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美篇发布此稿当日,人民日报客户端亦予发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破相”本指容颜因外伤受损,如今却可用来形容一种更深刻的崩塌——有些人年轻时在小圈子里维持的良好形象,到老来却因言行失当,在信息时代的放大镜下轰然碎裂,这便是老年人的“人设破相”。这种“破相”无关皱纹与白发,却比容貌衰老更触目,比身体病痛更伤人,值得每个步入晚年的人警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信息社会的传播力,早已将“人设”的约束从线下小圈子拉到了线上大舞台。从前,即便有人品性存瑕,也只在亲友、同事等熟人圈子里流传,影响有限;如今一条视频、一段录音、一句言论,都可能在网络上飞速发酵,让“为老不尊”的行为暴露在千万人眼前。地铁里强行要求年轻人让座并出言辱骂者,景区内为抢占拍照位推搡他人者,超市里故意捏碎生鲜、蹭吃试吃食品不放手者,这些行为一旦被记录上传,便会突破地域与圈层的限制,让当事人过往积累的口碑瞬间清零。更值得深思的是,这类事件往往会引发公众对“老年群体”的集体负面联想,一人的“破相”,却让无数守礼老人的形象被连带波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此还想到,老年微信群的兴起,本是为老年人搭建了交流情感、分享生活的温暖平台,有些情况下却也成了“人设破相”的“事故高发区”。比如,有的不遵守网络管理的政策规定和群规,发布一些观点过于偏激的文字,闹得大家都提心吊胆,怕跟着受牵连;有的倚老卖老,出言不逊,动辄就训斥别人或与人发生争执,闹得群里一股乖戾之气;还有的不爱惜年轻时的“文名”,时不时把AI生成的文章署上自己名字公开发表,惹得朋友为之惋惜、生人内心耻笑,等等。这些言行或许在当事人看来只是“随口一说”“随手一做”,却不知早已打破了社交边界,让自己在老朋友们心中的形象悄然“破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实,人生本就是一场漫长的“修行”。没有人天生是圣人,每个人心中都藏着“善”与“恶”、“美”与“丑”的博弈,区别在于能否用修养扼制住心中的“恶”与“丑”,始终守住言行的底线。有人说“人秀一时有可能是作秀,人秀一生就是优秀”,这话看似直白,却说出了人生的真谛:一时一地克制自己、维护形象或许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能保持这份清醒与自律。“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从来不是一句空话,它提醒着每个老年人:年龄增长的应是智慧与风度,而非“倚老卖老”的底气;岁月沉淀的该是包容与谦和,而非“为老不尊”的任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夕阳虽晚,亦能绽放余晖;人生暮年,更应守住体面。老年人的“人设”从来不是给外人看的“面子”,而是自己一辈子修养的“里子”。与其在晚年因一时失当让过往形象“破相”,不如始终以“真善美”的要求约束自己的言行,以修养守护形象,让“优秀”贯穿一生,方能在桑榆之年,赢得他人的尊重,也给自己的人生画上一个体面的句号。</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