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景家园延时时光 “圈粉”:黄金两小时里,用亲子活动绘出幸福图景

历下区智远街道盛景家园社区居委会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午五点到七点,是盛景家园社区延时时段,也是双职工家庭 “陪伴真空” 期 —— 家长赶在下班路,孩子放学后无人照料。近日,社区打破 “延时仅处理事务” 的传统,将这两小时变为 “亲子延时服务时段”,先由值班人员全程陪护到岗孩子,开展趣味破冰游戏与落叶手工创作预热;待家长陆续返程抵达社区后,再加入活动环节,组织亲子游戏与手工创作。这场 “延时资源再利用” 的创新,既让延时时间焕新价值,又破解家庭陪伴难题,成为社区构建 “家庭 - 社区” 共生生态的生动实践。</p> 延时 “变身”:从守着办事窗口,到搭起亲子小天地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前延时多是处理咨询、应对突发,总觉得服务没做透。现在用大厅旁活动室搞活动,兼顾延时与陪孩子,一举两得。” 社区工作人员小王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筹备时,社区兼顾 “事务处理” 与 “亲子服务”:留 1 人在服务台值守,其余化身 “活动引导员”;针对家长加班晚到,值班人员提前布置好场地,承担 “临时看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场地也藏巧思:亲子区与服务台隔一条走廊,延时人员每 15 分钟巡查,既护孩子安全,又能及时回应居民咨询。这种 “延时 + 服务” 模式,让固定延时时间成了灵活服务窗口,实现 “延时不闲置,服务不打烊”。</p> 树叶 “生花”:亲子玩着拼出,满是社区回忆的画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以 “游戏暖场 + 自由创作” 的节奏展开:前半小时的 “树叶找朋友” 游戏中,工作人员将树叶打乱散放在桌上,孩子们需要根据叶脉纹路、叶片颜色甚至边缘形状,找出 “一模一样的树叶”,家长们则在旁轻声提示 “你看这片枫叶的角是不是和那片一样”,亲子间的小声交流、成功配对后的欢呼,快速拉近了彼此距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进入创作环节,社区不设固定主题,而是由工作人员展示 “创意模板”—— 用细长的柳叶拼贴游动的小鱼、将扇形枫叶叠成层叠的花朵、借宽大的梧桐叶轮廓勾勒社区大门,还鼓励大家 “把喜欢的社区场景画出来”,让手工创作变成对社区生活的温柔表达。</p> 服务 “提质”:从单一活动,到多元适配的需求响应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社区将延时时段转化为亲子服务场景,并非刻意打造长期活动,而是基于居民当下需求的灵活适配 —— 既然五点到七点是双职工家庭的 “陪娃空窗期”,便顺势把延时资源转化为服务供给,让社区功能更贴近生活所需。活动负责人表示:“我们不追求‘长期活动’的标签,更在意‘当下有用’的实效,五点到七点本就是服务下班居民的时段,加个亲子活动,就是让这段时间的服务更对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更关键的是服务内容的 “动态调整”:不设固定主题,而是跟着季节与居民反馈灵活变。秋日树叶拼贴、春日花瓣书签、夏日亲子扇画、冬日室内剪纸;社区网格员还会在活动后随口问家长:“下次想玩点啥?” 有家长说 “孩子喜欢拓印”,便加了简单的树叶拓印环节;有老人陪孙辈来,就特意放慢节奏,多留些耐心指导的时间。这种 “跟着需求走” 的调整,没有宏大规划,却让每一次值班时段的亲子服务,都能精准戳中当下的小需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盛景家园社区用实践证明,社区治理不用宏大叙事,精准抓 “延时时间” 小切口,用贴心服务回应需求,就能满是民生温度。未来,社区将充分巧用更多时间资源,创建更多和谐温暖的生态,让每个家庭收获陪伴与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