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平洋岛国掠影4:美属萨摩亚

陈琍

<p class="ql-block">谁能想到,我竟有机会在一生中度过两个2025年9月9日,这种体验实在太过新奇。谜底藏在昨夜的航程中——当船只在午夜时分穿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我们的坐标也从地球的最东端萨摩亚独立国,一跃抵达了最西端的美属萨摩亚。为了纪念这场特别的“时光重叠”,船方还特意为我们颁发了专属证书。</p> <p class="ql-block">第二个2025年9月9日,我们来到美属萨摩亚的帕果帕果。</p> <p class="ql-block">1899年,美、德、英三国签署《三方公约》,将萨摩亚群岛的东部岛屿划归美国,成为东萨摩亚。1900年,美国海军在帕果帕果湾建立海军基地,1942年1月13日,帕果帕果港遭受日本潜艇炮击,这是二战中该地区唯一的战事。1956年,美国内政部接管东萨摩亚,帕果帕果成为美属萨摩亚首府。</p> <p class="ql-block">帕果帕果是美属萨摩亚的主要港口和商业中心,因天然的深水港湾而闻名,曾是南太平洋地区重要的航海和贸易枢纽。</p> <p class="ql-block">帕果帕果以火山深水湾+热带雨林”的独特风貌闻名。帕果帕果港是火山口被海水淹没形成的U型深水湾,四周被海拔超500米的青山环抱(如“造雨山”),港湾内风平浪静、海水呈蓝绿色,而港外则是南太平洋的汹涌巨浪,形成“一湾分两境”的视觉反差。</p> <p class="ql-block">山体被茂密的热带雨林覆盖,植被呈浓郁的翠绿色,山间常云雾缭绕(“造雨山”因频繁降雨得名)。</p> <p class="ql-block">港湾沿岸是错落有致的城镇建筑——既有白色殖民风格的公共建筑,也有彩色的民居、仓库,还能看到棕榈树点缀其间。</p> <p class="ql-block">水面上有拖船、货船、邮轮等船只活动,码头区域有集装箱、车辆,呈现出“自然秘境+生活烟火”的融合感。</p> <p class="ql-block">今天还是跟随船方组织的旅行团,乘坐下图这辆车身画满热带纹样,红漆铁皮裹着皮卡底盘,木窗木门的“大巴”,活脱脱就是海岛版的移动烟火。</p> <p class="ql-block">钻进车厢,只见喇叭藏在梁上,挡风玻璃前糊着彩虹布,连司机的花衬衫都和这随性的内饰搭得刚好。没有空调,只有海风从敞窗钻进来。</p> <p class="ql-block">木质顶篷悬着“Lehua Trees”小挂牌,是当地的“信号器”:一声铃响发车,两声铃响停靠——原始又鲜活的通勤暗号。</p> <p class="ql-block">跟着大巴一路漫游,像一场流动的色彩盛宴。车窗外,各式教堂与民居交替掠过。</p><p class="ql-block">起重机吊鱼网。</p> <p class="ql-block">帕果帕果堪称南太平洋的“教堂之岛”,是海岛中教堂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其建筑风格更是将宗教传统与本土风情揉得恰到好处。</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教堂鲜有华丽繁复的雕琢,多以简洁的白色墙体搭配宽檐屋顶,适配热带多雨气候。</p> <p class="ql-block">导游带我们驻足一处纪念碑,它是为纪念2009年萨摩亚地震海啸的遇难者而建。</p><p class="ql-block">2009年9月29日,南太平洋8.1级强震引发的海啸,以最高15米的浪高侵袭了萨摩亚、美属萨摩亚及汤加,美属萨摩亚的莱昂村受灾尤重,沿海村落与设施尽毁,至少11名村民遇难;这场灾害最终造成三国超170人丧生。</p> <p class="ql-block">为纪念此次灾难的遇难者,莱昂村在2012年2月25日建成了“莱昂治愈花园”,墙上“Gone But Never Forgotten(逝去但从未被遗忘)”的字样,也寄托着对遇难者的追思。</p> <p class="ql-block">曾以惊涛狂浪逞尽凶威的这片海,此刻却敛去了所有锋芒,展现出暂时的温柔和静穆。</p> <p class="ql-block">风裹着海风与花香扑进车窗,沿途的色彩不是刻意堆砌,是海岛把日子过成了调色盘,每一眼都是南太平洋独有的鲜活与热烈。</p> <p class="ql-block">帕果帕果的海从不懂“温和”二字——浪头砸向黑礁的瞬间,轰然碎作漫天白星,连风都裹着咸湿的莽撞。</p> <p class="ql-block">前一秒溅起的水雾还悬在半空,下一波蓝浪已翻涌着扑来,这是南太平洋最野的心跳声。</p> <p class="ql-block">跟着大巴车抵达一处公园,全程由英语导游讲解,领队介绍说这是当地的国家公园。有趣的是,我们只瞧见一块工业园样式的指示牌,园区里却连一座厂房的影子都没见着。</p> <p class="ql-block">不过这儿的景致倒是不俗,清澈的海水,草木葱茏间透着热带海岛的清新,倒也享受到了一段悠闲的自然时光。</p> <p class="ql-block">花瓶岩,正式名称为法图玛富蒂。据传法图和富蒂是一对恋人,他们的独木舟在此沉没,两人化作了这两座顶部有植被覆盖的小岛。两座礁岩顶裹着浓绿,像南太平洋的两只翡翠花瓶,故称花瓶岩。</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海水特别透明,有游客下海浮潜。</p> <p class="ql-block">邮轮旅行着实太适合我们老年人了!船方安排的岸上行程大多只需要三个多小时,正午时分便将我们送回邮轮上,轻松又惬意。</p> <p class="ql-block">帕果帕果是热带季风气候,“造雨地”的名号名不虚传——雨水总是毫无预兆地降临。上午还是蓝天白云,下午却画风突变,下起了雨。但为了充分领略当地的风光,让旅途不留遗憾,我们还是选择去邂逅雨中别样的海岛风情。</p> <p class="ql-block">我们冒着细雨,沿着海岸边的大道徜徉,一路上看到了很多立法机关大楼。</p><p class="ql-block">下图是美属萨摩亚立法机构大楼。</p> <p class="ql-block">立法机构之家。</p> <p class="ql-block">地区法院。</p> <p class="ql-block">高等法院。</p> <p class="ql-block">在雨雾里,撞见一座红白相间的教堂——高耸的钟楼裹着热带的湿润,精致的拱门与雕花栏栅,尽显殖民风格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Jean P. Hayden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展厅里,彩绘与木雕浸着岛民的体温,古船模型绷着往昔的海风,锈迹斑斑的火炮沉在时光褶皱里,连木雕柱上的鱼与龟,都还沾着南太平洋的咸腥。</p> <p class="ql-block">当雨雾还裹着南太平洋的潮气,我们依依不舍地返回船上,终于要同美属萨摩亚作别了。下一站库克群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