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为深入推进沈阳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项目,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度融入育人全过程,近日,沈阳市辽中区于家房九年一贯制学校成功举办“校园最美劳动者”颁奖仪式。此次活动不仅是简单的表彰,更是一次面向全体师生的精神动员与成果展示,标志着该校在探索“劳模精神进校园”的实践路径上迈出了从理念构建到机制运行、成果初现的关键一步。</p><p class="ql-block">仪式由学校德育主任姜海军主持。他在开场中指出,本次活动是学校响应全市基础教育改革号召,创新德育与实践融合模式的重要一环,其核心目的在于弘扬劳模精神,激励全体学生见贤思齐,动员更多力量投身劳动实践,并推广行之有效的育人新机制。</p><p class="ql-block">在全体师生的注目下,学校党支部副书记李长勇宣读了获奖名单。一批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小劳模”走上台前。颁奖环节设计寓意深远:首先由班主任为获奖学生佩戴特制胸章,体现师长的亲切鼓励与情感认同;随后,校党支部书记康宏伟、副书记李长勇共同颁发荣誉证书,象征着学校党组织对劳模精神价值的最高肯定。这一安排层层递进,将弘扬劳模精神荣誉感具象化、仪式化,起到了强大的现场激励效应。</p><p class="ql-block">获奖学生代表李依芷彤在发言中坦言,劳动实践让自己深刻理解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真谛,并号召同学们从清扫一屋做起,立志将来扫天下。校党支部书记康宏伟在随后的讲话中,将勉励提升到育人高度。他强调,弘扬劳模精神是落实“五育并举”的必然要求,全体师生要以此次受表彰的同学为榜样,让勤奋做事、勤勉为人、勤劳创造在校园内蔚然成风,将劳模精神内化为推动个人成长与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p><p class="ql-block">活动的后半程,德育主任姜海军对学校首创的“劳模精神进校园”积分兑换与“劳模币”奖励系统进行了全面讲解和推广动员。这一系统将学生的践行劳模精神行为量化存储,通过“劳模币”这一趣味化媒介,实现价值兑换,打破了传统思政教育“重说教、轻激励”的瓶颈。</p><p class="ql-block">该创新机制是于家房学校承接沈阳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项目后,形成的一项重要实践成果。它不仅解决了学校劳动实践教育如何常态化、可持续的难题,更探索出了一条将宏大“劳模精神”转化为学生可感、可知、可参与日常行动的有效路径,为区域同类学校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鲜活经验,有力推动了改革实验从方案设计向实际成果的转化。</p><p class="ql-block">于家房九年一贯制学校通过“荣誉表彰+机制创新”的双轮驱动,成功地将劳模精神从口号转化为行动,从活动提升为制度,充分彰显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活力与成效,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扎实的“劳动根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