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台儿庄古城,位于京杭大运河的中心点,坐落于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和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带。古城肇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繁荣于明清,有“天下第一庄”之称(清乾隆赐)。古城占地2平方公里,11个功能分区、8大景区和29个景点,是中国国内规模最大的古城。</p><p class="ql-block">台儿庄古城拥有北方大院、徽派建筑、水乡建筑、闽南建筑、欧式建筑、宗教建筑、岭南建筑、鲁南民居等八种建筑风格。古城内有古河道、古码头、中华古水城、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与波兰首都华沙同属世界上仅有的两座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炮火毁坏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重建的城市。</p><p class="ql-block">台儿庄古城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有“中国最美水乡”之誉;被世界旅游组织称为“活着的古运河”、“京杭运河仅存的遗产村庄”。</p> <p class="ql-block">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简介</p><p class="ql-block">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东顺路台儿庄古城内,紧邻京杭大运河。公园内完整保存了53处二战遗迹,包括弹孔墙、战壕、碉堡等战争遗存,这些遗迹不仅是文物,更是被认定为人类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历史记忆。</p><p class="ql-block">公园内分为大战遗址区和雕塑区。在大战遗址区,完好保存的弹孔墙和部分断垣残壁再现了当年的战争场景;在雕塑区,则以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集中再现了当年的悲壮场面。此外,公园内还建立了台儿庄大战日记纪念馆,搜集了中日参战军人在大战期间写的日记,展示了中国军队将士的英勇精神和侵略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p><p class="ql-block">台儿庄大战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台儿庄大战的历史背景可追溯到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当时日军相继占领了南京和济南。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计划,日军决定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台儿庄地处苏鲁交界,自古是水陆交通要地,为南下徐州的最后一道屏障,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日军夹击徐州的首争之地。</p><p class="ql-block">1938年3月23日,日军板垣第十精锐师团与中国军队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在台儿庄正式决战。自27日起,双方军队在台儿庄城内展开拉锯战;至4月3日,城内三分之二已为日军占据;4月4日,日军使用燃烧弹攻击,试图将古城夷为平地。然而,中国军队利用地形和断墙残壁筑起第三道防线,逐屋抵抗,坚守不退,并数次组成敢死队夺回台儿庄古城。最终,在4月7日,日军全线溃败,台儿庄大战胜利结束。</p><p class="ql-block">台儿庄大战的胜利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参观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那些在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战士们的缅怀。</p> <p class="ql-block">弹孔墙</p> <p class="ql-block">台儿庄战史陈列馆坐落在古运河北岸,位于台儿庄城区中心,占地100亩,由英雄广场、战史陈列厅、国防教育园、壮国园和影视厅组成。英雄广场中央耸立着高31.8米的纪念碑、正面采用毛泽东手书体“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背面刻有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将军撰写的碑文,纪念碑两侧建有长50米、宽6米、水柱高8米的喷泉,又有五颜六色的花坛映衬,使整个广场庄严、肃穆、宽敞、明亮;战史陈列厅,分古、近代战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史和英雄人物三个展厅,用珍贵的史料和逼真的雕塑,通过现代艺术手段把战争场面展现的活灵活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天后宫始建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由闽商创建并用于祭祀妈祖及商务活动,咸丰三年(1853年)重修。1938年毁于台儿庄大战,2009年启动重建,2011年5月1日正式开放。重建后总建筑面积1508平方米,采用闽南风格“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设计,为二进庭院格局,包括正殿、配殿、厢房、钟鼓楼、戏楼等建筑,屋脊饰有二龙戏珠灰塑,彩绘精美,雕梁画栋。</p> <p class="ql-block">参将署</p><p class="ql-block">清代军事机构建筑</p><p class="ql-block">参将署是清朝时期的军事机构建筑,主要承担驻军防务与漕运维护职能。台儿庄参将署始建于顺治元年(1644年),经2008年重建后成为古城标志性建筑。原保定参将署旧址在雍正七年(1729年)改建为直隶总督署,体现了军事机构向行政中枢的转变。</p> <p class="ql-block">船型街</p><p class="ql-block">山东省台儿庄古城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销街区</p><p class="ql-block">船型街位于山东省台儿庄古城内,是融合运河文化与非遗元素的标志性文化景观。该建筑整体仿照乾隆皇帝龙舟建造,呈长110米、中间宽60米的巨船造型,四周环水形似航行中的舟船。作为大运河非物质文化博览园,其核心功能是集中展示东阳木雕、潍坊风筝、泸州油纸伞、山东面塑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形成集非遗展示与销售于一体的文化街区。建筑通过独特的造型强化了古城"如大河般奔涌向世界"的文化意象,体现台儿庄作为运河枢纽的历史地位</p> <p class="ql-block">台儿庄古运河</p><p class="ql-block">活着的运河</p><p class="ql-block">台儿庄运河号称“活着的运河”,是1959年京杭大运河台儿庄段改道城外时留下的,全长3公里。由于古街保存完好,而且生活气息浓郁,真有回到明清时代之感,世界旅游组织称为京杭大运河仅存的清代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项目申遗成功,作为大运河申遗点段的台儿庄段,凭借3千米古运河河道(月河段)、11座古码头、960米的古驳岸以及水工设施遗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台儿庄运河主航段</p> <p class="ql-block">台儿庄夜景灯光秀</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p><p class="ql-block"> 该庙始建于1735年,原占地约2万平方米,含春秋楼、关公殿、九龙照壁等设施,其中九龙照壁为1785年增建。1938年台儿庄战役中,国民革命军第31师师长池峰城在此设立指挥部,指挥巷战并组织敢死队夺回阵地,战火导致大部建筑损毁,仅存关公殿三间及乾隆年间石碑。2009年重建后形成二进院格局,包括正殿、戏台、钟鼓楼、九龙壁等,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台儿庄抗战激战旧址</p> <p class="ql-block">北大寺</p><p class="ql-block"> 台儿庄清真寺,俗称北大寺,位于山东枣庄台儿庄城区东部,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乾隆七年(1742年)由阿訇李中和主持扩建,是台儿庄最早的寺院之一。该寺因1938年台儿庄战役成为中日军队争夺焦点,寺内遗留大量弹痕等战争遗迹,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 清真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运河商贸兴盛时期,清乾隆七年(1742年)扩建,形成包含25间礼拜殿、8间讲堂及配房等建筑的民族特色群落,占地约42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建筑坐西朝东,大门面南(独特于一般清真寺),现存明清风格北大殿及1985年重建的西大殿,门楼保留清初紫花石鼓构件。2006年重建高28米望月楼,为寺内最高建筑。</p> <p class="ql-block">望月楼</p> <p class="ql-block">台儿庄各处景点</p> <p class="ql-block">金瓶梅文展馆</p> <p class="ql-block">县衙署</p> <p class="ql-block">演使馆</p> <p class="ql-block">天空之镜古民宿</p> <p class="ql-block">天鹅湖</p> <p class="ql-block">住宿酒店《天空之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