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北京…燕子</p><p class="ql-block">图片:北京…燕子</p><p class="ql-block">美篇号:726145</p><p class="ql-block">探秘景点:北京水长城(西水峪段)</p>  <p class="ql-block">农历九月的风,裹着秋阳的暖,吹向黄花城水长城的山脊。作为明长城中唯一“城水相依”的段落,这里没有八达岭的喧嚣,却藏着重阳“踏秋赏青绿”的绝佳意境,三段长城潜入灏明湖,漫山植被半染金黄半含绿,藏着“步履丈量岁月”的深意。而这“长城入水”的景致并非天然,源于1974年西水峪水库(现灏明湖)的修建, 水位抬升后,部分长城段落被湖水自然淹没,才造就了如今这份独特的“城水共生”。</p><p class="ql-block">今日揣着对古垣的敬畏登高,每一步都像在与历史对话,每一眼都是自然与人文的碰撞。踏在邻近淹没区的城墙上,脚下的城砖还留着岁月的凿痕,远眺水下若隐若现的城墙残段,更能读懂这份美里藏着的巧思,是自然的温润,与人文的厚重,在时光里慢慢交织成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从西水峪段入口抬级而上,第一处驻足的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青灰色的碑身刻着岁月痕迹,指尖轻触碑上的字迹,仿佛能摸到历史的纹路。它仿佛在诉说: 这里的每一块城砖,都曾见证过古人的重阳登高,或许是戍边将士借登城望乡,或许是文人墨客携菊饮酒。</p><p class="ql-block">其实打我开始玩美篇起,关于水长城的记录就是最多的。我们夫妻俩对这水长城,早有份特别的牵挂。每年年初就定下两次奔赴的约定:春天春花漫山时来,看新蕊绕着城垛开;到了重阳,必然专程来这儿登高,赶这踏秋的老节气。选这儿不只是为锻炼身体,更爱它藏着水的灵气,全北京找不着几处像这样"城水相依"的长城,有水绕着,古垣都多了份活气。顺着陡峭的石阶向上,指尖抚过城墙上的凹痕。脚下的长城始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本是蓟镇居庸关路的军事关隘,当年戍边将士正是靠着这些砖石抵御外敌,如今指尖触到的粗糙纹路,还藏着六百年前的兵戈记忆。这粗糙的触感里,既裹着明代工匠的温度,也让"丈量岁月"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我们年复一年踏足此处的实在记忆。</p>  <p class="ql-block">走到烽火台,算是我们夫妻俩最熟悉的地方,也总想着要给它个特写,这在长城里本就是极重要的存在。每年登到这儿,总会停下脚步,站在高处往下俯瞰,三段长城潜入灏明湖的轮廓清清楚楚,湖面的船只慢悠悠划过,岸边的房屋藏在树影里,风光美得像幅画,我们还总爱往箭窗里站站,坐在古旧的砖石上拍张照,指尖摸着墙面上的凹痕,粗糙质感里全是历史的韵味,好像能跟几百年前的戍边士兵打个照面。</p><p class="ql-block">当年将士们就是在这儿瞭望敌情、点燃烽火,而明清时这里不只是军事要塞,还是北京通塞外的要道,商旅驮队、驿卒信使都曾从城下经过,城砖上那些深浅不一的凹痕,说不定就藏着当年车马碾过、兵器碰撞的旧时光。如今这砖石间的故事,倒成了我们每年来这儿最惦记的牵挂。</p>  <p class="ql-block">黄花城水长城的秋,从不是单一的“萧瑟”,而是“青绿”与”金黄”的温柔共生,这正是征文“踏秋赏青绿”的鲜活注脚。沿长城继续前行,路边的松柏仍守着浓绿,而山桃、黄栌已悄悄染了秋色,有的叶片边缘镶着金边,有的整片红透如火焰,偶尔有熟透的野果挂在枝头,成了秋景里的“小惊喜”。最动人的还是“城水相映”的画面, 灏明湖像一块碧玉,将岸边的长城、秋色都映进水里,风吹过时,水面的“长城”跟着晃动,虚实交织间,仿佛五千年的时光也在轻轻流淌。我坐在湖边的石阶上,看阳光从云层里漏下来,落在湖面、落在城墙,忽然觉得重阳的“暖”,不仅来自秋阳,更来自这山、这水、这古垣共同酿出的诗意。</p>  <p class="ql-block">若说秋的水长城是“沉稳的诗意”,那春的水长城便是“鲜活的生机”。虽然征文主打“踏秋”,但翻出往年春日来此的照片,忽然觉得这份“四季记忆”能让“探秘”更丰满,绿水青山的美,本就该跨越四季。春日的水长城,是被山花唤醒的, 山桃先开,粉白的花簇缀满枝头,顺着长城的走向铺展开,接着是杏花、粉的,热热闹闹地绽放在城墙根、山坡上,连空气里都飘着花香。那时我曾站在开满花的长城上,看蜜蜂在花丛中忙碌,听远处的鸟鸣,心想原来古垣也能这般“温柔”,而这份温柔,与秋日的“青绿”一样,都是水长城留给探秘者的珍贵礼物。</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时,才恋恋不舍地走下长城。回望暮色中的水长城,山脊上的城垣像一条沉睡的巨龙,灏明湖则成了巨龙身旁的碧玉。这场重阳登高,不仅让我赏到了“青绿秋景”,更触摸到了五千年历史的温度,这或许就是征文“步履丈量五千年”的真正意义。不是用脚步数清里程,而是用心灵读懂每一处山水、每一块砖石背后的故事。未来的日子里,或许还会在不同的季节再来这里,看夏日的浓荫蔽日,看冬日的白雪覆城。但此刻,秋阳、青绿、古垣、湖水,已足够在记忆里酿成醇厚的酒,让每一次想起,都能感受到重阳的暖、历史的重、自然的美。(以下是我们多年来夫妻水长城留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