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老的美篇

格老

<p class="ql-block">什么是有价值的一生,什么人是成功人士,世间并没有唯一的答案,人们在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答案。年青是渴望成功,追求名利,将古人的立德立言立功作为成功的标准,将创建事业,名垂青史,作为成功的标准。中年以后,我慢慢怀疑自己的追求,有价值吗,有意义吗。人生在世,如果以创造事业建立功名,作为成功的标准,那世界上有几个成功人士呢,或者说世界上大多都是失败人士,这种划分做人成败是不是太狭獈了吗,太苛刻了吗,也让普通老百姓太悲伤了吗?人本来就活得不容易,还要背上失败人生的包袱,何苦呢?</p><p class="ql-block">是奶奶的逝世让我走出了困境,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成功人士。奶奶因病离世,我在外地赶回办理她的丧事,许多细节都忘了,唯有出殡那天的场景记忆犹新。上世纪七十年代,是可以土葬的,也可以抬棺材游街,湖口双钟镇小街长不过三里,抬棺游街是当时的风俗,作为长孙,我捧着奶奶的遗像,走在送葬队伍最前面,我们边走边撒纸钱,边放爆竹,街道两边所有的店铺都放爆竹,我得不停给放爆竹的店铺下跪,表示感谢,我那天不知下跪多少次,的确凉的裤子都跪破了,膝盖都出血了,三伏天,非常热,全身都湿透了,但我很感动,也在想一个问题,奶奶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为什么得到如此的尊敬,我家庭是普通百姓家,非富非贵,也没有什么大人物,人们如此为奶奶送行,邻居说,这在小镇是不多见的,为什么呢?答案简单,於家奶奶人好,人善。我曾经写过一篇散文,奶奶的哲学,总结奶奶一生,勤劳善良仁爱节俭隐忍,1938年日本鬼子打到湖口,将在白浒塘避难的爷爷打死,奶奶带着4个孩子,大的十二岁,小的一岁,逃难8年,四个孩子死亡2个,她带着父亲和叔叔回到老家,延续了这个家庭,奶奶是最大的功臣。她在小镇生活几十年,平平淡淡,默默无闻,却又活在街坊邻居的心里,所以在她离世时给了她最高的礼遇,从这点说,她是个高尚的人,是个成功的人,是个永远让我仰视的人,至今无法忘记的人,我如今也活到了她离世的年龄,格外想念她,也期望与她重逢。</p><p class="ql-block">关于什么是成功的人,著名作家冯骥才提出了底线标准,我感觉很合适,底线很简短,很精练,他总结做人的底线,不违反下列中国人心中的标准就是守住了底线,就是个成功的人。那些是底线呢?见利忘义,卖友求荣,卖国求荣,乘人之危,虐待父母,以强凌弱,恩将仇报,落井下石,不义之财不可取,朋友妻,不可欺等传统道德。这些都是不可触碰的底线。底线的反面是高线,高线的标准就是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提出的,做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这个标准很高,一般人做不到,但只要守住了底线,同样是一个成功的人。奶奶是个成功人士,我从出生到下放,一直与她生活在一起,受到的影响也最大,我想我也是。</p><p class="ql-block">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没有底线,一定会是一塌糊涂的失败的自我。及至失败的人生。有底线,起码在“人”的层面上,获得了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p><p class="ql-block">社会的文明不在于出了多少英雄豪杰,多少道德模范,在于有多少人守住了底线,守住了底线,就守住了文明,守住了道德,守住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p> 守住底线,我们都是成功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