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杨瑞芬故居

萧耀雄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文/萧耀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音乐/男儿当自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篇号/69226813</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10月23日,电城镇嘉利大酒店的早茶余香犹在唇齿,我与老周、老肖等五人便驱车出发,怀着几分敬意与好奇,朝着马踏镇长山杨姓村的方向驶去——那里,静立着电白县第一任县长杨瑞芬的故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上午10时许,车辆拐进马踏中心小学旁的长山入口,不多时便抵达杨姓村杨氏祠堂前的广场。刚停稳车,一道身影便从祠堂右边大厦的石阶上走了下来。那是位体形微胖、精神矍铄的老者,眼神里透着一股实在劲儿,说话声音宏亮,并面庞略带笑容。他正是我们要找的村民杨培荣。杨老已经在这儿等了许久,他一一握过我们的手,眼神里满是淳朴的热情说:“欢迎各位前来瞻仰老县长故居,了解杨瑞芬县长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杨培荣的指引下,一座青砖灰黛瓦的古建筑群映入我们的眼帘——这便是杨瑞芬故居。杨县长故居为岭南特有的四合院建筑,始建于1850年,已有一百七十多年历史了。面对故居,杨培荣的声音带着几分自豪,又藏着些许对岁月的感慨。他说:“古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2010年被认定为广东省革命遗址。因年久失修,曾墙体开裂、梁架老化,直到2025年3月才启动修缮工程,并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历时七个月,于10月3日(农历八月十二日)正式竣工并对外迎客开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们边走边聊,缓步走进故居,双手将木质的大门轻轻推开,大门转动发出“吱呀”的声响,仿佛在诉说尘封的往事。新修的建筑,墙面是朴素的白色粉刷,岭南特色的梅花窗,青砖墙上多见雅致花笺,将岭南建筑的精巧与历史的韵致,悄然镶进岁月的画里。“这些青砖灰瓦、木质梁架,都是按照原来的样子修复的。”杨培荣指着新修缮故居内的一排房屋介绍道:“这里是红色文化展示区,目前已初步建成。届时,杨瑞芬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照片与带着岁月痕迹的实物将在此展出,无声地回溯他那不平凡的一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杨瑞芬先生是我们长山杨姓村的骄傲。”说起故居的主人,杨培荣的语气格外庄重。他道:杨瑞芬(1918—2003)是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电白地区的主要革命领导人之一,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担任电白县人民政府首任县长,还曾担任湛江专署专员兼水利局长等职,为解放海南岛的支前工作立下汗马功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杨培荣的讲述,似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1940年,年轻的杨瑞芬投身轰轰烈烈的革命洪流;1945年,他组织武装斗争,成立茂电信独立大队,在敌后燃起抗日烽火;1949年,杨瑞芬成功策动国民党棠簕乡乡长刘沛饶起义,刘沛饶携带轻机枪1挺、步枪10余支加入我军,随后又策动继任乡长王栋起义,为电白的和平解放作出重要贡献‌。而这座看似宁静的故居,曾是他领导马踏地区革命斗争的秘密根据地。“这里是他开展革命,发动群众、联络同志、带领乡亲们跟敌人周旋的秘密革命场所。”杨培荣的眼神里满是敬佩,他说:“杨瑞芬老县长,他一生都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如今,这座修缮一新的故居不仅是对革命先辈的深切缅怀,更被赋予了新的使命——这里将被打造成红色教育基地,融入当地的文旅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红色动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离开故居时,已是正午。阳光洒在祠堂前的广场上,温暖而明亮。杨瑞芬故居静静地矗立在马踏的赤岭脚下,长山杨姓村中,如同一位沉默的见证者,诉说着革命岁月的艰辛,也见证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杨瑞芬先生的革命精神,就像这岭南的榕树,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枝繁叶茂,生生不息,激励着后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