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年的国庆节,假期最长,有8天,所以想出门走走。网友说,估计每个地方都是人从众。为了不虚度8天,决定出门。去什么地方呢?春节去了广州,这次就去北方吧,想到了天津。于是想方设法抢票。最后还是算成功了。</p><p class="ql-block">中国近代史,半部在天津。这次天津行,用脚丈量历史。</p><p class="ql-block">天津市,简称“津”,别称津沽、津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 ,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华北地区,海河流域下游,华北平原东北部,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西靠首都北京市,其余均与河北省相邻。天津市自古因漕运而兴起,唐朝中叶以后,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金代,在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的三岔河口一带设直沽寨,为天津最早的建置;元朝,设“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明永乐二年(1404年),正式筑城,雍正三年三月七日,升天津卫为天津州,属河间府 。雍正九年,升天津州为天津府,下辖六县一州,1912年后,天津府裁撤。其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 。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天津被迫开放,先后在天津设立租界。至20世纪初,在天津城厢东南的海河两岸,先后设有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俄国、意大利、奥匈帝国和比利时九国租界,成为全中国乃至世界上租界最多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瓷房子。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72号(近和平路商业街),为一个用古瓷器修建而成的法式洋楼,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瓷房子前身为一栋法式小洋楼,系近代中国外交家黄荣良故居。解放后成为天津市和平区工商局,而后因工商局迁往新址,该建筑被闲置十余年。至2002年9月,粤唯鲜集团总裁张连志花3000万买下小洋楼,而后将小洋楼贴上古瓷器建成“瓷房子”,于2007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瓷房子共有4层楼,整个楼房修建一共用了7亿多片古瓷片,13000多件古瓷瓶、瓷盘、瓷碗,300多尊历代的石雕造像,300多件汉白玉石狮子,300多个瓷猫枕,20多吨的水晶玛瑙等,墙壁上也是用瓷片拼贴而成的画作。瓷房子主要有平安墙、瓷龙、瓷狮子、名人字画等观赏景点,被称为一座价值连城的“中国古瓷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作为天津的文化地标,瓷房子于2010年9月23日被美国《赫芬顿邮报》评为全球十五大设计独特博物馆之一。</p> <p class="ql-block">西开教堂始位于天津市和平区滨江道独山路,坐西南朝东北,全称天主教西开总堂,后因其所处地区又称为西开教堂和老西开教堂。西开教堂是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由法国传教士杜保禄(Paul-Marie Dumond,1864~1944)主持修建;建筑面积1891.95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500人,平面呈十字形。</p><p class="ql-block">天津西开教堂建筑平面呈拉丁“十”字形构图,三个高达45米的巨型圆顶错落排列成“品”字形,三座穹窿顶均略向上拉长,表面以绿色铜板覆盖,巨型圆顶为木结构支撑,每座圆顶上有一个青铜十字架。</p><p class="ql-block">西开教堂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和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西开教堂是天津市最大的罗马式建筑,也是天主教天津教区的主教座堂(西开教堂是主教府,但没有主教。)。 </p><p class="ql-block">2018年11月,西开教堂入选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p> <p class="ql-block">静园位于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70号(原日本租界区宫岛路),占地面积约3016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900平方米,始建于1921年,初名乾园,原为北洋政府驻日公使陆宗舆宅邸。静园主体建筑带有日本木构建筑特点和西班牙建筑的样式。门的结构和材料选用具有典型的日本特色,朴素自然而简约,然而它的缓坡屋顶、筒瓦的利用以及室内细部装饰则有明显的西班牙中世纪建筑的风格。1929年7月至1931年11月,末代皇帝溥仪携皇后婉容、淑妃文绣在此居住并更名为“静园”,寓意“静观变化,静待时机”。建筑融合西班牙式与日式折中主义风格,现为天津市特殊保护级别历史风貌建筑、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溥仪离津后,静园历经多次产权变更,最终沦为居住45户居民的大杂院。</p> <p class="ql-block">“张园”,原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和中共天津市委旧址,位于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59号,占地面积约3500 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375平方米,始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p><p class="ql-block">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和中共天津市委旧址原为清末湖北提督张彪的私人宅邸。中国革命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和末代皇帝溥仪都曾在张园居住。1935年日本驻屯军强购张园后将其拆除,在原址重建了二层楼房作为日军司令官官邸。1949~1953年,中共天津市委在此办公。1949年6月15日,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迁入,与市委机关合并办公,开展工作。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和中共天津市委旧址混合结构,二层建筑布局不对称,转角处设有塔楼。旧址建筑借鉴意大利古典复兴造型,采用拱券窗、拱券入口门厅、高耸的塔楼等建筑元素,红瓦坡顶,清水砖墙,立面效果丰富多变。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和中共天津市委旧址纪念馆是天津解放后中共天津市委第一个对外公开挂牌的办公地点,是天津市的红色革命遗址,具有重要的党史地位。2019年10月7日,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和中共天津市委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段褀瑞旧居,未开放,路过瞧一眼</p> <p class="ql-block">段祺瑞旧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38号,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建于民国九年(1920年)。段祺瑞旧居为砖木结构,三层共74个房间,正立面设有两层廊柱。楼内房间宽大考究,菲律宾护墙板,木质旋转楼梯,弧形门窗,石膏角线。这座以欧洲折衷外廊式建筑风格为特征的建筑是当时天津日租界最为豪华的私人公馆式住宅之一。段祺瑞旧居是段祺瑞一生几经沉浮的见证,为人们讲述民国初期风云人物的生活片段,使人们更深刻的理解当时的历史,为天津近代社会研究领域提供第一手资料。段祺瑞旧居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史料价值。</p> <p class="ql-block">下午3点听了一场相声,感觉一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