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老同应约一日游》</p><p class="ql-block"> 今年前半年我国北部地区比较干旱,在铜川耀州旱塬地区更旱。而后半年阴雨天特别多,9~10月在铜川地区下下停停,停停又下,阴雨连绵达40多天,几乎看不见太阳,出门带雨伞,已成行走者必备之物。偶尔太阳露头,有孩子高兴的呼喊着:。“出来了…出来了”!惊奇的还以为是什么出来了,她们手指天空,原来是太阳出来了!可见阴雨天之多,有太阳的时候甚少。用铜川耀县当地话说:“雨把人都下孽孽(业)了”,意思是像放在漏天雨地老旧木材,潮湿而腐烂,烧火都没有火焰了。</p><p class="ql-block"> 德发老同二十多天前,在手机上看到铜川黄堡东塬全国一级作家和谷先生在他老家建了书屋,拜访.参观的学者文人很多。也想去看看,昨天他发了约行信息,说明天和考古专家汉文同学一块去。</p> <p class="ql-block"> 今天早上7点就起床,早歺后9点出发共三家五人,德发和妻子赵,汉文,我和老伴李,本来是6人,因车不能超员,汉文家人未去,有点遗憾。沿鸿基路向东拐到环城东路穿过三个十字路口,右转由西(落星塬的东岸)过锦阳川大桥,向东(步寿塬西岸)出桥口直穿到耀铜老道开到耀州窑瓷器场。停下主要是问路,不知道和谷先生的老家的具体地址,随便看了一家藏石馆((陈炉石美术馆)),主要是陈炉石和各种食(石)材相似品,大自然的造化,食(石)品满汉全席。如:带把肘子,各种丸子,肺片,条子肉,鲤鱼等,栩栩如生,看的人口水欲滴!陈炉石,大的小的,自然形成的图案像一幅幅天工画面,鬼斧神工,大自然无奇不有,收藏者慧眼识珍宝,大包眼福,敬谓大自然的奇妙!</p> <p class="ql-block"> 在瓷场藏石馆问了讲介员,方知黄堡东塬有个黑池原村向上行有个南凹村,那里就是和谷先生的老家。瓷场出来左拐沿公路驶行至原市水泥厂附近有个红灯,靠左边有两条直行道,靠右箭头→指向左转,绿灯亮左转有上坡过一水泥天桥顺坡上行,左.右转拐行驶在上塬道上,看见路边播种刚出不久的麦苗復盖了湿润的土地,嫩绿的招人喜爱,就想下车去亲近亲近,摸一摸嫩幼的感觉,这应该是一个农村出生的人,骨子里对土地、农作物、麦子的喜爱!看到麦苗,就想到了热气腾腾的白蒸馍。农村有智慧、董经营,会管理,头脑灵活的先辈老农把土地似为“刮金板”,收获的粮食经济作物,就是刮到的金子。还有路旁地边掛满枝头的红色尖尖柿子,汉文老同隔车窗竞然看见了一棵柿树上的蛋柿,听到蛋柿勾起了想吃柿子的欲望!就想停下车来,上树去摘,一饱口福,今年还没有吃过软柿子。</p> <p class="ql-block"> 一路前行,一路用眼扫视两边路旁、田野里的美景,绿翠绿翠的垂柳,紫红的红叶李,结满红宝珠的海棠,野生的小黄菊,刨红苕的村民,满地暴晾着刚刨出代泥土的湿红苕,楛黄干叶玉米杆,平果园一片一片,有的摘卸了,有的还在树上,摘下的平菓,工人胳膊上挎着平菓笼沉甸甸艰难的走在软泥般的地上,两只鞋被泥糊的只能看见鞋面,裤子上全是泥巴,很似辛苦。</p><p class="ql-block">摘的平菓运到路边一个只有顶四面开阔的棚子下,堆放在彩条布上,有的装入白色塑料匡内,旁边放一电子称,上边掛个扫码牌,问价,整框买一斤2元,自己挑先每斤3元,果主手拿一菓,另一手拿个小弯刀,问价者,先割下一片让你尝一下甜翠度,菓主不停的说今年雨太多,上色期没有太阳,好多菓子有黑点,个别有虫眼,亏本了。</p> <p class="ql-block"> 说谝之时,车己到了一个丁字口,眼前出现一块石头,上刻南凹,腰缠红带,正前方偏右有一方石牌上书和谷故里。到了到了,车右拐沿水泥小路向前边,路上放了两根黑色直径约一拃粗的目测约四十米长的管子,一根靠硷左边放着,一根放在路中间,车过外轮一半碾在湿土路边沿,缓慢通过。在向前拐有一条沟,沟下还有几只半截暴露的窑洞。这里地势比较低,方位在南,而且有村落,可能是该村村名的来历。转过这个沟弯,有个小斜坡进入巷道约50米,左边就是和谷先生新建的宅院白墙灰瓦仿古建筑。门口还有个能停3.4辆小车的小广场,广场有有磨子桌石堆凳,一柱拴马桩,十几个磨子石碾盘,井口石等收藏品,也可能是“和"家祖辈用过的遗传物。</p> <p class="ql-block"> 和谷新建的书屋设计构思很有特点,房子坐北面南,大门口中间台阶两边台坡石刻青竹图案,门楼上沿木雕图案,黑漆大门4层铁钉,有两个石门堆又叫门挡,木门上额有两个八梭户对,像征富户文人之家,门额书写“和谷书屋”是和谷先生手笔,有对联。</p> <p class="ql-block"> 进门是廊庭,东边是先生作品展厅,展厅东边放一案桌,有玻璃亮窗,窗外是一窝青岗翠竹,院子东北角卧室外还有一片青岗翠竹。予示先生有东坡乞生之爱好和性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们去的时段不巧,先生正在接待西安某学院几位音乐学者,先生让我们先看展室,一会进来经德发介绍一一握手,互问安好,先生简短介绍了展室布展都是自己设计排列,汉文还和先的亲戚、朋认识,一个是先生的外甥,另一个也是铜川籍作家王卫平。在展厅同先生简短交谈,3人分别拍照,集体合照,赵女士还录了视频。先生忙着说招呼音乐客人。我们自行参观。西边是画室,后边是卧室,有幸见到了先生的夫人和岳母。我们去的二位女士还合先生老岳母89岁,及夫人合了影。参观约1时与先生告别。沿路返回,一路走一路有说又笑,文物专家汉文老同幽默风趣,说怪话笑点多。德发老同车上介绍说王家贬有家饭馆卖豆腐泡馍,他两口今天请我们吃豆腐泡馍。我之前听他说过这个小吃,但是没有吃过,饭馆在董家河镇政府的南边路北,进入饭馆食客满坐,生意红火,条子肉、小酥肉、丸子,鸡蛋炒辣子。豆腐泡馍大碗十元,小份九元带两个蒸馒,量大味香,吃着唠口,有机会还想再咥一回!离开饭馆又拐到董家河工业园区,到发电厂大烟窗附近,证实一下,我们在车上争论的窗洞冒的是白气还是白烟,有没有污染,车到距烟洞和冷却塔附近的30米处停下,观察,看到地面周边很干净,没浮尘。又向西拐到一个农业科技公司,参观了花卉展房,拍了几张鲜花照片,出门沿耀石路返回,一日游在高兴欢乐中到此结束。</p><p class="ql-block"> 2025.10.22号星期三农是初二</p><p class="ql-block"> 23号于新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