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霜降,立冬穿棉;下午霜降,轻装过冬

皇后

<p class="ql-block">2025年霜降节气于‌10月23日11:50:39‌交节,农历九月初三。 ‌</p> <p class="ql-block">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p><p class="ql-block">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p><p class="ql-block">在每年公历10月23日至24日之间的一天到来。</p><p class="ql-block">霜降时,太阳到达黄经210°。太阳直射点已经越过赤道,继续往南,夜晚变长,白天变短,离冬天更近了。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天气渐寒始于霜降。霜降至,夜寒生!</p> <p class="ql-block">从字面意思来看,霜降是霜从上降下来。“降”的甲骨文字形中一边是山,一边是两个倒写的“止”,即脚尖朝下的脚,造字本义是人从山上往山下走。</p> <p class="ql-block">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这个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节令。“霜降”节气反映的是天气渐渐变冷的气候特征,并不是表示进入这个节气就会“降霜”。其实,“霜”也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霜”地面的水气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寒冷空气凝结成,“霜降”节气与“降霜”无关。</p> <p class="ql-block">气象变化霜降时节,大地上的寒气开始凝聚,早晚变冷,有时夜晚气温会骤降到0℃以下,水蒸气在地面或草木上凝结成细微的小冰晶,有的就形成了白色霜花,中午天气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就全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p> <p class="ql-block">霜降食俗——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有吃红柿子、“煲羊肉”、“煲羊头”、</p><p class="ql-block">“迎霜兔肉”等食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吃柿子</p><p class="ql-block">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仅可以御寒保暖,还能补筋骨。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p> <p class="ql-block">2、吃萝卜</p><p class="ql-block">俗话说“秋后萝卜赛人参”。萝卜有消食、化痰定喘、清热顺气、消肿散瘀的功能。在山东地区,有句农谚“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所以山东人霜降喜食萝卜。白萝卜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价格便宜的植物性食物,民间自古就流传着,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之谚语,现代也有人称萝卜为“土人参”。</p> <p class="ql-block">吃秋梨</p><p class="ql-block">霜降时节吃秋梨是个不错的选择。生食梨有清热解毒、生津润燥、清心降火作用;煎水或加蜜熬膏,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作用。若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吃山药</p><p class="ql-block">秋冬季人体容易气血两虚,正是食用滋补山药的最佳时节。山药有清热解毒、治温病发热和降血糖等作用,在健脾益胃、益肺止咳、降低血糖等方面有极佳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吃糯米糍</p><p class="ql-block">壮族霜降节是指每年农历九月,既壮语里称的“旦那”(晚稻收割结束)之后的霜降期间,作了一年的壮族乡民们,用新糯米做成“糍那”“迎霜粽”,招待亲朋好友。</p> <p class="ql-block">吃鸭子</p><p class="ql-block">在闽南、台湾地区,霜降这一天要进食补品,也就是北方常说的“贴秋膘”。</p><p class="ql-block">闽南有句谚语,叫做“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充分表达出闽台民间对霜降这一节气的重视。每到霜降时节,闽台地区的鸭子都会卖得非常火爆。</p> <p class="ql-block">吃牛肉</p><p class="ql-block">广西玉林的居民习惯在霜降这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萝卜,或是牛腩煲之类的来补充能量,祈求冬天里身体暖和强健。</p> <p class="ql-block">霜降来临,寒意袭人,叶落知秋尽,添衣保温暖。这句谚语提醒我们,随着霜降的到来,气温骤降,要及时增添衣物,抵御寒冷。</p> <p class="ql-block"> (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