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

江南风

2025年摄于湖北。 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位于武昌红巷13号,原是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举办的北路学堂。1927年4月4日农讲所举行开学典礼,学员800余人,学制4个月。因形势发展需要,学员提前一个月毕业,大多数学员被委任为农民协会特派员,深入农村开展农民运动。 常委办公室。农讲所领导机构常务委员会,邓演达、毛泽东、陈克文为常委。毛泽东实际主持全所工作,确定教学方针、制定教学计划、选聘教员、讲授主要课程。陈克文负责事务工作。 教务处,农讲所教学组织机构,周以栗教务主任,张国基、朱仲硕干事。负责安排课程,请社会名流讲课。 部分课程表,既有基本革命理论课,又有中国农民革命理论和解决农民实际问题的课程。 总队部,组织学生军训机构。农讲所始终把军事训练放在重要位置,学生实行军事编制,曾参加平息反动军官夏斗寅的叛乱和镇压反革命组织“红枪会”暴乱。 庶务室,负责管理农讲所日常事务和学生生活。 医务室,专门配有医生、护士为教职员和学生治病。 大教室,1927年3月12日至13日,毛泽东在这里讲授《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当年毛泽东亲自给学生讲授《农民问题》《农村教育》等课程。瞿秋白、李立三、恽代英、彭湃、方志敏等都曾到农讲所授课。 学生寝室。农讲所学生实行军事化管理,身着灰布军装,打着绑腿。早上起床号一响,就迅速到操场进行军事训练。蒋介石4.12反革命政变后,军事训练由原来两个小时增至四个小时。 膳堂,农讲所教员和学生用餐的地方。 大操场,军事训练和集会的地方。1927年3月15日至21日河南全省武装农民代表大会、3月26日追悼阳新死难烈士大会在这里举行,毛泽东参加了这两个大会并作重要讲话。 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历史陈列。武昌农讲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由国共两党共同创办的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毛泽东主持农讲所全面工作。大革命失败后,农讲所师生成为开展土地革命和创建革命根报地中坚力量,为中国革命胜利贡献出青春与热血。 农民占中国人口数量最多,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中心问题。彭湃、毛泽东是较早领导农民运动并对农民问题进行理论探讨的共产党人。 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国共两党在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农民运动干部,使农民运动在湘鄂赣粤四省得到大规模发展,掀起了迅猛异常的革命风暴。 1926年底,时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的毛泽东提出在武昌合办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得到了国民党湖北省党部负责人董必武大力支持。董必武拔付经费,将湖北高级商业学校作为农讲所校址。 农讲所组织机构。常务委员会领导主持农讲所工作,下设教务处、训练处、事务处等机构。邓演达、毛泽东、陈克文为常委。<br> 邓演达(1895一1931),广东惠阳人,国民党左派,历任黄埔军校教练部副主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部长等,1931年11月29日被蒋介石秘密杀害。<br> 毛泽东(1893一1976),1926年11月至1927年5月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实际主持农讲所全面工作。<br> 陈克文(1898-1986),1925年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主任秘书,1927年短暂代理农民部部长,参与农讲所领导工作。1935年进入行政院任参事,1949年移居香港从事教育工作,1986年辞世。<br> 周以粟(1897一1934),农讲所教务处主任。历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事部长长、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代理)等职。1934年11月在信丰牺牲。<br> 季刚(1894一1971),农讲所事务处主任。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教导团秘书。建国后任大连海运学院总务副主任、江苏文史馆馆员。1971年去世。<br> 夏明翰(1900一1928),农讲所秘书。后任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1928年3月在汉口牺牲。<br> 1927年4月4日,农讲所举行开学典礼。国民党中央党部、国民政府、国际工人代表团等100多人莅临,毛泽东主持开学典礼,邓演达致开会词。潭平山代表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讲话,国民党中央海外部部长彭泽民,广东省农民协会委员长彭湃,国际工人代表团的美国代表白劳德等相继演说。 文武兼备育英才。 毛泽东在武昌农讲所大教室为全体师生讲授《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农讲所学员生活微缩场景。 农讲所学员毕业证章,正面刻有“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背面刻“农村革命”。 武昌农讲所只办了一期,却在历史上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南昌起义、广州起义、黄麻起义、秋收暴动、向并冈山进军,都有农讲所师生身影。 “黄麻起义”指挥部10名成员,武昌农讲所学生有3名。指挥部群雕:左1戴克敏、左2汪奠川、右1刘文蔚为农讲所学生。 农讲所学生陈慕平迎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1927年9月,毛泽东在三湾会见了农讲所学生、井冈绿林武装首领袁文才的重要幕僚陈慕平,成功争取袁文才、王佐两支绿林队伍。1927年10月3日,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