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 友谊长存——六合高级中学65届高三(丙)班毕业60周年聚会纪实(2025.10.19)

一飞冲天

<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19日上午,寒雨裹挟着秋风掠过六合城,却丝毫未减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1965届高三(丙)班老同学们的赴约热忱。鬓角染霜的他们,带着一甲子的牵挂与期盼,精神矍铄地奔赴这场跨越六十载的同窗之约。</p><p class="ql-block">  此次聚会得到了母校的高度重视,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校长徐爱平亲自接待,并全程陪同老同学们参观焕然一新的校园。漫步在洁净蜿蜒的校园小径上,老同学们的脚步不自觉慢了下来——当看到宏伟的新建体育馆时,大家纷纷驻足赞叹,言语间满是对如今优越教学条件的感慨;行至荷花塘边,熟悉的小桥依旧伫立,虽无盛夏碧荷点缀,却瞬间勾起了众人的青春记忆:当年在这里晨读、做题、漫步的场景,仿佛就在昨日。老同学们欣然在体育馆前与荷花塘小桥边合影,让镜头定格下这份跨越时空的校园情怀。</p><p class="ql-block">  随后,老同学们走进聚英楼一楼的校史陈列大厅。八百平方米的展厅内,泛黄的老照片、早期的校园风貌影像、不同年代校领导的照片依次陈列,清晰勾勒出学校从1941年建校初期的艰苦办学,到如今现代化校园的发展轨迹,优秀校友的成就展示更让老同学们倍感自豪。大家驻足在每一段历史前,轻声交流着记忆中的校园故事,“没想到母校现在发展得这么好,真是打心底里骄傲!”一句句感慨,满是对母校的深厚情谊与欣慰。</p><p class="ql-block"> 接着,我们还参观了学生楼,实验中心大楼等,硬件的升级,为学子创造良好学习条件,我们真切感受到母校为培育人才做的大量工作,也为学弟学妹们能在如此沃土中成长倍感欣慰。</p> <p class="ql-block">参加聚会的老同学和校领导按合影排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排左起:</p><p class="ql-block">王才林 张一飞 童照喜 殷淑华 </p><p class="ql-block">黄利娟 何国华 许秀芳 范育美 </p><p class="ql-block">厉文康 徐爱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排左起:</p><p class="ql-block"> 翁庆业 朱昌孝 常谦恩 叶植泉 </p><p class="ql-block"> 常 青 罗有康 郭良志 刘人骙 </p><p class="ql-block"> 杨正之 陈瑞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排左起:</p><p class="ql-block">周士安 王传林 徐永昌 王家平 </p><p class="ql-block">陈名珍 李顺伦 肖永来</p> <p class="ql-block">  午宴在玉鹏大酒店温馨开启。老同学们围坐在一起,话匣子瞬间被打开:从当年教室里的挑灯苦读、操场上的奔跑呐喊,到万寿宫里朗朗的读书声;从六十年间上山下乡的磨砺、教书育人的坚守,领导岗位的担当,到攻克技术难关的艰辛——每一段故事都镌刻着时代的印记,也承载着彼此难忘的青春岁月。</p><p class="ql-block">  席间,童照喜同学担任主持人,他深情回顾了历年班级聚会的温馨点滴,同时送上对老同学们身体健康、阖家幸福的诚挚祝福;</p><p class="ql-block">  接着厉文康同学致辞如下:</p><p class="ql-block">  伴着声声雁鸣,伴着阵阵秋香,我们——六合县高级中学1965届高三丙班的同学,来到了棠邑河边,来到了荷花塘畔,参加高中毕业六十周年聚会。</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来,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家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谓山河锦绣,盛世繁华。同样,我们的母校也时过境迁,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得更加现代,更加漂亮了。</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六十年来,我们这一代人见证了国家深刻的变革和民族艰难的崛起;我们把青春献给了祖国,献给了家乡,献给了家庭和事业;我们用一生的心血和奉献,诠释了人生的信念和理想,诠释了人生的责任和担当。如今,我们站在生命的秋天回望:我们无愧于祖国,无愧于父母,无愧为一个从母校走出的莘莘学子。</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新世纪取代了旧世纪,我们则白发取代了青丝,唯一无所取代的是我们醇厚的同学之情,是我们对母校及其六五(丙)班的绻恋之情。母校及其六五(丙)班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我们这一届同学现在都是八十来岁的耄耋老人了。今天我们聚会筹备组将借这次聚会给大家祝寿,祝大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并为大家吟诵本人拙诗一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律 · 晚霞胜朝阳</p><p class="ql-block">——高中毕业六十周年同学聚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光阴六秩悄然逝,耄耋同窗聚古棠。</p><p class="ql-block">万寿宫前寻旧梦,荷花塘畔忆春芳。</p><p class="ql-block">天涯海角纷飞燕,叶落归根共举觞。</p><p class="ql-block">八十稀龄欣庆典,晚霞绚烂胜朝阳。</p><p class="ql-block"> 何国华、常谦恩、童照喜、刘人骙四位同学分别演唱了“爱的奉献”、“父老乡亲”、”“一条大河”和“莫斯科郊外的夜晚”等经典歌曲,熟悉的旋律响起时,老同学们纷纷跟着轻声哼唱,掌声与喝彩声此起彼伏,不少人的眼眶中泛起泪光,那是岁月沉淀的深情,更是情谊不变的见证。此外,厉文康同学还将自己近二十年来精心创作的诗词散文集结成《汢木锦秋》书籍赠送给每位老同学,让这份饱含心意的礼物成为聚会的特殊纪念。</p><p class="ql-block">  午宴的高潮,当属为八十岁的老同学们举办的集体祝寿环节。大家共同举杯,祝愿寿星们福寿绵长,也期待所有老同学都能忘却年龄,始终保持青春活力,好好享受晚年的美好时光。</p> 海外的孙远坤老同学发来了对聚会老同学们的问候,他发微信:热烈祝贺,回校团圆,大家见面,意义深远。祝大家幸福安康过百岁。653班老同学的同窗情谊,历经六十载岁月,愈发深厚。这份情谊离不开每个人的用心守护。孙远坤虽远在海外,却始终心系同窗,默默关注班级动态,基本有聚会活动都不辞辛苦,热情视频参与互动。这份远隔重洋的牵挂,让我们倍感温暖。杨忠喜大哥因身体原因不能前来参加聚会,但通过现场通视频和大家互致问候,另外因身体原因不能前来的老同学陆用富、秦安霞等也带上问候,祝老同学们聚会开心,身体健康。<br>  在聚会之际,我们深切怀念自1965年高中毕业后,先后离去的12位老同学:他们曾和我们一道在校园里留下青春足迹,那些并肩的时光也会成为我们温暖的回忆。(美篇后附厉文康回忆老班长潘学照文) <div>  相聚的时光虽短,却温暖了彼此的晚年。离别时,同学们紧紧握手,反复叮嘱“多保重身体”、“常联系”,共同祝愿全家幸福、情谊长存。这场跨越六十年的聚会,不仅是一次重逢,更是对青春的致敬、对情谊的守护——岁月会老,容颜会变,但那份纯粹的同窗情,永远炽热如初!聚会虽然结束了,但同学友情没有结束,但愿老同学的情谊天长地久。<br></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毕业照片和历年聚会回顾</p> <p class="ql-block">65届高三(丙)班高中毕业照</p> <p class="ql-block">  65届高三(丙)班毕业四十周年活动,当时,严涛然老校长和吴海崟校长参加了聚会,并分别为聚会题词:宋文治、王怀诚和黄长银三位班主任也参加聚会,其中宋文治老师还题了词。</p> <p class="ql-block">65级高三(丙)班毕业45周年聚会,当时,田骝校长参加了我们聚会活动,并讲了话。</p> <p class="ql-block">  毕业45周年活动去灵岩寺合影</p> <p class="ql-block">65届高三(丙)班50周年聚会,在金牛湖畔合影。</p> <p class="ql-block">  毕业50周年在金牛湖游览后,去老同学杨忠喜家洁雅酒店门前合影照片。合照后,聚会老同学在酒店午餐,把酒言欢,品尝龙袍特产蟹黄包。</p> <p class="ql-block">  65届高三(丙)班毕业52周年,在凤凰山公园聚会合影</p> <p class="ql-block">65届高三(丙)班毕业58周年在凤凰山公园合影。(备注:因新冠疫情爆发,2020年毕业55周年聚会没有进行)</p> 老同学陈瑞云作画作两幅,祝贺班级聚会圆满成功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怀念老班长 </p><p class="ql-block"> 厉文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惊悉潘学照去世的消息已经十数日,可我悲哀惆怅的心情仍然一时不能平静下来。</p><p class="ql-block">老潘是原六合县高级中学我们六五届丙班的班长。所以在他去世前同学们都尊称他“老班长”。</p><p class="ql-block">老班长出生农村,从上高中到上大学,到后来参加工作,都一直保持着农村本色。他为人诚恳热情,肯帮助人。从南京林业大学毕业后,他先在五七干校劳动,后被分配到六合县物资局木材公司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后的农民经济条件有所改善,不少农村同学在温饱问题解决以后,开始修房盖屋以改善居住条件。那时市场基建三大材(钢材、木材、水泥)还比较紧张短缺,于是一些同学便上门找老班长帮忙。老班长在政策和权力许可范围之内都尽力给予帮助,并招待同学午饭。记得他不仅帮我买过几根木材,并和陆王一同学一起将木材送到我家,在我家吃过午饭后又一起下地帮我家收割责任田的稻谷。</p><p class="ql-block">  老班长工作责任心强并有一定的工作能力,所以不久便被木材公司安排到政工组当组长,后来又被提拨为木材公司经理。一九八四年前后中央提出干部“四化”(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培养一批有一定专业学历的年轻干部。记得当时他曾对我说,他可能被县委组织部内定为物资局副局长的后备干部。星转斗移,春秋往复,一年一年不知过了多少年,老班长并没有得到提拨。他想是否因自己没有“背景”?是否因为自己太过耿直而没有“走动”……本来阳光向上的老班长开始“愤世嫉俗”了。于是乎他对社会上一些人、一些现象看不惯了,自感怀才不遇的他时常也会发些牢骚。</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我们这些老同学没有了原來在职时的工作压力,家庭子女也相继成家立业,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于是在城里的一些同学便时而聚会聚会。聚会少不了要饮酒,可老班长要么不饮,一饮就不醉不罢,且強人干杯,还要连着两杯、三杯一阵干。还有,他酒杯一端便喜欢吟诗,吟起诗来还没完没了。谚曰“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他喜诗懂诗,我们多数同学不喜诗更不懂诗,所以对此并不感兴趣。</p><p class="ql-block">  由于他时常醉酒,再加上平生不得志,思想抑郁,身体渐渐嬴弱了。由于精神颓废,身体衰弱,后来他既不参加我们同学的聚会又不参加我们诗词协会的有关话动了(我是六合诗词协会的会长,张一飞是秘书长,老班长曾是诗词协会期刊——《六合诗词》的主编)。前几年他夫人因病去世,他又不和儿子住在一起,他孤仃一人整天躲在家里写诗作画,深居简出,不和外人交流,开始由先前的愤世嫉俗转到后来的避世绝俗了。</p><p class="ql-block">  老班长在世时写了不少诗,也作了些画,并分别刊印成集,还赠送了他的一些朋友和我们一些同学。在我们班毕业四十五周年同学聚会的纪念册里有他的诗作和墨宝,也有他高中毕业前后与班上同学的合影和自己留下的工作生活照,这也是他给我们留下的最好回忆和思物了。</p><p class="ql-block">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在老班长驾鹤西去的路上,望老班长一路走好!</p><p class="ql-block"> 2021年6月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