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着当家长___《银河补习班》观感

wjl

<p>  《 银河补习班》近日正在热映中,作为一个有着37年工龄的教育工作者,两次走进影院。第一次带着两个晚辈的学生,第二次和一个优秀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再次走进影院。第一次看过后,给我很多思考。第二次再次走进影院,是想把有些问题尽量思考的清楚一点。</p> <p>  《银河补习班》,是相对于现在的补习班泛滥成灾而说的,银河是大的意思,大,不是指空间大,一是指马飞受的教育,在太空遇到困难时所起的作用大;二是马飞在成长过程中,他的爸爸马皓文给他补的人生课,给他的兴趣、方法、理想、信念、意志,犹如银河一样大。</p> <p>  马皓文判刑七年出狱时,他的儿子马飞已上初一,不仅成绩在全年级倒数第一,而且因在校看武侠小说面临开除的危险。马皓文为了能让孩子继续读下去,给学校立下誓言,用一个学期时间,确保孩子不仅考进班级前十名,而且要考进年级前十名。马皓文立下这个誓言后,没有求任课老师,诸如多提问呀、多辅导呀、多谈心啊;没有给孩子报双休日补习班、一对一;没有天天给孩子谈学习的事情,甚至于把寄宿在校的孩子领回了家。他要让孩子感受,作为父亲,时时给他的精神力量。</p> <p>  马皓文是个好爸爸,他要给孩子以方法。他让孩子以课本为本,给他精确计算过,要完成这个目标,每天需要把多少课本读懂悟透;他用蒸熟的馒头做了一个深入浅出的比喻——蒸熟的馒头不是蒸的遍数越多越好吃。告诉孩子把功夫用到该用的地方,跳出题海,没有必要做一些重复的题目;他给孩子介绍作文的写法,把孩子领到一片开阔的草地上,让孩子领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告诉孩子写作文像穿鞋子,穿旧鞋子是没有意思的,要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新意。</p> <p>  马皓文是个好爸爸,为了改善和孩子的关系,他满足孩子合理的兴趣需求。孩子要买“五八六”,他不仅卖了手表,而且卖了一次血;为了满足孩子看航空表演,他克服重重困难,甚至不惜破坏校规,知道仅仅能看上最后的一天时,不惜跑几千里路,也不放弃。马皓文在亚运火炬接力的仪式上,做为火炬手,那是多大的荣耀,而他,为了给孩子用足球改制一个地球仪,差一点迟到。</p> <p>  马皓文是个好爸爸,他时时给孩子以目标。“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是箭靶子,没有了靶子,你天天拉弓还有什么意义”。当马飞觉得考北大清华没有希望时,马皓文说的是,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目的。当马飞考试考到全班倒数第五时,马皓文告诉孩子的是,你是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你稍微努力考了全班倒数第五,你一直努力下去,不得成精吗?他不断的鼓励孩子,经常给孩子说的是,永远不服输;只要一直想,你就可以干成世界上所有的事情。</p> <p>  马皓文是个好爸爸,他有一个远大的目光。他重视孩子的学习,更重视孩子的人生。他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过一些经典的话语。“把自己的桥修好,是世界上最大的事情”、“我希望他学的不仅是知识,他必须知道人活着为什么?”、“总有一天,你要面对的是人生的高考”。当马飞被滔天洪水包围时,马皓文重复的一句话是,你动脑子想想,你可以出来的。没有马皓文平时的灌输,关键时刻马飞能想到用门板做木筏吗?没有马皓文平时对马飞的耳濡目染,关键时刻马飞能有必胜的信心吗?马飞能在太空中修好继电器吗?</p> <p>  马皓文是一个好爸爸。电影中有一句台词:对不起,我是第一次学着当爸爸。这一句看似极普通的台词,向所有年轻的爸爸妈妈们,提出了一个振聋发聩的问题:当我们在教育子女做错事的时候,我们想到过向孩子赔礼道歉吗?当我们一次次在孩子面前自以为是时,我们反思过我们是在学着当爸妈吗?试想一下,世界上的职业,哪一个上岗前不需要培训?而我们当爸妈前参加了家教的培训吗?这样一个神圣的职业,不参加培训行吗?不参加培训,我们是不是在拿孩子的成长打赌呢?孩子的成长首先是家长的成长,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p> <p>  马飞的实习班主任,给教务主任汇报马飞的学习时,有这样一句话,更重要的是,马飞眼里有光了。天天盯着孩子的学习,一天到晚就是作业,一年下来就是成绩。不关注孩子的身体,不关注孩子的爱好,不关注孩子的所思所想,孩子眼里哪里会有光。这个光,是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对世界的热爱,对未来的热爱,没有这个光,孩子的成绩只能是不可持久的。博喻学校在家长的心目中是个好学校,为当地教育界赢得了好多荣耀。学校领导、教师为学生的成绩做出的努力值得尊敬。</p> <ul class="ql-block"><li><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学习,方法比时间重要。家长要做的,不是不断地督促,而是要在方法上指导;作为家长,要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融洽关系,高效陪伴,让孩子亲其亲(师)信其道;作为家长,要和孩子平等相处,多年父子成朋友,自己错了,主动承认,不把自己置于无所不能的地位;作为家长,不要把心思用在作业辅导上,而要想办法给孩子树立人生的目标,不是给孩子多少物质的享受,而要尽其能给足他精神的力量。如是说,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我们是不是一个称职的家长,那就要看孩子眼里是不是有光。</span></li></ul><p class="ql-block"><br></p> <p>  电影中提到的一些问题,需要家长、教育工作者深思:小学生、初中生寄宿好吗?封闭管理有利于孩子成长吗?教育改革到底怎么改?家长最需要给孩子什么?智力投资就是投钱吗?“我都是为你好?"真的是为孩子好吗?一部电影,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问题都说清楚,但看过后,能够引起人们的思考、争论,在当前“教育热”的情况下掀起波澜,已经很好了。邓超,俞白眉,请接受一个基层老教育工作者的敬礼! (2019年7月3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