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北京五塔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白石桥以东长河北岸,其正名为真觉寺。因其核心建筑是一座精美的金刚宝座塔,塔上建有五座小塔,故俗称“五塔寺”,它现在是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所在地。</p><p class="ql-block">五塔寺以其独特的印度风格金刚宝座塔而闻名,是中国现存为数不多的同类建筑中年代最早、雕刻最精美的一座。它不仅是明代建筑与石刻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寺院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据记载,印度高僧班迪达来到北京,向明成祖朱棣呈献了五尊金佛和印度“佛陀伽耶塔”(即金刚宝座塔)的图纸。朱棣为之建寺,并赐名“真觉寺”。</p><p class="ql-block">清代乾隆皇帝为其母祝寿,曾两次大规模重修真觉寺,使其成为皇家寺院,香火鼎盛。清末民初,寺内建筑屡遭劫难,大部分殿宇被毁,仅金刚宝座塔得以幸存。 1961年,真觉寺金刚宝座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在此成立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对公众开放。</p> <p class="ql-block">北京的秋,是一场盛大而短暂的盛宴。而其中最华彩的篇章,莫过于五塔寺,这座平日肃穆的石刻艺术博物馆,在秋日被赋予了“金色限定”的称号,有效期,仅此一季。</p><p class="ql-block">当朋友圈被那抹金黄刷屏时,我便知道,赴约的时刻到了。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必须在寒风卷走所有灿烂之前,亲眼见证这份转瞬即逝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踏入寺门,那幅在脑海中想象过无数次的画面,豁然呈现眼前:金刚宝座塔如一位沉静的老者,安坐于一片沸腾的金色云霞之下。这景象,堪称北京秋日最完美的限定封面。</p><p class="ql-block">金色光芒的源起来自那两棵六百余岁的古银杏,它们不是渐渐变黄,而像是在某个夜晚,被秋神尽情泼洒了阳光的颜料,通体透彻,绚烂到不真实。</p> <p class="ql-block">风起时,叶片簌簌而下,不是凋零,是一场金色的雨。它们盘旋、摇曳,最终轻盈地覆盖在塔顶、散落在碑刻上,为冰冷的石刻披上了一层温暖的、限定的秋日霓裳。</p><p class="ql-block">空气里,弥漫着阳光烘烤落叶的暖香,混合着古木与时光的沉静气息。这是任何香水都无法复制的“秋日限定”香氛,深吸一口,便能将整个秋天存入记忆。</p> <p class="ql-block">长枪短炮的手机相机,无不对准这金色的核心。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拼命挽留这限定的美好。因为大家都知道,几阵风雨过后,此景便只待来年。</p> <p class="ql-block">尽管游人如织,但一种奇异的宁静笼罩着庭院。或许是这铺天盖地的金色具有安抚人心的魔力,让所有的交谈都变成了低声絮语,唯恐惊扰了这场限定的秋梦。</p><p class="ql-block">坐在石凳上,任由金色的光影洒满全身。时间慢了下来,心灵也变得充盈。这份由古塔与银杏共同赠予的宁静与壮美,是城市生活中最奢侈的限定馈赠。</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金色开始变得深沉。我深知,这份“限定”正在进入倒计时。或许下周,或许明天,一阵大风便会为这场盛大的演出拉上帷幕。</p><p class="ql-block">离去时,我带走了一片完整的银杏叶,作为今年“金色五塔寺”的限定书签。它将夹在书页中,在未来某个平凡的日子里,提醒我曾有这样一个下午,我置身于一片如何极致的、金色的秋天里。</p> <p class="ql-block">摄影:细雨</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5.10.21</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五塔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