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教育不是独行路,而是家校并肩的同行者。2025年10月23日,银川市兴庆区第十七小学四年级的教室里暖意融融,一场以“看见成长,共育未来”为主题的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们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沉浸式感受孩子的校园学习日常。</p> <p class="ql-block"> 🌈晨光相伴,共赴课堂之约🌈</p> <p class="ql-block"> 语文课,老师声情并茂,引领孩子们走进神奇的神话世界。从富有感情的朗读,到对课文内容的深入剖析;从积极的举手发言,到小组间的热烈讨论……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眼中求知的火花,听到了他们思维拔节的声音。家长们仿佛也回到了童年,沉浸在浓浓的书香之中,感受着语文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数学课,则像是一场逻辑与思维的探险。老师巧妙设疑,引导孩子们一步步揭开数学的神秘面纱。清晰的板书、有趣的互动、循循善诱的讲解,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而具体。孩子们紧跟老师的思路,大胆质疑,勇敢表达,展现了出色的逻辑思维能力。家长们也不禁为孩子们敏捷的思维和老师的专业素养暗自点赞。</p> <p class="ql-block"> 🌈家校同心,共话成长之策🌈</p> <p class="ql-block"> 课堂的余温未散,第三、四节课的家长会如期而至。没有冗长的理论,只有满满的“干货”:老师结合近期和上午的课堂表现,逐一分析孩子们的学习优势与待提升之处,既有具体的案例,也有可落地的建议——比如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怎样帮助孩子克服数学计算的粗心。家长们也打开了话匣子,分享着家庭教育中的困惑与心得,从“如何平衡学习与兴趣”到“怎样和孩子有效沟通”,每一次交流都是经验的碰撞,更是家校信任的加深。</p> <p class="ql-block"> 🌈学科交流,共促进步🌈</p> <p class="ql-block"> 语文老师们首先对班级整体语文学习情况进行了总结,肯定了孩子们在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上的进步。同时,<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课堂表现、作业质量、阅读积累、习惯养成四个维度做出反馈。</span>老师也指出,四年级是能力提升的关键期,强调了课外阅读的深度与广度、课堂笔记的习惯以及写作中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具体的家庭学习建议,如亲子阅读、鼓励孩子留心观察生活等。</p> <p class="ql-block"> 数学老师用数据与实例说话,分析了本学期知识的重难点,特别是综合应用题的理解和计算准确性的培养。老师强调,要注重引导孩子说题、理清解题思路,而非仅仅关注答案。希望家长能多鼓励孩子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提升数学应用意识。</p> <p class="ql-block"> 英语老师从“听、说、读、写”四个维度介绍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她特别指出,四年级是口语表达和词汇积累的黄金期,鼓励孩子们大胆开口、坚持每日听读。老师还分享了一些实用的英语学习APP和趣味学习方法,希望能家校配合,共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p> <p class="ql-block"> 家长们也积极参与交流,有人提出“如何平衡学科学习与兴趣培养”的困惑,有人分享“陪伴孩子写作业的小窍门”,现场氛围坦诚又热烈。大家在交流中碰撞想法,在倾听中汲取经验,更深刻地理解了“家校携手”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在家长会的最后,金利校长为本次开放日注入了满满的信心与力量。金利校长深情寄语,她恳切希望家长们能够和学校一样,充分信任我们这支富有朝气、敢于创新的年轻教师队伍。她指出,年轻即是优势,她们精力充沛,更能贴近孩子的世界;她们理念前沿,能为课堂带来无限活力;她们积极好学,在学校成熟的“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和常态化教研体系支持下,正飞速成长为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在校长的眼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长者对后辈的殷切期许与坚定托付,这份信任,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 家长会期间,四年级学生参加了心理培训讲座,讲座引导同学们认识情绪、管理压力。大家学会了以更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和解决成长中的小烦恼。</p> <p class="ql-block"> 半天的开放日虽然短暂,却让家长与学校之间多了一份理解与信任。离开时,不少家长表示:“亲眼看到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心里更踏实了,也知道以后该怎么配合老师辅导孩子了。”</p><p class="ql-block"> 教育的美好,在于家校同心、同向、同行。未来,我们将继续以课堂为纽带,以沟通为桥梁,和家长们一起,用爱与耐心陪伴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自信前行,绽放光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文编辑:马倩楠</p><p class="ql-block">一审一校:朱继婷</p><p class="ql-block">二审二校:马榕榕</p><p class="ql-block">三审三校:利娟</p><p class="ql-block">签发:校长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