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巧夺天工的应县木塔:</p><p class="ql-block">我独驾从山西黄河1号旅游公路下来,便行驶上了山西长城1号旅游公路,第一站便来了令世界震撼的应县木塔。</p><p class="ql-block">深秋的朔州,天空像被清水洗过的蓝绸缎,澄澈得没有一丝杂质。阳光如同金色的精灵,从云层的缝隙中跳跃而下,轻柔地洒在苍茫的大地上,给这片古老的土地披上了一层温暖而神秘的光晕。</p><p class="ql-block">我怀揣着对古建筑近乎狂热的向往,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来到了应县木塔。这座矗立于晋北大地近千年的木塔,宛如一位从历史长河中走来的智者,静静地伫立在那里,等待着与每一个心怀敬畏的人,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当我远远地望见木塔的那一刻,时间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它高耸入云,八角形的塔身如同一根根粗壮的巨柱,直插云霄,仿佛在向天空诉说着千年的故事。阳光洒在塔身上,给古老的木塔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让它显得更加庄重而神秘。斗拱层叠,宛如一朵朵盛开的莲花,在阳光下闪烁着古朴而神秘的光泽,每一朵斗拱都像是被岁月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散发着一种无法言喻的魅力。我加快了脚步,心中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激动,仿佛即将见到一位久别重逢的老友。</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走近木塔,我仿佛走进了一个被时光遗忘的角落。每一寸木纹都刻满了岁月的痕迹,风霜侵蚀的裂痕如同老人脸上的皱纹,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战火留下的焦黑,则像是一道道伤疤,记录着它曾经经历过的磨难。我轻轻抚摸着塔身,指尖传来的是千年历史的温度,仿佛能感受到辽代工匠们挥洒汗水、精心雕琢时的专注与热情。那一刻,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这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代又一代工匠们用生命与智慧铸就的奇迹,是他们对这片土地深沉热爱的见证。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忙碌的身影,听到了他们叮叮当当的敲击声,感受到了他们对完美的不懈追求。</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登塔的阶梯狭窄而陡峭,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回音里。塔内光线昏暗,木香萦绕,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时空隧道。第三层的佛像面容慈悲,衣袂飘然,虽历经沧桑,却依旧庄严。站在塔顶,朔风呼啸,远山如黛,脚下是应县城的烟火人间。这一刻,我忽然懂得,木塔的“巧夺天工”不仅在于它无钉无铆的纯木结构,更在于它用木材书写了一部抗灾史——近千年间,它挺过40余次地震,1926年军阀混战时的炮弹竟被其柔韧的榫卯结构化解,这何尝不是华夏文明“以柔克刚”的哲学写照?它就像一位不屈的战士,在风雨中屹立不倒,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生灵,也守护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这时,我听见导游侃侃而谈…… 这个木塔始建于辽清宁二年,也就是公元1056年。它历时九年竣工,是现存我国最古老、最高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与比萨斜塔、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p><p class="ql-block">木塔全木榫卯结构:塔高67.31米,总重7400余吨,完全采用华北落叶松和榆木,通过54种斗拱、榫卯咬合连接,未使用一根铁钉。</p><p class="ql-block">木塔外观五层六檐,内部实为九层,含四层暗层。其明五暗四九层结构,暗含佛教“九重天”的宇宙观。</p><p class="ql-block">…… 木塔的斗拱结构堪称一绝。54种480朵不同形式的斗拱,每一朵都经过精心设计,既美观又实用。</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塔下,仰望着这些斗拱,仿佛看到了辽代工匠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将一块块木材巧妙地拼接在一起,形成了这座坚固而美观的木塔。斗拱间的缝隙,仿佛是他们留给后人的密码,等待着我们去解读。我仿佛能听到他们低声的交谈,感受到他们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与执着。这种对技艺的极致追求,对文化的传承与坚守,让我深深为之动容。</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木塔的剪影被拉长,与大地融为一体。它不仅是建筑,更是文明的活证:斗拱间藏着辽代的匠心,塔影里映着佛光的慈悲。</p><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你就像一位沉默的守护者,在岁月的长河中坚守着自己的使命。你见证了朝代的更迭,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却依然屹立不倒,成为中华文明的一座丰碑。你的存在,让我们对古人的智慧充满了敬畏,也让我们对文化的传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归途中,我回望木塔,它依旧静默如初,却在我心中种下了对传统技艺的敬畏。这巧夺天工的奇迹,终将随岁月流淌,成为永恒的传奇。而我,也将带着这份感动与敬畏,继续在人生的道路上探索前行,传承和弘扬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当我最终离开这片土地,木塔的身影却在我心中愈发清晰,它不再只是一座建筑,而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对传统与文化的坚守。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应县木塔都将是我心中最温暖的牵挂,它提醒着我,不要忘记那些为文明付出过心血的人们,不要忘记我们肩负的文化传承使命。每一次回望,都是对历史的深情致敬;每一次前行,都是对未来的坚定承诺。应县木塔,你是我心中永远不灭的灯塔,照亮我前行的道路,指引我传承文明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九闲笠翁写于乙己年霜降</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