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英赴渝研听说,素养逐光向课堂——初中英语听说课的设计与案例学习有感

崔崇阳

<p class="ql-block">  金秋送爽,缙云叠翠。当豫地的秋麦初覆浅黄,我们怀揣着对英语教育的热忱与求索,跨越千里,赴约西南大学这片教育沃土。此刻,樟叶凝露、桂香盈袖,既是季节馈赠的浪漫,更是我们共赴教育之约的温馨注脚。</p> <p class="ql-block">  十几天的培训我们聆听专家学者们高屋建瓴的讲座,和一线名师进行一场场思维的碰撞,享受着一顿顿饕餮盛宴。 进入培训倒计时第三天,来自西南大学附中的刘希凡老师为我们分享了这场以“听说赋能、素养落地”为核心的培训,为我们英语老师们点亮了一束连接理论与课堂的光。从听说课设计的底层逻辑,到新课标和相关文献的解读,再到鲜活案例的深度拆解,都让“以听为径、以说为桥,让核心素养扎根课堂”的信念愈发清晰。</p><p class="ql-block"> 听说课教学的五种教学设计思路: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听说教学、情_境_思融合理念下的听说教学、3A模式的听说教学、问题链驱动的5E听说教学、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听说教学,犹如一场及时雨,回答了我们“听说课难破冰、核心素养难落地”的困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犹记刘老师解析“My school”听说案例时,那些藏在生活化情境里、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智慧,最是动人。没有枯燥的理论堆砌,通过多种活动的设计,让孩子们从了解学校到介绍学校,一些列扎实有效的实操练习设计,让我们看到原来“素养落地”从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当学生能大胆自信地用英语介绍自己学校的时候,在真实语言中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已在听说互动中悄然生长。思想碰撞间,不仅摸清了听说课设计的“方法论”,更感受到同为教育者“深耕课堂、赋能学生”的同频共振。</p> <p class="ql-block">  精彩的讲座结束了,但我们的思考还在路上,我们的行囊里装满的不仅是课例设计框架、教学实用技巧,更是一份重启课堂的热忱。回到三尺讲台,我愿将此次所学化作教学的“源头活水”:用更鲜活的生活情境激活听说课堂,用更灵动的分层任务兼顾每一位学生,让听与说不再是孤立的语言训练,而是学生传递思想、涵养素养的载体,让学生们的英语之声,既满含文化底气,又充满成长力量。</p><p class="ql-block"> 我们因“教育热爱”相聚,为“教学精进”同行。未来,愿我们带着这份初心,在初中英语教学的田野上,既做播撒知识的“耕耘者”,也做培育素养的“引路人”,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英语课堂上“看见世界,成为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