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瑞法纪行

Di

<p class="ql-block">在AI文横流的今天,犹豫要不要再这篇系列文,因为人类的辞藻实在是快不过也美不过AI了。正如P图技术流行的时代,时光雕刻和岁月沉淀的痕迹,仿佛从人脸上消失了,人们在也一声声赞誉声中迷失掉曾经,但是,它也会从人的记忆里流失吧?于是我在键盘上敲下这篇《挪法瑞纪行》,感谢文字,给了我修辞自我的棱镜,和理解世界的眼睛。</p><p class="ql-block">视频出自:小伙伴W.J</p> 古典与现代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将入夜的时刻降落巴黎戴高乐机场,日落的余晖映照在舷窗上,驱走旅人长途跋涉的疲惫。天不冷不热,风不急不躁,心情却是想要看看这座城的急切。次日从机场到巴黎市区的地铁钻出来,看到这座城市的第一眼,就被城市的街道强行锁住前行的脚步,脑海里尽是秋风拂过梧桐树叶、满地金黄沙沙作响的画面,一帧帧就像蒙版一样与眼前的景象重叠。直到路中间的地下出风口,掀翻我们的裙摆,才知时值盛夏,这座城市却仍有沉静悠远的韵味,慵懒的,迷人的,缱绻呢喃的。这时会想起海明威——如果有你幸在年轻时去过巴黎,那么以后无论你去哪里,巴黎都会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场流动的盛宴。因为巴黎街头,从来不是千篇一律的街景,这里总有种,若不是急着赶路,应该会有人在意那些被踏碎的落叶的情调。</p> <p class="ql-block">在车水马龙的路口转角,抬眼就看到了巴黎圣母院。它历经沧桑又遭遇劫难,但却不法掩盖它雕梁画栋工艺繁复的美。斑驳树影遮不住它宏大的身影,巴黎圣母院像是时间的琥珀,有一种漫长历经岁月才酿成的陈香。刚好整点,教堂钟声响起,游人如织人潮涌动,但是世界忽然就静了下来,仿佛听到了卡西莫多的敲钟声,站在这里,你才会恍然:一个城市最不变的灵魂,往往藏在这里静止的页码里,或许是为了替所有匆忙前行的人,守护一个随时可以回来的昨天。</p> <p class="ql-block">来巴黎谁能不记录一下塞纳河和你我他的故事呢?它既是地理书上的教学案例,也是周杰伦笔下的浪漫旋律,更摇曳晃动着梵高星夜之下的倒影。塞纳河穿城而过,串连起这座城市全部的底气,这里无论白天黑夜,随地坐着各种思考人生、或者什么都不想思考的人。除了以上,我着实被塞纳河上的游船之行震惊又和解了——游船一艘艘驶过塞纳河,船上的人向着岸两边的人挥着手喊Bonjour,桥上的举着与相机比爱心,岸上的Bro回敬一段扭扭舞。在这种氛围之中,任谁都不能只想当个安静看客。陌生的你我他,有一种不知觉要参与的热情,共同创造了同一场狂欢盛宴。法国人的松弛感是刻在DNA里的,不必刻意追赶什么,只需跟着河风的节奏,就能在这场不期而遇的热闹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自在。直到夜晚的大雨倾盆,你也依旧会感叹一句:世界在下雨,拥有一颗浪漫灵魂的法国人用半首没唱完的香颂来填补伞的缝隙。</p> <p class="ql-block">巴黎,世界摩登与浪漫之都,人们穿着精致,谈吐优雅,仪态雍容,明媚自信。但无论谁第一次来,必然会感叹:这巴黎这么时尚,为什么地铁像是上个世纪的?一查才知道,他们的地铁确实上个世纪就已经有了。地铁初登巴黎,就像一场城市奇迹。彼时,横穿巴黎东西需要数小时,有了地铁,极大程度提高了通行效率,让它不只是作为交通工具,更成了城市现代化的象征。百年前,它是惊艳世人的未来科技;百年之后,它早已成为巴黎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初到巴黎的旅行者,还是奔波在地铁中的上班族,每一次踏上站台,也都会融入时代的洪流之中,为这时代之作,留下自己的注解。</p> 水穷与云起 <p class="ql-block">伍佰在歌里唱到,“那里湖面总是澄清,那里空气充满宁静”,这首《挪威的森林》被称为天底下最美妙的误会之一,因为不管是村上春树还是伍佰,在写下“挪威的森林”之前都从未到达过挪威,但完全不妨碍人们对挪威森林的向往。没来北欧之前,对它有太多的好奇:看不到阳光的漫长半年里,地广人稀一群没有社交的人类如何自洽?整晚整晚的午夜阳光之下,他们会兴奋睡不着到出门嗨起?绝对是不身临其境就想象不到的极圈生活。</p> <p class="ql-block">于是从飞机上就开始兴奋了。这可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啊!山上还覆盖着皑皑白雪,峡湾轮廓清晰得能数出一道两道弯,而穿行于罗佛敦群岛的公路,更是将冰川地貌的原片直接交给你来欣赏。岛屿之间,有很多段路经过隧道沉到海底下,低温的空气浸入心脾,大西洋的海风,以另一种形式,与你说了声“嗨~这里是北欧!”我们路随身材健壮的北欧人,他们或是好友闺蜜,或是一家老小,或是亲密伴侣,一同攀爬高耸的山峰,到最后几乎是手脚并用了,虽然是陌生的同行者,但总有无形的鼓励场,迎前相视而笑的默契,都成了支撑着彼此往上走的力量。直到在山之巅,我们看到湛蓝的基岩海,利刃般的冰川地貌,沉入挪威海的冰蚀谷,泊在峡湾的维京木屋,北极圈的阳光越过天际久久不落……当地理教科书化作眼前磅礴的景观,才懂书上的标准,真实出自北大西洋的风在斯堪的纳维亚上书写亿万年的解题过程。当你站在大自然锤炼了亿万年的峡湾面前,眼前就是云海卷向天际,崖底是滔滔海水,终于想明白了文字怎么会无用呢?在这样的大自然面前,心中的情感是需要文字来抒发力量的,这就是所谓的无用之美吧。</p> <p class="ql-block">罗弗敦,位于北极圏以内,伸入大西洋的半岛尽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孤独得这么强烈,但是又美得无法言表。你可以半夜2点钟坐在暖气边上,看太阳从大西洋上爬上来;你可以夜里十一点半(如果算夜里的话),追一场粉红色的落日与海;游人子夜零点还在徒步,垂钓和开船出去浪也不是什么大事;当然,更多的是下午的阳光正好,他们就从你的窗前划着皮艇快乐游走……当北欧的风把所有烦恼都吹远,只留下眼前礁石、大海与不落的阳光,你会明白,原来孤独与治愈,真的能在同一个地方相遇。不必刻意寻找意义,当我坐在山海之下、木屋之前,写完最后一道高考地理题,合上卷子时,窗外的皮艇正划过海面,礁石映着余晖——极致的美景里,经历着朴素而真挚的日常,连“做题”都成了值得珍藏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瑞士的山是另一种“行到水穷处”。阿尔卑斯山从瑞士横穿而过,占据了其半数以上的国土。同样是冰川地貌,瑞士有着截然不同的气质。你可以称之为山区,但是它又不像我们去过的所有山区——它可是地球最富贵的被山穿过的地区啊!瑞士人、欧洲人、世界人……人们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即使你看过所有关于瑞士山的画册,也无法不在直面它时,再表达一次震撼——这里简直是把人对 “理想山景” 的所有想象,都揉碎了铺在眼前:皑皑雪山在云雾散去之后直直逼到你的眼前,苍翠针叶林像小标兵出列,澄澈湖光映着山色随处可见……到底是哪个地产,坐拥此等绝色山谷;又是哪个有品味的老板,将一个个房子修成如此妥贴的点缀。在这里的每一天,都在感叹,瑞士人的幸福,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奢望——拎起登山装备,推开家门,转身就能扎进阿尔卑斯山的怀抱。不用长途跋涉,不用刻意寻觅,别人眼中遥不可及的“诗和远方”,就是他们推门可见的后花园。上天把最慷慨的馈赠,直接送到了他们的生活里。“我的生命,就应该浪费在这种地方。”</p> 城市与人群 <p class="ql-block">多去几个欧洲城市,就会发现它们是各自不同的。有些城市是热烈的,比如罗马;有些城市是典雅的,比如伦敦;有些城市是静默的,比如奥斯陆。作为挪威的首都,它更像是峡湾尽头一幅未干的静态水彩——山峦的冷绿、海水的靛青,城市现代设计的棱角被广袤的森林与冰冷的海水所包容。人也挺多,但生活气息浓厚;古建筑也很有格调,但却不刻意彰显历史的厚重……一天时间不足以读懂它的清冷矜持,但是当夜深时我们从酒店往下看,一群年轻人坐在长桌边,桌面只是摆了饮用水,没人急着碰杯喧哗,只是轻声聊天,这样的生活,安静的淌着,却让人觉得岁月悠长和晨昏更替的从容。</p> <p class="ql-block">电视剧《遇见王沥川》将“苏黎士”这个名字带到所有爱看言情剧的中国剧迷面前,而我唯一听过的瑞士人就是网球名星费德勒。我觉得电视剧塑造的王沥川和费德勒有点相似:——温和,善意,难道这就是这个地方的底蕴?在苏黎世的街头走了走,连风都带着点“霸总小说里的精英感”——毕竟是能撑起无数偶像剧名场面和男主留学背景的城市。这里时晴时雨,游人如织,但哪怕是雨天里匆忙躲雨的人群,都带着种不慌不忙的体面——橱窗里的钟表映着街灯闪着精致的光,老城区的鹅卵石路能走出时光的质感,苏黎世湖边的天鹅能陪你坐一下午,当当的有轨电车带你往返穿梭,这里既撑得起偶像剧里的浪漫滤镜,也装得下普通人慢悠悠的日常。</p> <p class="ql-block">更让人难忘的,是欧洲街头那些瞬间:在巴黎老佛爷的顶楼看铁塔和夕阳,遇到收工赶人,我没反应过来说了声sorry听不懂,工作人员都笑场了反而摆摆手让我们多呆会;在图恩湖的火车上,查票的工作人员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忙乱中打开错APP;在奥斯陆的便利店,卖可乐的收银员跟客人开玩笑说;在日内瓦,安检人员在我通过安检门后向我竖了个大拇指……他们这份不紧绷、不急躁的工作态度,让我不禁感慨:原来牛马的苦也是不相通的呀,日子的匆忙也可以用这份松弛来化解。</p> 写在最后 <p class="ql-block">在无数个行将被绩效表格吞噬掉的时刻,我始终感激——这个世界还有那么多大不同,等着我们去看、去感受,让我们在庸常中,依然能摩挲出生命更幽微的质地。它让人重新看见:生命,远比“有用”更辽阔。它在人心里栽种一片旷野,让人在日后漫长的生活中,有草木可依,有风声可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