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教师随笔 书香润心 教育铸魂—鲁家沟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第三十七期

鲁家沟幼儿园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字是世界的风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摇曳出梦想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拾起尘世的语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遥远的故事仍在继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路遥马急的人间 有诗可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把故事放在书里,抵挡时光苍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让我们认真阅读,抵抗岁月漫倦</p> <p class="ql-block">  早期阅读研讨会里的成长与教育初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鲁家沟幼儿园 祁晓娟</p><p class="ql-block"> 阴沉了许久的天空终于放晴,我也因工作安排,有幸参加了“早期阅读与幼儿语言发展研讨会”,并被分到第16组。</p><p class="ql-block"> 怀着些许忐忑,我坐在了指定位置——恰好就在老师跟前。时不时递来的话筒,让我恨不得原地消失。普通话不标准,加上性格内向,在公共场合发言一直是我的“软肋”。虽然不善言辞,但我一直努力做一个认真的聆听者。</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的分享主题是“如何设计童谣”。她告诉我们,童谣是为幼儿推开文学大门的钥匙,是孩子情感的摇篮,孕育着孩子们的梦想,充满游戏性。老师的使命,是点亮语言之美,守护文化之根,让孩子的天真与想象在童谣中自由生长。</p><p class="ql-block"> 老师讲完后,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设计并展示。我依旧是那个缩在角落的人,一边羡慕着别人的聪明能干,一边默默学习他们新颖的设计思路。那一刻,我深深感到,大家都是尺码相同的幼教人。</p> <p class="ql-block">  下午,徐老师的授课让我印象深刻。他是一位极具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者,一直致力于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他担心老师们会一条路走到黑,所以在集体讲述中不断确认“大家有没有明白”,随后又深入到各小组,耐心传递正确的教育观。他的焦急与迫切,让我深受触动,甚至热泪盈眶按照徐老师的方法——选好我的书,解好我的题,立好我的向,想好我的法,审好我的题,做好我的思。我也试着跳出舒适圈。虽然很难,尤其是在“想好我的法”这一环节中,如何为幼儿设计具有生成性的问题,以及如何训练自己接住孩子答案的能力,都是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但我相信,只要从现在开始,从我开始,从我们开始,下一次徐老师来定西时,他会笑着说:“看来,那天你们的确听懂了,明白了,也做到了。”我默默期待着能听到他的示范课,也期待着自己能成为一个落落大方、自信表达的人。</p><p class="ql-block"> 教育,不是一个人的奔走相告,而是一群人的尺码相同。愿我们在繁花中找到朴素,做好孩子们的点灯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以教育家精神为灯,照亮幼教前行之路</p><p class="ql-block">——读《教育家精神:伟大心灵的时代回响》心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span style="font-size:18px;">鲁家沟幼儿园 陈文胜</span></p><p class="ql-block"> 翻开成尚荣先生的《教育家精神:伟大心灵的时代回响》,扉页上“如果教育有灵魂,那一定是教育家精神”这句话,如一道光叩击了我的幼教初心。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在日复一日的带班、游戏、生活照料中,我时常思考:幼教领域的“教育家精神”是什么?这本书给了我诸多启迪,也让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的审视。</p><p class="ql-block"> 一、教育家精神,是对儿童本真的敬畏。</p><p class="ql-block"> 成尚荣先生在书中强调,教育家要“看见儿童的心灵”。这让我想起中班孩子在种植角观察蚂蚁搬家时的专注,想起他们为一朵小花枯萎而流下的眼泪。幼教的“教育家精神”,首先是蹲下身,以儿童的视角去理解他们的好奇、他们的困惑、他们的“一百种语言”。</p><p class="ql-block"> 在一次户外游戏中,几个孩子用积木搭建“城堡”,却因为“谁当国王”起了争执。我没有急着当“裁判”,而是坐在他们身边,听他们说“国王要保护城堡里的所有人”“国王要会搭最高的塔楼”。原来,他们的争执里藏着对“责任”与“能力”的朴素理解。这种对儿童思维的尊重,不正是教育家精神在幼教日常中的体现吗?我们要做的,是守护这份本真,让孩子在自己的节奏里探索世界。</p> <p class="ql-block">  二、教育家精神,是对幼教专业的深耕</p><p class="ql-block"> 书中提及教育家需有“专业的深度与广度”。对于幼儿园教师而言,这份专业不仅是会唱跳、会做手工,更是懂儿童发展规律、懂课程游戏化的内涵、懂家园共育的艺术。</p><p class="ql-block"> 在设计“采摘乐”活动时,我曾纠结于“要不要让孩子认识更多蔬果”。但结合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最终选择聚焦1-2种蔬果的采摘技巧。活动后孩子能自豪地说“我会轻轻摘草莓啦”,这让我明白,幼教的专业深耕,是在儿童发展的坐标系里,做精准且有温度的支持。我们要不断学习,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转化为一个个生动的活动、一次次温暖的互动。</p><p class="ql-block"> 三、教育家精神,是对教育理想的坚守。</p><p class="ql-block"> “教育家精神之光照耀我们前行的方向”,这句话让我想起入职时的憧憬——要做孩子童年里的“重要他人”。在快节奏的当下,幼教工作难免有琐碎与疲惫,但每当看到孩子因为我的一个拥抱变得勇敢,因为我的一句鼓励敢于尝试,我就深知这份职业的价值。</p><p class="ql-block"> 书中那些伟大的教育家,他们以理想为帆,在教育的海洋里远航。我们幼儿园教师的理想,或许就是让每个孩子在园的每一天都充满欢笑与成长,让教育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这份坚守,无关名利,只关热爱。</p> <p class="ql-block">  教育家精神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化作了日常工作的指引。它让我在和孩子游戏时更专注,在设计活动时更严谨,在面对挑战时更坚定。我想,幼教路上,我们都是追光者,以教育家精神为灯,照亮孩子的童年,也照亮自己的教育人生。</p> <p class="ql-block">  读书,是一场与自己的对话,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真实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每翻一页,仿佛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句,都是作者心灵的倾诉,是岁月留下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编辑/姚雅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审核/骆海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