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今天细雨绵绵,西2.5班的课堂上热闹非凡。孩子们学习课文《黄山奇石》后,纷纷化身小诗人、小画家,用稚嫩笔触描绘心中奇石美景,一场“发现与想象”的仿写之旅就此展开。</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上,通过图文结合,我带领孩子们领略“仙桃石”的逼真、“猴子观海”的灵动、“仙人指路”的神秘和“金鸡叫天都”的奇妙。孩子们听得入迷,不时惊叹,对黄山奇石充满向往。在这样的引导下,孩子们大家纷纷表示要“创造”自己的黄山奇石。</p> <p class="ql-block"> 课后,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围绕课后第二题为奇石取名并编写有趣故事;有的拿起画笔,生动描绘心中奇石形象。“小狗望月”“”“神仙采药”等充满童趣的奇石形象跃然纸上,满屏都是彩色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 为了方便孩子们直观地仿写,上课时引导孩子们提炼出“四步”仿写黄山奇石法,这样更好操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 取名字</p><p class="ql-block"> 先给奇石起个形象的名字,比如课文里的“仙桃石”“猴子观海”,像孩子作品里的“小狗望月”也属于这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 写形状</p><p class="ql-block"> 用“好像/真像”等比喻词来描述石头的样子,把它和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比如“猴子观海”像蹲着的猴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3. 加动作</p><p class="ql-block"> 给奇石配上动词,写它“在干什么”,比如“飞落”“抱臂望”“伸手指”,让石头变得生动起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4. 标地点</p><p class="ql-block"> 说明奇石所在的位置,比如“石盘上”“山头云海旁”,让画面更具体。</p> <p class="ql-block"> 瞧,孩子们在课堂上完成的创作新鲜出炉啦!大家都兴奋地举起自己的作品,争先恐后地分享自己编的奇石故事。文笔或许还带着稚气,配图也可能略显简单,但每一份作品里都藏着大大的想象力。相信他们今后一定能继续发挥这份创造力,写出更多更有趣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那些被孩子们赋予了生命的奇石,静静地卧在纸上。它们仿佛也和窗外的小树一起,沐浴着书香,在想象的阳光里,悄悄地、慢慢地拔节生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