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今天(9月30日)终于来到罗马游览。我们的大巴车把我们送到地铁口,然后乘地铁到圣彼得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大教堂是位于梵蒂冈的天主教宗座圣殿,也是天主教最重要的宗教圣地之一。</p><p class="ql-block"> 教堂主体呈拉丁十字结构,长约211米,主体建筑高45.4米,占地面积达23000平方米,可容纳6万人。中殿高46米,圆顶外侧直径近42米,穹顶外部采光塔上十字架尖端高达136.57米,是罗马城的最高点。</p> <p class="ql-block">首先游览的是殿前广场,圣彼得广场位于教堂前方,由贝尼尼于1656年至1667年建造,为宽240米的椭圆形空间,四周环绕着由284根圆柱和88根方柱组成的两个半圆形长廊,广场中央有高达25.31米的梵蒂冈方尖碑。</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大教堂的前身老圣彼得大教堂由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24年下令修建,以纪念使徒圣彼得,329年建造完成。1506年,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决定全面重建,历经拉斐尔、米开朗基罗、马代尔诺等多位建筑师的设计与建造,新教堂于1626年11月18日正式宣告落成。</p> <p class="ql-block">1470年,教皇保罗二世将圣年周期从五十年改为二十五年,原因是“人生短促,灾难屡屡,罪恶满盈”他希望通过缩短圣年的间隔,让信徒更频繁地获得天主的宽恕和慈悲,以应对人生的不确定性和世间的苦难。</p> <p class="ql-block">今年是基督教的圣年,圣彼得大教堂的圣门开放。圣门每二十五年开一次,从圣门走过的人可免去一生的罪过。所有朝圣的信徒和游客都要排队走圣门。</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收藏了大量艺术杰作,如米开朗基罗24岁时创作的雕塑《圣母怜子》,展现了圣母怀抱死去儿子的悲痛;还有贝尼尼设计的青铜华盖,覆盖在大教堂的主祭坛上,以及圣彼得宝座,均是巴洛克艺术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的圣物及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的很多壁画是用彩色马赛克拼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长211米,第二大教堂长度为186.36米,教堂地面有标志,便于直观的对比。</p> <p class="ql-block">教廷的瑞士雇佣兵。</p> <p class="ql-block">离开大教堂,乘公交车去斗兽场。下车就是威尼斯广场的维托里亚诺纪念堂(又称祖国祭坛),为纪念意大利统一的首位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而建,整体采用白色大理石建造,气势恢宏,是罗马的地标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纪念堂于1885年动工,1911年完工,后经多次修缮与调整。正面有巨大的台阶,台阶上方是宽阔的柱廊,顶部有象征意大利统一的雕像群。建筑内部设有博物馆,展示意大利统一相关的历史文物与资料。</p> <p class="ql-block">我们去许愿池游览,路线不熟,问了路上的行人,当地人挺友善,帮我们找到了许愿池。</p> <p class="ql-block">罗马许愿池正式名称为特莱维喷泉(Fontana di Trevi),是罗马著名的地标建筑 。 </p><p class="ql-block">是罗马最后一件巴洛克建筑,也是罗马境内最大、知名度最高的喷泉。它始建于1732年,1762年正式完成,总高约25.9米,宽约19.8米,是全球最大的巴洛克式喷泉。</p><p class="ql-block">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9年,是古罗马人将贞女泉引进罗马城水道的终点。</p><p class="ql-block"> 喷泉 以海神波塞冬为主题,喷泉池中央是海神波塞冬的雕像,他站在贝壳形战车上,由两匹骏马牵引,左右两边各有一位水神,分别代表丰裕和健康。背景墙柱子顶端有四位女神,手持不同神器,象征着春、夏、秋、冬四季,诸神雕像的基座是海礁,泉水从雕像与海礁石之间涌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因电影《罗马假日》而闻名世界 。传说游客背对许愿池,右手拿硬币越过左肩抛入池中,就可以重返罗马;抛三次硬币,第一枚代表找到恋人,第二枚代表彼此真心相爱,第三枚代表婚姻成功。每年有数百万欧元的硬币被扔进喷泉,用于资助罗马的慈善项目。这里人满为患,要排很长的队才能到达水边,时间有限,只能拍照离开。</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站是斗兽场。罗马斗兽场,原名弗拉维圆形剧场,是古罗马帝国标志性建筑 。建造于公元72至82年间,占地约2万平方米,围墙高57米,相当于现代19层楼房的高度。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斗曽场平面呈椭圆形,外部全由大理石包裹(现已脱落),下面3层分别有80个圆拱,第4层以小窗和壁柱装饰,采用洞石、凝灰岩及砖饰面的混凝土等材料建造。场中间为椭圆形角斗台,角斗台下是地窖,周围的看台分为3个区,可容纳五万至八万名观众,座位按社会地位安排。斗兽场表演区地底下有很多洞口和管道,可储存道具、牲畜和角斗士,甚至能引水进行海战表演。</p><p class="ql-block">起初用于角斗士比赛、海战表演、处决、戏剧演出等,中世纪前期不再作为娱乐用途,先后用作住宅、工作坊、防御工事、采石场等,1744年本笃14世下令禁止从竞技场开采建材,1749年教廷将其定为圣地,此后历经多次修复。</p> <p class="ql-block">斗兽场附近的古代废墟和凯旋门。</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斗兽场后乘地铁到大巴停车点,大巴送我们去机场。在机场看罗马的落日。</p> <p class="ql-block">从飞机上看罗马夜景。</p> <p class="ql-block">本次欧洲之行顺利结束,用时十八天,到过九个国家,达到了预期目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