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车水马龙的红光路以一种熟悉而又神秘的力量牵引我多次走进那座藏着无数故事,如老友般的顺庆府衙。这里是城市交通要道,人潮涌动,周边商铺林立,一派繁华景象。</p><p class="ql-block"> 抬眼看去,地处红光路中段的顺庆府衙庄严肃穆,犹如历经沧桑却依旧威严的长者,静静矗立在城市之中。高大的门楼气势恢宏,飞檐斗拱层层叠叠,似展翅欲飞的鲲鹏,彰显着不凡的气势。门柱“一心为民两袖清风,三思而行四方太平”的对联,让人禁不住为执政者的初心点赞。朱红大门厚重古朴,其上的铜质门钉整齐排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属的光泽,无声诉说着往昔的辉煌。大门两旁的石狮,造型逼真,双目圆睁,仿佛忠诚的卫士,千百年来守护着府衙的安宁。</p><p class="ql-block"> 遥想北宋建隆三年,果州初立,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升果州置顺庆府,辖今南充市辖三区、西充县一带;明代辖今南充市辖三区和西充、仪陇、蓬安、营山、渠县、岳池、邻水、大竹等县;清代辖今南充市辖三区、西充县、营山县、仪陇县、蓬安县以及广安市的武胜县、岳池县等地。多年来,虽辖区变迁、风云变幻,但“顺应吉庆”的寓意,始终像一颗文化种子,深植这片土地。</p><p class="ql-block"> 宋宝庆三年(1227年),顺庆府衙设在今南充市顺庆区府街文化宫附近;宋淳祐九年(1249年),为抵御蒙古军队进攻,依照大将军余玠的部署,放弃县城,在嘉陵江下游东岸、距城18里的青居烟山修筑县城,顺庆府衙、南充县衙以及同城父老全部迁移到青居山临时县城中;1278年,元朝完成对整个巴蜀地区的占领和控制,社会逐渐安定下来,顺庆府衙由青居山迁回南充市顺庆区什字下街到果城东路一带;明清时期顺庆府衙位置未发生较大变化,一直位于顺庆城区内。顺庆府衙历经风雨洗礼,见证朝代更迭,多次损毁又多次重修,规模愈发宏大。但在“文革”“破四旧”的风暴中,它未能幸免,精美的雕梁画栋被砸毁,珍贵文物散落,只留下断壁残垣,诉说着往昔伤痛。</p><p class="ql-block"> 幸逢重视文化传承的新时代,顺庆区人民政府投入巨资,择黄金之地红光路中段迁建,让府衙重焕生机,功不可没。2011年9月,复建工程开启,到2012年3月,修缮一新的府衙惊艳亮相。如今站在它面前,“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的感慨油然而生。眼前的府衙修旧如旧,每一块砖石、每一道梁枋,都似在低语悠悠往事。</p><p class="ql-block"> 踏入府衙,威严庄重的大堂映入眼帘。它位于府衙核心,高大轩敞,气势非凡。大堂正上方,“明镜高悬”的匾额高悬,下面摆放着知府审案的桌椅。这里曾是处理政务、决断案件的关键场所,无数关乎百姓民生的大事在此定夺。往昔,知府端坐于此,秉持公正,为百姓主持公道,彰显法律的威严与公正。</p><p class="ql-block"> 穿过大堂,来到二堂。与大堂的庄重肃穆不同,二堂多了几分亲和与私密。这里是知府与下属商议机要、接待上级官员或重要宾客的地方。布局精巧,装饰典雅,营造出利于深入交流又不失礼仪的氛围。</p><p class="ql-block"> 再往后是内宅,是知府及其家眷的起居之地。这里建筑风格温馨雅致,庭院、居室与花园相互映衬。庭院中,花草繁茂,绿树成荫,四季景致更迭,美不胜收。“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让人在忙碌之余,尽享家庭的宁静与温馨。</p><p class="ql-block"> 府衙东西两侧,吏、户、礼、兵、刑、工六房有序分布。东厢房的吏房执掌官员考核、任免;户房掌管户籍、田赋、税收;礼房主管礼仪、祭祀、科举。西厢房的兵房负责军事、治安;刑房掌管司法、刑狱;工房负责工程建设、水利修缮。六房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共同维系着顺庆府的日常运转。</p><p class="ql-block"> 据相关资料记载,从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顺庆府设立,到辛亥革命胜利(1911年)顺庆府废置,这684年中一共有99任知府 。踱步府衙,我仿佛看到明代知府潘允端带领百姓疏浚河道、修筑堤坝,“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他一心为民,解决农田灌溉难题;又看到清代知府李化楠深入民间,严惩恶霸,整治腐败,让官场风气焕然一新。他们一心一意为百姓谋福祉,才有了顺庆昔日的繁荣昌盛。“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明得失。”这座饱经沧桑的府衙,是一部生动的教材,警示为政者,权力源自人民,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推动地方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p><p class="ql-block"> 走出府衙,便是以其始建年份命名的1227广场。广场上,孩子们欢声笑语,追逐嬉戏,如灵动的精灵;年轻人或在潮流店铺中挑选心仪之物,或坐在街边咖啡馆,悠然享受惬意时光;老人们则在广场一角,伴着悠扬乐声,打着太极、跳着广场舞,怡然自得;一群中年人身着汉服,穿梭其中,拍照留念,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 漫步广场旁的小吃一条街,各种美食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欲滴。张飞牛肉的醇厚、川北凉粉的酸辣,与武汉热干面、天津煎饼果子等各地风味交织在一起,诱惑着每一位食客。我忍不住品尝一份川北凉粉,爽滑的口感、丰富的滋味在舌尖绽放,一口下去,便品出顺庆古今交融的独特韵味。</p><p class="ql-block"> 如今,顺庆府衙、1227广场和迁建至红光路与桑园路交汇处的南充文庙交相辉映,形成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浓厚的文商氛围,已成为网红打卡地。传统与现代在此完美交融,碰撞出奇妙的火花。对于为政者来说,这广场与府衙、文庙的和谐共生,正是绝佳范例。它启示为政者,既要守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让城市的根脉得以延续;又要积极创新,推动城市与时俱进,充满活力。</p><p class="ql-block"> 每次参观府衙,不仅是一次温故知新的文化之旅,更是对城市精神传承的深刻感悟。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期待顺庆以府衙、文庙为文化根脉,持续创新发展,将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活力完美融合,向世界展现其独特魅力,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璀璨典范。</p><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朱君明,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委政法委干部,爱好文学,在各类媒体发表诗歌、散文和随笔等300余篇(首),数次获征文奖。联系电话:15328899523(微信同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