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23日上午,我站在金建高铁朱山村段的铁轨旁,阳光正好,风也温柔。一列明黄色的火车从远处驶来,像一道流动的光划过田野,铁轨上方的电线在晴空中拉出整齐的弧线,几只麻雀停在绝缘子旁,又倏地飞走。几名工人正攀在高高的电塔上,身影与蓝天相衬,仿佛在云端行走。他们动作沉稳,手中的工具在阳光下一闪一闪,像是在给大地续接电流的脉搏。</p> <p class="ql-block">火车过去后,世界安静了一瞬。我沿着轨道往南走,两侧的隔音墙像一道灰色的屏障,把喧嚣轻轻推远。左边是成片的樟树林,叶子在微风里翻出银绿的底色;右边则是新开辟的施工带,黄土翻卷,隐约能听见远处挖掘机的轰鸣。天空蓝得通透,几缕云浮着,电线从一根杆子延伸到另一根,像五线谱,只是演奏的不是音乐,而是现代生活的节奏。</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是一处隧道入口,围栏整齐,黄黑相间的栏杆守在两侧。一个工人扛着工具袋走过来,格子衬衫被风吹得鼓起来,红色裤子在绿意中格外显眼。他脚步不急,却带着一种熟悉的笃定,像是每天都要走这一遭,看一眼电线是否松动,听一听电塔有没有异响。我忽然觉得,这些穿行在铁轨与电塔之间的人,才是这条高铁真正的心跳。</p> <p class="ql-block">走到调度指挥中心前,那栋浅色瓷砖的建筑安静地立在树影里,“金建高铁工程线调度指挥中心”的蓝底横幅在阳光下格外醒目。门前几辆电动车整齐排列,像是随时待命。几棵修剪过的桂花树飘着淡淡的香,与混凝土的气息奇妙地融合。这里没有喧嚣,却掌控着整条线路的呼吸与脉动。</p> <p class="ql-block">再往施工区深处走,两台黄色的起重机正缓缓转动臂架,像巨人的手臂在空中划出弧线。电线杆已立起一排,工人们在地面配合着吊装作业,有人指挥,有人记录,有人攀上刚架好的横担。背景里,山峦起伏,绿树成荫,城市的轮廓在远处若隐若现。建设与自然,竟在这片土地上达成了某种默契。</p> <p class="ql-block">一台挖掘机正把土方装进卡车,机械臂起落间,尘土微微扬起,又被风轻轻吹散。橙色护栏围出安全区,绿网覆盖着未动工的坡地,像是给大地盖了层被子。蓝天依旧澄澈,云朵悠悠飘过,仿佛这一切轰鸣与忙碌,不过是它眼中的寻常一日。</p> <p class="ql-block">离开施工带,我拐进朱山村的入口。一道黄黑相间的栏杆横在路前,旁边立着个装饰门,上书“杨梅第一村欢迎您”,两侧还雕着红彤彤的杨梅图案。几栋新修的民居掩在树后,墙白瓦灰,干净利落。一位老人坐在门前晒太阳,见我拍照,笑着点点头。这里曾是偏僻的小村,如今因高铁而热闹起来,连空气里都多了几分期待。</p> <p class="ql-block">村口那座拱门不大,却写满了热情。蓝底白字的“杨梅第一村欢迎您”在阳光下格外温暖。几株绿植从花坛里探出头,墙角还停着一辆载满杨梅的三轮车,筐子是竹编的,透着山野的质朴。我忽然想,等高铁开通那天,会有多少人从远方赶来,只为尝一口这里的杨梅,看一眼这藏在山水间的村落?</p> <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23日上午,在金建高铁朱山村区域,我看见了未来如何一点点铺轨而来——不是靠奇迹,而是靠每一个在阳光下挥汗的人,靠每一根立起的电杆,每一铲翻起的土,和每一句“欢迎来到杨梅第一村”的真诚笑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