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源里的故事——第三百一十八期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尚德路小学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向阳而开的声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者:徐文文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我所带领的“太阳花中队”里,每一个孩子都如同一株渴望阳光的小向日葵,充满着生命的活力。而这其中,小旭无疑是“声音”最响亮的那一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年级开学伊始,小旭“爱说话”的特点变得尤为突出。这并非新问题,早在三年级就已初现端倪,多次的课下提醒和约定,效果总如昙花一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我深知简单的批评收效甚微,需要家校形成合力,才能帮他真正学会管理自己的“声音”。于是,我计划在家长会上与他的父母进行深入沟通。然而,孩子的父母因出差未能到场,当天家长会后我向她简单说明了情况:孩子聪明可爱,但过于旺盛的表达欲已成为他课堂学习的干扰项。我们共同的目标不是扼杀他的表达热情,而是引导他学会在合适的时机,用合适的方式表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旭妈妈的行动力令我惊叹和感动。她不仅立刻与孩子进行了严肃而温柔的沟通,我们三人还迅速组建了一个名为“小旭的成长加油站”的微信群。在这个小小的数字空间里,我们形成了坚实的教育同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下来的两周,我们开启了一场温暖的“监督与鼓励”之旅。课堂上,我为他设定了更清晰的目标:“小旭,如果你能在这个环节先倾听,再把精彩的答案留到发言时间,你就为自己赢得了一枚‘自律勋章’。”每当他稍有进步,我会立刻在群里给予肯定:“今天语文课上,小旭举手次数多了,随意插话少了,进步巨大!”妈妈则会同步在家给予鼓励:“老师表扬你了!爸爸和妈妈都为你高兴,继续加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从来不是一场孤军奋战的苦役。对于小旭而言,正是家校之间这座无缝衔接的“桥梁”,以及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即时沟通、正面鼓励与持续期待,让他感受到了被关注的力量,“转型”还在继续,而我们的“成长加油站”也始终为他加油打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