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过去旅行,我们常常追逐着景点的数量,满足于在各个地标前“打卡”留念,那是一种“到此一游”的匆忙与浅尝辄止。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讲求深度游,渴望与一座城市进行更真诚的对话。这次在福州,我们便将这种理念付诸实践,特意入住“三坊七巷”景区附近,在短短三天内,竟前后去逛了三次。这种从容不迫、由表及里的探索,让我们真正触摸到了福州的文化脉搏,旅行体验因此变得深刻而丰盈,远非昔日走马观花可比。</p> <p class="ql-block">旅行的第一天,目光所及皆染着新奇的色彩。陌生的街巷、迥异的方言、甚至拂过脸庞的风,都令人怦然心动。这份初见的兴奋,如同画卷的扉页,为接下来的深度探索埋下了最动人的伏笔。</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再次走入“三坊七巷”,一种奇妙的熟悉感扑面而来。昨日还显陌生的街角老榕、斑驳砖墙,此刻仿佛成了旧识。脚步不自觉地放慢,开始留意起檐下的石刻、窗棂的花纹,以及巷弄间流淌的、昨日未曾察觉的静谧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我们决定来一次真正的深度游,而“小黄楼”无疑是三坊七巷中最值得购票探访的古厝。这座坐落于“黄巷”始建于清代的建筑,不仅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更承载着从唐末诗人黄璞到清代名臣梁章钜的深厚文脉。步入其中,仿佛翻开了一部立体的历史书,每一进院落、每一副楹联都在诉说着跨越时空的故事,让人深感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作为福州地方传统建筑,“小黄楼”融合了闽商文化元素,其园林布局讲究,雕刻精美,白墙黛瓦与石板铺地相映成趣。现存建筑保留了双层通长排窗、曲线山墙等传统工艺。</p> <p class="ql-block">•园林巧思:整个园林虽小,但布局精妙,堪称“空间折叠”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西花厅:这是小黄楼的精华所在,一座双层木构小楼,雕梁画栋,工艺精湛。特别是二楼的藏书阁,12扇楠木门雕刻精美,是清代名臣梁章钜读书、藏书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知鱼乐处:西花厅楼前的假山鱼池上有一座石拱桥,桥栏刻着“知鱼乐处”四字,源自庄子与惠子的典故,充满哲思。</p><p class="ql-block">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p><p class="ql-block">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p> <p class="ql-block">• 小沧浪亭:梁章钜曾任江苏巡抚,对苏州沧浪亭情有独钟,于是仿建了这座“小沧浪亭”,虽刻意只建了半个,但却别有一番风味。</p> <p class="ql-block">• 雪洞:藏书阁两侧的通道是用糯米灰浆和生石灰砌成的“雪洞”,看似奇特,却能在夏天带来凉爽。</p> <p class="ql-block">•芒果王:这株芒果树传为唐代大儒黄璞或两江总督梁章钜手植,树龄约300年,胸径1.3米,高17米,冠幅21米。此株“古芒果树”是福州市区目前已知最大的两株古芒果树之一,素有『芒果王 』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福州特色:墙头的灰塑是福州特色,用贝壳粉混合石制成,图案多有“聪明伶俐”(盘中放菱角和葱)等美好寓意的谐音梗。</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不再追逐打卡的匆忙,而是与一方水土慢慢相处之时,这般深度体验的惬意,或许才是旅行真正的意义所在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