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供斋是佛教的一种传统,是让僧俗二众能快速地培福报、消业障、积功德的好方法。如《增一阿含经》中所说:“能施众僧者,获福不可计。”供佛斋僧功德不可思议,不仅可以获福无边,还可以衣食丰足、家庭和睦、福禄绵长、消 灾免 难、利益有情。 </p><p class="ql-block">为了满足信众供斋培福的需求,一般寺院都会举办供斋法 事。汉传寺院供斋,通常分为随喜斋、罗汉斋、如意斋、上堂大斋等多种方式,信众可根据自己的发心和实际情况适当选择。</p><p class="ql-block">1、罗汉斋取“供罗汉”而来。《佛祖统纪》卷三十三(供罗汉)条云:“佛灭时,付嘱十六阿罗汉,与诸施主作真福田,时阿罗汉成承佛敕,以神通力延自寿量,若请四方僧设无遮施,或所住处,或诣寺中,此诸尊者及诸眷属,分散往赴,蔽隐圣仪,密受供具,令诸施主得胜果报。”一般罗汉斋所供饮食与僧众平日饮食相同,或稍好一些。</p><p class="ql-block">2、如意斋取“吉祥如意、遂心如意”之意。施主籍此斋僧功德能福慧增长,吉祥如意,所求如愿;应供者,受用上妙美食,遂心如意,即为如意斋。一般如意斋所供饮食比僧众平日饮食要好上很多。</p><p class="ql-block">3、上堂斋请法主(方丈或住持和尚)上堂为斋主(功德主)说法之后,赴斋堂受供,称为上堂斋。法主上堂说法时,道场钟鼓齐鸣,寺中四众弟子皆前往参加,仪轨、仪仗非常隆重。上堂斋一般在水陆法 会等重大法 会举行,供上堂斋也需极殊胜的因缘。</p><p class="ql-block">4、随喜斋</p><p class="ql-block">取随喜发心之意,通常是在有斋主供罗汉斋、如意斋、上堂斋时,信众随喜发心供斋,并不做为一场单独的供斋佛 事。 供斋就是请十方现前僧众吃一餐饭的意思,所以罗汉斋、如意斋、上堂斋这些可以单独举行的供斋佛 事,需要斋主准备一定的食物和资财才能完成;而随喜斋则因是随着罗汉斋、如意斋或上堂斋进行,所以可随信众发心及经济条件随力参与。 </p><p class="ql-block">虽然供罗汉斋、如意斋、上堂大斋及随喜斋所费资财不等,但只要以虔诚心、平等心供养,所得福德并无差别。十方檀越如能供佛斋僧,其功德之殊胜不胜言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