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游——洛阳博物馆、白马寺。

其昌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洛阳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聂泰路与文博路交叉口西北角,占地面积300亩,建筑面积6.2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4.2万平方米,地下2万平方米,总投资3.5亿元,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陈列展览、社会教育与文化交流诸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建筑外形如方鼎屹立,寓意“定鼎洛邑”“鼎立天下”,南面建有以“河图洛书”为主题的绿化广场并仿建仿史书比例的天枢观光塔,屋顶13部分代表13个在洛建都的朝代。洛阳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5月,原址位于洛阳洛南关林。1972年迁建于西工区中州路289号。2007年新馆开工建设,2009年2月建成,2011年4月16号全面对社会公众开放。截止2024年底,洛阳博物馆藏品有21792件套,珍贵文物数5445件套,举办展览20个。年度观众总数3616000人。</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馆内设基本陈列“河洛文明”和“珍宝展”“汉唐陶俑展”“唐三彩展”“宫廷文物展”“石刻艺术展”“书画展”“天香如绣——王绣牡丹艺术展”等专题陈列,并建有数字馆借助VR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展览面积1.7万平方米。2025年6月举办武则天主题大型历史文物展览“武则天与法门寺——唐代精品文物特展”,该展览入选河南省年度优秀主题展览推介项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洛阳博物馆前的观光塔,仿照武周时的“天枢”而建。八棱柱高39米,观光塔顶部雕塑四条站立的龙高9.5米,龙托起的“火柱”直径3.9米,龙和“火柱”均为铜制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天枢,是武则天纪功柱。寓意“天下中枢”,乃武周盛世的标志、世界中心的象征。位居世界三大纪功柱(中国武周皇朝天枢、罗马图拉真纪功柱、印度阿育王石柱)之首。全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标志着中国古代国际地位达到顶峰。是武周帝国屹立于世界之巅,统领万国、协和万邦的见证。长寿三年(694年)八月,世界各国元首在波斯国大酋长阿罗憾等人的号召下,请求用铜铁铸造天枢,铭纪功德,黜唐颂周。开元初被唐玄宗销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洛阳博物馆屋顶按功能划分为13个部分,象征在洛阳建都的13个朝代。屋顶连绵起伏,再现了洛阳历史上作为都城的恢弘气象。屋顶设置不规则的采光孔,同时屋顶的拓扑组合,抽象地表现了河图洛书的意象。并在博物馆南面设置了以“河图洛书”为主题的绿化广场。洛阳博物馆设计在空间布局上充分吸收了园林布局手法,结合展览流向,设置了不同位置、大小、特色的内庭园和采光天井,使游人在参观中始终保持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此图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洛阳博物馆设基本陈列,“河洛文明”和“珍宝展”“汉唐陶俑展”“唐三彩展”“宫廷文物展”“石刻艺术展”“书画展”六大专题陈列。展览面积1.7万平方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有一位专业的导游带我们参观。她介绍这是镇馆之宝,东汉石辟邪,于1992年12月在孟津油坊村出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清代金絲楠木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清代时期时期的鎏金铜观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清代时期的银鎏金宗喀巴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彩绘陶马与驯马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隋唐时期的唐三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曹魏时期的白玉杯,1956年,洛阳市涧西区曹魏正始八年墓出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西晋时期的错金银铜鼎,洛阳解放军外院西晋墓出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西周时期的叔牝方彝,于1960年洛阳郊区小李村出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导游介绍了很多,一下子也记不住,有兴趣者可到网上查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离开博物馆,我们又来到了白马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白马寺镇310国道边,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乃中国、越南、朝鲜、日本及欧美国家的“释源”和“祖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白马寺把佛教传到了朝鲜、日本和东南亚,使佛教在亚洲得到普及,后来又进入欧美,成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参拜的圣地。因此20世纪末以来,日本捐资重修白马寺钟楼并列空海雕像;泰国、印度、缅甸政府相继出资于白马寺建造佛殿,使之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中、英、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均来此受戒,美国、德国、加拿大皆出席该寺方丈升任法会,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寺院,白马寺可谓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白马寺典藏文物主要有2颗释迦牟尼佛舍利、中华古佛、元代十八罗汉夹纻像等。白马寺每年一度的“马寺钟声”活动,是人类祈福、辞旧迎新的特殊象征,并吸引了不少国外游客参加,入选“洛阳八大景”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61年3月4日,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白马寺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2001年1月,白马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AAAA级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白马寺山门正中镶嵌“白马寺”匾,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门外有两匹石马,左右相对,石马高1.8米,长2.2米,头戴辔络,身置鞍鞯,性情温室,雕工精细,相传为汉代的驮经之马,实为北宋太师太保魏咸信墓前的石像。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德浩法师住持白马寺,将石马迁置于山门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我第二次来到白马寺,1992年出差途中来过一次,这次来除了看到新建的国际寺院区,其他没什么变化。唯一的区别是以前公交车下来到寺院大门很近的,现在要坐景交车很长一段距离才能到达寺院门口。各个景点都这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洛阳的各个景点都能看到穿着汉服古装的女士,马路边也有不少出租汉服的商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里是印度佛殿苑,泰国佛殿苑、缅甸佛塔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这里进去是齐云塔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比丘尼道场,但里面没人,穿过这里就能看到奇云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齐云塔院位于白马寺山门外东南200米处,是河南唯一的一所比丘尼道场。院内主要建筑是金代重修的齐云塔和新建的斋堂、客堂、禅房等。其中齐云塔始建于东汉明帝时,本称“释迦舍利塔”,后屡毁于战火,至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得以重修。为四方形、叠涩密檐式砖塔,共13层,高约25米,清代改称“齐云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洛阳市人民政府对齐云塔实施保护,于1990年建成占地15亩的齐云塔院。在山门的两侧为大型佛教碑廊,西边为禅宗三十三祖画像及传法偈,东边为“释迦摩尼应化事迹”及高僧大德墨宝。1999年前后,白马寺把白马寺镇政府所建的“狄公祠”收归寺院所有,并进行改建。此外还新建了假山、观赏亭、放生池等游览设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此塔跟云南的崇圣寺塔很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没有坐景交车,慢慢的走出去,在这里歇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下一个景点是武则天的天堂、明堂。</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