全身。捧在手中,边走边嚼,那浓郁的芝麻与牛油香气,仿佛将整座古城的晨光都揉进了这一碗市井风味里。</p> <p class="ql-block">勿幕门,原名小南门,为纪念辛亥革命先驱井勿幕而命名。它不似永宁门那般恢弘,却更具生活气息。城门洞穿岁月而来,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市井生活的参与者。如今,它静静伫立在城墙一隅,连接着古都的厚重记忆与今日的烟火人间。</p> <p class="ql-block">步入回民街深处,寻得一处当地人钟爱的腊牛肉夹馍摊点。馍是现烤的白吉馍,外皮焦香,内里松软;腊牛肉色泽红亮,纹理分明,卤香浓郁。不加青椒,只取纯肉入馍,一口咬下,肉汁四溢,咸香醇厚,令人回味悠长。</p> <p class="ql-block">咬一口,满嘴都是紧实的腊牛肉,香气在唇齿间层层释放,没有多余的油脂,只有浓郁的酱香与肉香交织。这不仅是食物的满足,更是对西安回坊饮食文化的一次深刻体味——朴实无华,却直抵人心。</p> <p class="ql-block">洒金桥,一条南北走向的老街,全长八百米,深藏于莲湖区回坊腹地。自南宋铁炉街演变而来,历经元明更迭,清末因沙姓聚居得名沙家桥,后音转为今名。如今街巷依旧保留着浓郁的伊斯兰文化气息,古树参天,经文门楼静立,仿佛低语着千年的信仰与传承。</p> <p class="ql-block">大学习巷清真寺,又名西大寺,始建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六次敕建扩建,见证了伊斯兰教在中原的传播与融合。寺内建筑融合唐风与伊斯兰风格,古朴庄严,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西安多元文化共存的生动缩影。</p> <p class="ql-block">西安城隍庙坐落于西大街,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城隍庙。庙宇巍峨,飞檐翘角,供奉汉代忠烈将军纪信。香火千年不绝,既是民间信仰的寄托之所,也是明代官式建筑艺术的珍贵遗存,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西安博物院坐落于友谊西路,占地十六万平方米,集文物收藏、学术研究、社会教育与园林景观于一体。2007年正式对外开放,由博物馆、唐荐福寺遗址与小雁塔三部分构成。这里不仅是城市的记忆库,更是我南疆行前回望中华文明源头的重要一站。</p> <p class="ql-block">小雁塔矗立于南郊荐福寺内,建于唐景龙年间,原高十五层,历经地震损毁,现存十三层,高43.4米。其形秀美挺拔,为早期密檐式砖塔典范。与钟楼古钟共谱“雁塔晨钟”,列为“关中八景”之一。塔影晨钟,声传千年,是中国佛教建筑融入汉地文化的杰出象征。</p> <p class="ql-block">南门广场上,阳光洒落在宽阔的石板路上,朱雀门巍然矗立,城墙绵延如龙。这里是现代西安的城市会客厅,也是古今交汇的中心点。我驻足远望,仿佛看见昔日丝绸之路的驼铃从这里启程,一路向西,穿越河西走廊,直抵遥远的喀什。</p> <p class="ql-block">西安秦腔博物馆内,锣鼓声仿佛仍在耳畔回响。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秦腔高亢激越,如黄土高原的呐喊。馆中陈列着戏服、脸谱、乐器与老照片,每一件都承载着西北大地的豪情与悲欢,是这片土地精神气质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走进西安乐器馆,仿佛步入一场穿越千年的音乐之旅。埙声幽远,琵琶清亮,羯鼓雄浑——这些曾在丝绸之路上回响的古乐,曾伴随商旅西行,传入西域。如今我在此聆听,恍若听见了龟兹乐舞的余音,预示着我即将抵达的南疆乐章。</p> <p class="ql-block">易俗社,百年秦腔名社,创立于1912年,以“移风易俗”为宗旨,集戏曲演出、教育与创作为一体。其建筑古朴典雅,台前幕后皆有故事。在这里,传统艺术从未褪色,反而在时代更迭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正如丝路文化在交流中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晚餐时分,一碗十三佬裤带面端上桌来。宽如裤带的面条劲道十足,泼上滚烫的油辣子,再浇一勺臊子,香气扑鼻。一筷子挑起,辣而不燥,香而不腻,吃的是豪迈,品的是关中人的性格——粗犷中见深情,平凡中藏热烈。</p> <p class="ql-block">夜幕低垂,钟楼灯火映照长街,我结束了一日的长安寻踪。2025年10月23日22点,列车缓缓驶出西安,载着我对古都的眷恋,踏上通往喀什的39小时旅程。这一程,从汉唐气象出发,向着西域风情而去,是地理的跨越,更是文明的回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