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染湖天菊正香,万寿情长话重阳——第二届“常来万寿·健康长寿”文化周感怀

自由驰骋

<p class="ql-block">  霜降已至,晨光透着丝丝凉意,高邮湖畔的秋意愈发浓郁。万寿镇的街头巷尾、里里外外,露水在叶尖凝结,微风拂过,送来菊香与炊烟交织的气息。又一年重阳到,皖东的这座小镇在秋色中缓缓苏醒,迎来了第二届“常来万寿·健康长寿”文化周的温馨启幕。此时,天地清澈,人心温暖,时光仿佛也放慢了脚步,只为聆听那关于长寿、孝道和家的深情故事。 </p><p class="ql-block"> 重阳,是岁月献给长者的一封饱含深情的情书。九是阳数之极,双九相重,寓意着长久安康。而霜降紧跟其后,正是万物归仓、大地沉淀之时。古人观察天象、物候,将敬老与节令相结合,让这一天不仅承载着丰收的喜悦,更寄托着对生命的敬重。万寿镇党委政府的领导深知其中意义,把文化周定在这个时候,正是顺应天地的节律,以一场充满人文关怀的盛会,回应这千年的文化约定。</p><p class="ql-block"> 走进小镇,一幅民俗长卷缓缓展开。在忠孝村,一位九旬老兵端坐在堂前,声音低沉而坚定地讲述着战火纷飞的往事。孩子们围坐在他身旁,眼神明亮,听得十分入神。那一刻,家国情怀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流淌在血脉中的传承。为老人戴红花、切寿糕,一场集体寿宴,还原了传统敬老礼仪的庄重与温情。红绸飘动,笑声朗朗,孝道在这一刻化作了一碗热汤、一句问候、一次搀扶。</p><p class="ql-block"> 百子村则充满了天伦之乐的温暖氛围。“百子千孙”,是中国人对家族延续最朴素的祈愿。村南的敬老院里,孩子们为老人送上亲手制作的贺卡,稚嫩的笔触中充满了祝福;广场上,摄影师架起相机,为五世同堂的家庭定格团圆的瞬间。白发与童颜相互映衬,皱纹与笑容交织在一起,这不仅是影像的留存,更是情感的延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再只是古训书中的话语,而是眼前触手可及的日常。</p><p class="ql-block"> 张安村的烟火气,藏在一碗长寿面里。清晨六点,灶火已经燃起,面团在师傅手中翻飞,拉出细如龙须的面条。一碗面,一勺汤,几片菜叶,几条肉丝,热气腾腾地端上桌,温暖的不仅是胃,更是心。这里没有山珍海味,却有着最朴素的养生智慧——食养之道,重在本真,贵在温情。健康驿站前,中医为老人把脉问诊,志愿者们递上姜茶;集贸市场上,村民摆出自家种的蔬菜、养的土鸡土鸭土鹅,价格公道,笑容真诚。一颗画有福字的鹅蛋,被轻轻放进老人的篮中,那是对安康最真诚的祝愿。</p><p class="ql-block"> 汊河村的老街,充满了古韵与欢笑。百米长街宴席一字排开,百余位老人齐聚一堂,品茶尝点,闲话家常。台上,民俗戏曲咿呀起伏,锣鼓喧天,唤醒了古街的记忆;台下,老人眯着眼睛轻轻和着,仿佛回到了少年时光。非遗天官画前,传承人王立山执笔描金,寿星慈眉善目,仿佛真能赐福人间。灯笼高高挂起,秋风轻轻拂过,整条街都沉浸在温情之中——那是岁月沉淀的醇香,是土地赋予的福气。这场文化周,不仅仅是热闹的活动,更在于对长者的致敬与文化的传承。那些默默守护家庭的“孝老爱亲”典范,那些五世同堂、子孙绕膝的“长寿之家”,缓缓走上舞台,接过鲜花与证书。他们的故事平凡却动人:有人三十年如一日地照顾卧床的母亲,有人举家合力赡养九旬的祖母。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也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日复一日的亲情流淌,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孝”。而“长寿文化慈善基金”的启动,更是为这份温情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力量。每一笔善款,都将化作寒冬里的棉被、病榻前的汤药、孤老手中的热馍,让孝道不仅在家庭中传承,更延伸到整个社会。</p><p class="ql-block"> 文化,从来都不是束之高阁的藏品。在诗词采风活动中,本土诗人与游客拿起笔,将湖光、菊影、孝心写进诗行。“一碗面里有春秋,半盏茶中见山河”,这些充满感情的文字,是对万寿这块古老而文明的土地最深情的告白。而全媒体的记录,让这份温暖得以延续——直播镜头捕捉到的笑颜,打卡点留下的足迹,纪念画册珍藏的瞬间。这些影像与文字,终将成为未来某一时刻回望时最柔软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暮色降临,湖西十里画廊的灯火依次亮起,与高邮湖的粼粼波光相互映衬。远处传来《久久重阳 幸福久久》的歌声,近处,老人们手挽着手,在秋风中缓缓前行。这一刻,再读“战地黄花分外香”,忽然有了更深的理解。毛泽东同志笔下的黄花,是硝烟中不屈的生命;而今的万寿菊,是岁月里绽放的温情。没有了战火,却有了另一种“新时代的战场”——乡村振兴的战场,文化传承的战场,孝老爱亲的战场。那些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在镜头前推介“万寿大米”“万寿桃”“万寿挂面”“万寿酱油”“万寿大排”……他们的汗水,是新时代的奋斗之花;那些坚守非遗的工匠们,一颦一笑,一画一笔,都传承着千年的技艺,他们的执着,是文化之花;那些为老人义诊、送餐的志愿者们,他们的付出,是人性之花。这些花,都如同经霜的万寿菊,愈是寒冷愈是艳丽,愈是长久愈是芬芳。</p><p class="ql-block">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冬夏轮回,不变的是对长者的敬重,对生命的珍视。万寿镇的这场文化周,不是一场短暂的庆典,而是一次文化的唤醒,一次情感的回归。它告诉我们,长寿,不只是年岁的增加,更是被爱浸润的每一天;健康,不只是身体的强壮,更是心灵的安宁。 </p><p class="ql-block"> 当最后一缕霞光掠过万寿镇如佩玉般的轮廓,文化周的喧嚣渐渐平息,但那份温暖,已悄然融入小镇的肌理。霜后的重阳,菊花更香,情谊更浓。而“常来万寿,健康长寿”的约定,也在这最后一个节令的秋光里扎下了根,终将长成一片永不凋零的风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