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学写作班游学记 把文字写在山村

刘萍

<p class="ql-block">艳阳高照,北雁南飞。秋染山村,如诗如画。</p><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22日上午,章丘区老年大学,文学写作班的学员们,走出教室,走进文祖街道办的东张村与水龙洞村。</p> <p class="ql-block">游学启程前,根据学校领导要求,组建了临时志愿服务小组,由班长统筹负责。服务内容涵盖: “老老相助”结对帮扶、紧急护理支援、全程人数清点、活动照片拍摄、纪实视频录制、总结美篇制作等,目的是全方位保障本次游学活动安全、有序的开展</p> <p class="ql-block">这场别开生面的游学活动,意在宣传地域特色,挖掘非遗文化,将千年古村落的岁月痕迹,化作笔尖流敞的诗情画意,让文字在山水间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p><p class="ql-block"> 在文祖街道旅游办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学员们,首先探访了东张村。这里,是章丘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和泉水涵养区,七大井泉散落村中,东张泉与八仙泉更是跻身《济南市名泉名录》。</p><p class="ql-block">泉水清澈甘甜,可直接饮用,一泉成河,河中锦鳞游泳,鱼翔浅底;八仙泉由8处天然泉点组成,周边亭台楼阁、池沼环绕,尽显江南水乡风韵。</p> <p class="ql-block">村内的千年鸳鸯柏,两株明代古柏相距三米,雄树挺拔阳刚,雌树婀娜如裙,传说为金童玉女的化身,旁边有观音庙更增添了文化的神秘色彩。</p><p class="ql-block">此外,形似大象鼻子的象鼻山,也是打卡胜地,村南的齐长城遗址则吸引着历史爱好者驻足。</p> <p class="ql-block">随后,学员们来到水龙洞村。该村始建于明永乐元年(1403年),因村西常年流水不竭的山洞而得名,现为章丘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四面环山,古迹众多:立山石室,建于明嘉靖年间(1540年),由邑人冯皋募资创建,洞内曾塑观音铜像,现存嘉靖十九年“修立山石室记”石碑。玉皇阁(三教阁)为条石拱形结构,南北石匾分刻“玉皇阁”与“三教阁”,内含清代碑碣。</p> <p class="ql-block">九圣堂维修后保存七块古碑,包括护林告示碑,见证着古代的生态保护意识。此外,卧龙池碑、石狮子、古井及老虎泉等遗迹,彰显着村落的水利智慧与生活底蕴</p> <p class="ql-block">村外,在临沂玉石老板投资的山村乐园中,大家看到了,平时难以见面的山区特产,奇石风景和现代化的石磨石辗。此次游学,学员们既领略了自然风光,又陶冶了情操,更激发了创作的灵感。“回去后,一定要用心写好山村的故事,用情讲好章丘的故事。”学员董宽感慨道。</p> <p class="ql-block">75岁的学员张方敏则表示:“作为章丘人,也出生在山区,竟然不知道,这里藏着这么多历史故迹和民间传说,一定要在有生之年,把这些故事整理出来,传承下去。”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亿万老年人的梦。老年大学的学员们,正是时代的书写人、追梦的奋斗者,他们用脚步丈量大地,把文字写在了山村的每一寸土地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