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克腾的石头 ——把梦装进行囊(十二)

Zhou

<p class="ql-block">  从阿尔山出来之后,有两条路可走,一条就是回家,从阿尔山直接回北京,毕竟这趟旅行已经快一个月了,走得也有些累了,对森林草原景色也有一点审美疲劳,同行的旅友也显疲态,抱怨天天看树,途中一个旅友干脆打道回府了。还有一条就是去一个更远的草原,贡格尔草原,那里有一个地方叫克什克腾。也许我是一个感性更多一些的人,对这个有异域风情地名有着莫名的向往,克什克腾这个名字就十分吸引我,特别想去看看。</p><p class="ql-block"> 其实,对克什克腾不是一无所知的,多少还是知道一些。最初来自一首草原歌曲,说那里有黄岗粱原始森林、阿斯哈图石林还有乌兰布统古战场。之后又听内蒙的邻居说,去内蒙草原,一定要去克什克腾,那里的草原就像欧洲似的,起伏绵延,这么说吧,随便拍一张照片就是“WINDOWS”桌面,就是那张缓慢起伏的草原照片。这话太“动人心弦”了。也许说话人忘记了几年前随口说过的话,我一直记着。所以,我就做主,去贡格尔草原,去克什克腾。</p><p class="ql-block"> 这篇游记想换一种叙述方式,以照片为主,文字为辅。因为许多自然景色,很难用文字来表达的。照片是最接近自然原本面貌的客观表述,一旦变成文字,就加入了主观认识了,有时会显得重复、繁琐、絮叨。对着照片说上几句话,也许能规避这些缺陷。但愿如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去克什克腾的路真的不近,用了一天半时间,走了八百多公里,才到克什克腾。</p><p class="ql-block"> 黄岗梁是个森林公园,好像还是个国家级的。这一路上去了不少国家级的公园,有森林、草原、湿地、还有火山地质的等等,大都修得不错,修得好一些野趣少一点,修得简单一些野趣多一点,但都是要收门票的。黄岗梁是修得最简单的公园,连个入园大门都没有,爬上一道山岗,就是黄岗梁公园了,是离大自然最近的公园。</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从山下那条公路上来的,路修在两山之间的山涧,有时也要上山过岗,好在盘山公路不太惊险,就是有几道急弯还是让人有点担心。在一个山道急弯处遇见一件很有趣的事,让人蛮开心的。那里有一村庄,村名很特别,叫“很黑村”。当时把我们几个笑得前仰后合的,不明白怎么会起这么个村名,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很黑村”成了我们插科打诨的典故。当时山道比较险峻,没敢停车下来拍照,走出一段路后又后悔了,拍下来多有意思,心想等回程经过时,再危险也要拍张照片,结果回来时走了另一条路,失之交臂了,就是现在写这篇游记时,因没有那张照片还后悔不已。其实,在头天来克什克腾的路上,也看见一个很好玩的地名,叫“下水”,当时只是一笑,说怎么起这么个名字,就没想到“立此存照”。</p><p class="ql-block"> 森林只能远远的眺望,没有路可以开车过去,走路过去那就太远了,“看见山,跑死马”噢。所有与我们一样的游人,都是站在这个山头眺望那个山头。说那是原始森林,实在让人生疑,不过满山坡的树林倒是蛮壮观的,就当着原始森林看吧。</p><p class="ql-block"> 黄岗梁作为森林公园,这条木头步道是唯一人工修葺的设施,再有就是路边几顶帐篷,那是村民自己搭建的,卖一些当地土特产品。在那儿看见一个摊贩在卖野生蜂巢,四五十元一斤。蜂巢很大,有大号洗脸盆那么大,黄黄的,六角形蜂窝像凝固的蜜。摊贩正用一把大菜刀砍蜂巢,掉下许多碎末。这个情形真让人不舒服。凭什么拆毁蜜蜂的家,凭什么论斤售卖人家赖以生存的家园,一个蜂巢关乎几百只上千只蜜蜂的生存,如果有人把你的家给拆毁了会有什么样反应?是上访?是打官司?还是暴力反抗?但是蜜蜂不会,它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人类社会一份子,没有能力抗衡人类的暴行。我总觉得,人可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但不能破坏自然资源,尤其是毁灭性的破坏。所以我特别不喜欢这样的叫卖,也许是自作多情了,但就是不喜欢看见这样情形。</p><p class="ql-block"> 梁上还有一片水洼,像是一个很小的水库,水从哪里来呢,一路上就没有看见河流小溪,在高高的山顶凭空冒出一汪碧池。水面真是平静,水中倒影清晰得很,拍过好多倒影的照片,这儿倒影的清晰度最高。</p><p class="ql-block"> 山头的草地上不知道谁留下这浅浅车辙,不知道它会伸向何方,显然是游人开车压出来的一道浅浅的伤疤。这伤疤草原会自我修复,但终究不是那一回事,看得让人心痛,心痛这无言也无力反抗的草原。这是一片没人看管的野生草原,那就更应该爱护珍惜。驾车在草原上肆意奔跑、尽情宣泄,获得一时快意,但欠下的生态债老天会记得的,也许到那一天,老天会以十倍百倍的力量报复人类,当然也包括那位驾车者。善待大自然,是我们的生活的底线。</p><p class="ql-block"> 黄岗梁基本上就是一走一过的景点,没待多长时间就就下山了。顺着一条油漆路就可以到阿斯哈图石林了,原以为需要走回头路的,现在不用了。庆幸之余总有点遗憾,就是不能再次经过“很黑村”了,也许再也见不到这个有着古怪名字的村子了,也再不可能弄清楚为什么会起这么一个村名,而且这么多年居然没想改一改。背面应该有故事,看来没机会弄明白了。</p><p class="ql-block">(见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图五)</p>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阿斯哈图石林的石头造型会如此奇特、生动,有趣、逼真。当我落笔写这篇文章时,一时不知道怎么才能完整真实的呈现这个石林。用语言来描写自然界瑰丽多边的景色,有时不免会落入窘境,倒不如用图片来描绘,即简洁又准确。这时真正感觉,语言可以给人想象,但缺少画面带来的冲击。所以在这段文字中,采用画面为主的叙事方式,文字只是担当辅助作用,也就是说是我对画面的一种理解、说明。</p><p class="ql-block">(见图六,图七,图八)</p> 图六 图七 图八 <p class="ql-block">  阿斯哈图石林与其说是石林,还不如说像一本书,一本从未打开的书。那里岩石就像一片片书页,大自然把它们装订成一本本形状各异的书。书中是否有大自然最神秘的秘密,无人知晓;打开这本书的密令又在哪里?也无人知晓,也许要等到山崩地裂的那一刻,书就打开了。</p><p class="ql-block"> 大自然“很费劲”地一片片岩石合成一本书,书又很随意丢在草地上,可是谁都捡不走呀。公园介绍从地质学解释这种岩石,说这是一种中粗粒花岗岩,是水平节理发育而成。介绍太专业了,科学是科学了,就是看不太懂,也缺少了一些想象和浪漫。我还是喜欢用“书”来描绘这些石头,克什克腾的石头就有了别样的特点。</p> 图九 图十 <p class="ql-block">  当然,石林也是最能激发人们想象力的地方,大概所有的石林都是如此。这片石头,公园起个名字叫“桃园三结义”,原因就是三根石柱连在一起。我总觉得不那么贴切,换一个角度看看,也总觉得牵强,可以也想不出比这个更好的名字了。(图九,图十)</p> 图十一&nbsp; &nbsp; &nbsp; &nbsp;这个倒是有点像上海世博会中“中国馆”,区别在于中国馆是红色的,而这个“中国馆”是土褐色的。 图十二&nbsp; &nbsp; &nbsp; &nbsp;小企鹅?反正是憨憨的样子,挺招人喜爱的。 图十三&nbsp; &nbsp; &nbsp; &nbsp;这个不用说了,草原盛产雄鹰,也崇尚雄鹰。雄鹰在山岗上俯视自己领地,目光犀利,神态高傲,就像用三D打印机打出来似的,栩栩如生。 图十四&nbsp; &nbsp; &nbsp; 有点像皇帝陵墓前神道上站立的胖将军,腆着大肚子。 图十五&nbsp; &nbsp; &nbsp; &nbsp;一群“小屁孩”列队看风景。 图十六 图十七&nbsp; &nbsp; &nbsp; &nbsp;这块岩石很神奇,远看就像被刀砍了,齐刷刷断成两截。近看,又像砖砌的城墙,有棱有角,那么整齐。什么叫鬼斧神工,看看这儿就能明白。(图十七,图十八) 图十八&nbsp; &nbsp; &nbsp; &nbsp;多厚重的城墙,大自然的长城。“砖”的纹理都是清晰可辩,垒砌的整整齐齐。 图十九 图二十&nbsp; &nbsp; &nbsp; &nbsp;站在石林的山岗上环顾,四周被森林和草地包围着,更加凸显出石林的魅力,有点像被绿绸缎衬托的一枚钻石。 图二十一&nbsp; &nbsp; &nbsp; &nbsp; 白桦树,这儿的桦树长得歪歪扭扭的,与在大森林里见到的白桦树不一样,大概没了对阳光生死竞争,所以长得就随意、懒散,作为景观很好看,就是不成材。 图二十二&nbsp; &nbsp; &nbsp; &nbsp; 山岗的另一边是草原,牛、羊、还有那蒙古包。这不是景点的一部分,是真正的牧人。在草原上走了好几天了,看见牧羊还是第一次,可惜时间不对,要是有袅袅飘动的晨炊,太有诗意了。 图二十三&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离开阿斯哈图石林的途中,遇见了拦路的羊群,第一次被羊群挡住去路,真好,真有意思,尤其看见羊群不紧不慢的样子,等多少时间都愿意。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克什克腾的青山公园正好与阿斯哈图石林方向相反,风格也是迥异。如果说阿斯哈图石林有点秀气、有点书卷气的话,那么青山公园显得雄浑、粗狂,真有点蒙古汉子牧马时的那股彪悍的劲头。</p><p class="ql-block"> 青山公园并不处处是青山,倒是满眼巨大无比的石头,石头圆圆润润的,寸草不生,格外沧桑。公园的山挺高的,修了一条索道,坐索道上山也要20分钟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绵延起伏山岭,有一种千山万壑感觉,有一种岁月沧桑感觉,想起常在电视中看到人民大会堂一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没想到在并不知名的青山公园会有这般壮美的画卷,活脱脱像一幅画展现在面前,极其震撼人心。可惜,那天有一点轻雾,远处层峦叠嶂的山岗、悬崖峭壁上深深的沟壑都有些朦胧,多少冲淡了一些沧桑、粗犷的感觉。相机拍不下整个画面,只能一幅一幅拍。现在这张全景照片,是儿子帮助拼接的。他是一个专业人员,说拼接画面有一点瑕疵,还可以修改,我实在看不出来哪里有瑕疵,觉得这已经很好了。</p><p class="ql-block">(见图二十四,图二十五,图二十六)</p> 图二十四 图二十五 (图二十六) <p class="ql-block">  美景在公园深处,坐完缆车还需要乘坐观光车,车在陡峭山路上蛇形盘旋好半天才能到达。山路很窄,刚够一辆车通过,路上只有几个稍宽地方就是上山下山观光车的汇车点,有时要在汇车点等对面车过去之后才能继续走。路虽窄,观光车开得飞快,坐在车上直提心吊胆,看看司机镇定自若,还是位女司机,我也开过山路,可不敢开那么快,真是巾帼不让须眉。</p><p class="ql-block"> 青山公园是岩石属于花岗岩,是一亿多年前,因为地壳运动从地下抬升到地面上的。在辽阔的草原上,只有这么几十平方公里的地方,展露出这么一片岩石,更多的岩石依然深埋在地下。我很喜欢青山公园,总觉得它像个男人,深沉而含蓄,可以默默地扛起大地的重量,即便展露出的那一点点,也能让人感觉到刚毅、坚韧的品格。</p><p class="ql-block">(图而二十七,图二十八,图二十九)</p> 图二十七 图二十八 图二十九 <p class="ql-block">  大概所有与石头有关的公园,都会有鬼斧神工般的造型,神似也罢、逼真也罢,总是会平添许多趣味。</p><p class="ql-block">(图三十,图三十一,图三十二,图三十三,图三十四)</p> 图三十&nbsp; &nbsp; &nbsp; &nbsp;真正的“驼峰岭”。 图三十一&nbsp; &nbsp; &nbsp; &nbsp; &nbsp;野生“大熊猫”。 图三十二&nbsp; &nbsp; &nbsp; 有点像无锡“阿福”,该减肥了。 图三十三&nbsp; &nbsp; &nbsp; 又一头盘踞高山之巅的“雄鹰”。 图三十四&nbsp; &nbsp; &nbsp; 这像什么,像个乌龟,那一定是一只睡着的乌龟,千百年来就没有动过窝。 <p class="ql-block">  登上山顶,有一片岩臼,这片岩臼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种类最全的岩臼群,总共有200多个。怎么形成的,为什么能在坚硬的花岗岩上留下深坑,公园没有介绍,也就不得而知了。记得有一年春天去山东的梁山水浒景点,在一块石头上有一个小小的椭圆形的洞,当地人用铁栅栏围起来,立了一块牌子,说这是孙二娘脚印。所有游人都会认真看,还有用脚比量,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孙二娘武功了不得,可脚太秀气了,比七八岁孩子的脚还要小。看来青山公园不太会编故事,老老实实进行科普。这也不错,就是少了一些色彩。</p><p class="ql-block"> 还有傲立于“万山之颠”的青松。这么说有点夸张过头了,不过这棵松树还真有点那股子精神头。</p><p class="ql-block">(见图三十五,图三十六,图三十七)</p> 图三十五 图三十六 图三十七 <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乌兰布统早就久闻大名了,许多路书中提到的红山军马场就是乌兰布统这个地方,路书有许多美好的描述,也曾为之心动。所以很早前就有去乌兰布统的愿望,去看看内蒙古大草原,只是各种原因,一直停留在“想想”的地方。现在我们既然来到克什克腾,顺路去乌兰布统也是情理之中的。</p><p class="ql-block"> 去乌兰布统是经过贡格尔草原。贡格尔草原的名字还是熟悉的,那是听草原歌曲所熟知,歌曲中的贡格尔是异常美丽富饶。贡格尔草原平坦舒展,令人心旷神怡,但多有点遗憾。草已有些枯黄,少了些夏日里应有的勃勃生机,不然会在贡格尔逗留几天,寻找歌曲中的神韵。在途中听一位游客说,在另一个地方的草原(叫什么名字记不住了),水草丰美,景色很漂亮,喜欢摄影、喜欢草原的游人多半会去那里。可是我们是从呼伦贝尔草原过来的,已经领略了大草原魅力了,不顺路也就没有那么大兴趣了,乌兰布统将是这趟旅行的最后一站了。</p><p class="ql-block"> 进了乌兰布统景区,草原倒是挺绿的,也有牧民在那里放牧,套用那句曾经很红火的口号,革命生产两不误,不过要把那个“革命”去掉,换成旅游两字。其实,草原上一定要有羊群、牛马,那样才有生气,如果还有白白的蒙古包和袅袅升起的炊烟,那就更有草原味道了。牧人、牛羊是草原的灵魂,没了他们,总让人觉得缺了一点什么。缺了生命的灵动,草原就显得空洞了。</p><p class="ql-block"> 乌兰布统有蒙古包,那是为旅游者搭建的蒙古包,不是原生态牧民的蒙古包。我很想去真正的牧民蒙古包,在那里与蒙古汉子一起喝酒、吃手把肉,扯着嗓子喊上两句,疯它个一晚上,来个老夫聊发少年狂。那大概要到草原深处,到没有路可走的、方圆几十里没有第二家人家的地方,那才是原汁原味的牧羊人生活,可惜实现不了呀,也只能看看这样“山寨”的蒙古包和牧人生活。</p><p class="ql-block">(见图三十八,图三十九)</p> 图三十八&nbsp; &nbsp; &nbsp; 贡格尔草原 图三十九 <p class="ql-block">  乌兰布统在康熙年间有过一场大战,是清军与噶尔丹军总共几十万人一场大战,就是“乌兰布统之战”。这场战争清军击败噶尔丹军,奠定了清朝统一内外蒙古的基础。佟国纲在此次战争中立下大功,被授予安北大将军,看佟大将军戎装总觉得有点穿越时空的感觉,这哪是清朝军人服饰,倒很像戏文中汉代大将军的模样,还以为他是汉人,看来介绍才知他是镶黄旗人。是我糊涂了,还是雕塑把我弄糊涂了,搞不清了。</p><p class="ql-block"> 佟大将军陵墓简单冷清,一块石碑、一撮黄土,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程度,</p><p class="ql-block"> 比起他对中华民族贡献,真的有点怠慢这位英雄。不是游玩到乌兰布统,不是无意中撞见这座陵墓,根本不知道这儿长眠一位开拓疆土的英雄——佟大将军,也不清楚这片绿草茵茵地方曾经就是号角连天、几十万人厮杀、血流成河的战场。</p><p class="ql-block"> 几百年前血洒疆场换来的内外蒙古的统一,几百年后又分开了,其中缘由不禁令人唏嘘。历史会淹没许多人和事,时间会冲掉曾经惊心动魄的痕迹,只有这片草原应该会记得。</p><p class="ql-block"> 草原孤寂也罢、喧闹也罢,只有花儿年复一年开放,展示灿烂,即便不久将零落成泥碾作尘,依旧香如故。</p><p class="ql-block">(图四十,图四十一,图四十二)</p> 图四十 图四十一 图四十二 <p class="ql-block">  说实话,我不太喜欢乌兰布统,那里有太多打着草原旗号的游览项目,当然是要收费的,即便一个小山包也会设立一个收费站。乌兰布统游人也多,随时都能碰见游人和汽车,安安静静欣赏草原几乎就是一种奢望。不知为什么,乌兰布统给我一种像老虎机的感觉,除了对钱感兴趣外,好像很少有“草原”的味道。在乌兰布统住了一夜,第二天上午早早的告别那里,结束了这次旅行,打道回府。</p><p class="ql-block"> 在回京途中看见了这块路牌,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留下遗憾,无论如何也得停车拍下来。一个奇怪的村名,一个极为生动村名,看一眼就不会忘记的村名。河流是怎么撅尾巴的,真的想象不出来,民间的想象真是太丰富。也好,正好给这次旅行画上了一个有趣的句号。</p> 图四十三 <p class="ql-block"> 结束语</p><p class="ql-block"> 从踏上旅途算来,正好一个月了,走了九千公里。原本想慢慢的休闲式的旅行,最好能在喜欢的地方住上十天半个月,慢慢体验当地风土人情,悠哉悠哉的。可是一旦上了旅途,就像一个停不下来的陀螺,一直在匆匆赶往下一个目的地,急行军式的旅游,也只能是蜻蜓点水,也许连水都不曾“点”到,就“飞”走了。慢下来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一个慢字,不单单是慢慢地走、慢慢地看,也包含着慢慢品味人生,慢慢品味大自然,真谛大概都是在“慢慢”中领悟的吧。</p><p class="ql-block"> 不管怎么样,“把梦装进行囊”愿望实现了一点,一个月,九千公里;我还想背着行囊去远方,或者去更远的远方, 那还是我的“梦”。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3.31修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