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制作、摄影: 藝術人生 美篇号: 28961075 <p class="ql-block">当乌鲁木齐市博物馆的展柜灯光亮起,那些沉睡千年的长沙窑瓷器,瞬间将西域的风与盛唐的火紧紧缠绕。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观展,而是一场跨越三千里的时空对话——从湘江畔的窑口到天山下的展厅,盛唐的烟火气,竟以这样惊艳的方式重现。</p> <p class="ql-block">展柜里的瓷器,每一件都是大唐生活的生动切片。有的釉色如湘水泛青,寥寥几笔褐彩便勾勒出仕女的衣袂、飞鸟的羽翼,连线条都带着盛唐的舒展与自信;有的则大胆泼墨,将牡丹、莲花绘得浓艳热烈,仿佛能看见当年窑工挥毫时,指尖沾染的全是大唐的繁华。最让人驻足的是一件青釉褐彩执壶,壶身上“君生我未生”的诗句虽历经千年,字迹依旧清晰,那藏在釉色里的温柔与怅惘,竟与今日观展人的心境莫名契合——我们与盛唐,不也是一场“君生我未生”的相逢?</p> <p class="ql-block">长沙窑最妙的,是它骨子里的“烟火气”与“开创性”。它不像官窑瓷器那般端方肃穆,而是把市井生活、诗文情感、异域风情都揉进瓷土。展中的一件瓷碗,碗底绘着憨态可掬的小狗,旁边还刻着俏皮的短句,让人想起长安西市的热闹、湘江渡口的喧嚣。而那些带着波斯纹样、阿拉伯文字的瓷器,则默默诉说着大唐“万国来朝”的包容——当年,这些瓷器从长沙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如今在乌鲁木齐重逢,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归队”,见证着古代丝路与今日西域的不解之缘。</p> <p class="ql-block">走出展厅时,回望那些静静陈列的长沙窑瓷器,忽然懂得:所谓“一眼千年”,大抵就是这样——你在盛唐烧窑,我在西域观瓷,窑火未熄,文明的对话就永远不会落幕。这些带着湘江水汽与盛唐温度的瓷器,不仅是展品,更是活着的历史,让每个观展人都能在釉色与纹样间,触摸到一个真实、鲜活、包容万象的大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