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儿百科全书》-(第二次阅读)

胡佳茵

<p class="ql-block">我翻开这本《中国少儿百科全书》,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趴在地上、一页页翻看的午后。阳光斜斜地铺在地板上,书页像被镀了一层金边,每翻一页,就像推开一扇新世界的门。彩图注音版的设计,不只是为了读得懂,更是为了看得进——那些色彩明亮的插画,像会说话的眼睛,轻轻唤着孩子:“来,再靠近一点。”</p> <p class="ql-block">那个站在热带植物中的小男孩,手轻轻贴在脸颊上,眼神里全是好奇。他不像是书里的人物,倒像是我小时候的影子——总爱对着一片叶子发呆,猜想它为什么是绿的,为什么会有锯齿的边。封面上的鹦鹉歪着头,松鼠探出脑袋,连天空里的星星和飞行器都像是在低语:这世界,比你想的更有趣。</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读它,是看热闹;如今再读,才懂那是种温柔的启蒙。它从不急着告诉你答案,而是先让你看见一片叶子上的露珠,听见森林深处的鸟叫,感受海浪扑面而来的湿意。知识不是被塞进脑子里的,是被好奇心牵着,一步步走进去的。</p> <p class="ql-block">这书不教人背诵,却教人观察;不强调记住,却让人难忘。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学习,是从“咦?”开始的,而不是从“你必须知道”开始的。</p> <p class="ql-block">有些书读完就放下了,而这本,总让人想再翻一页。仿佛只要继续读下去,就能跟着那个小男孩,穿过丛林,登上飞行器,飞向那颗红色的星球——去看看地球之外,是不是也有松鼠在树上偷吃果子,也有孩子正翻开一本书,开始他们的第一次冒险。</p> <p class="ql-block">我想,这大概就是“第二次阅读”的意义:小时候,它带我认识世界;长大后,它提醒我,别忘了用孩子的眼睛,再看一次这个世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