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自驾游南太行山

郝润明

<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9日~20日好友8人自驾从呼市出发,开始了南太行山之旅。途经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山西省、河南省、河北省,行程2400公里,12天,游览了祖国的壮美河山,革命圣地,社会主义建设的精典事迹,古都古城,历史边关要塞,佛教圣地等。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长知识长见识长学问,强身健体!</p> <p class="ql-block">用文字图片记录我们此行的游记生活</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呼市出发~新广武镇</p> <p class="ql-block">呼市出发(金盛大桥)</p> <p class="ql-block">穿越凉城路段</p> <p class="ql-block">入住雁门关景区附近的广武长城脚下</p> <p class="ql-block">广武城门</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雁关门</p><p class="ql-block">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是古代重要的关隘、世界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雁门关以“险”著称,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它是塞北游牧民族区与中原农耕区的分界地,景区占地面积30平方公里,分为雁门关主要景点、外围景点和近代遗存三个区域。</p><p class="ql-block"> 其历史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称西隃,春秋战国时赵襄子设勾注塞,赵武灵王在此基础上设雁门郡并筑长城。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在雁门山铁裹门设关城,正式命名为雁门关。宋辽时期,宋辽以雁门关一线内长城为界,杨业曾在此抗辽。明朝时,雁门关成为九边之首,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形成了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清朝建立后,雁门关成为商旅通衢之地。</p><p class="ql-block"> 雁门关地处塞北游牧区与中原农耕区的分界线上,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屏障,历史上发生过2000多次战争,如汉击匈奴、唐防突厥、宋御契丹等,李广、卫青、霍去病、杨家将等名将都在此留下了辉煌战绩。同时,它也是昭君出塞、文姬归汉的必经之路,明清晋商汇通欧亚的重要通道,孕育了丰富的边塞文化。</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参观大寨,游览虎头山,入住虎头山民宿。</p><p class="ql-block"> 大寨是山西省昔阳县大寨镇的一个村庄,座落在太行山腹地虎头山脚下。这里平均海拔1000米,年平均气温摄氏9.4度,无霜期145天,年平均降雨量550毫米左右。大寨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天斗地,改造自然的先进典型。解放前,处于日本帝国主义和封建官僚主义夹缝之中的大寨人民食不果腹,生活颠沛流离。1945年昔阳县全县解放,受压迫的大寨人民分得土地翻身做了主人,开始了自己的艰苦创业之路。在生产资料的严重匮乏情况下,大寨人全民上阵,搬山填沟造平原,自力更生战洪灾,科学种田、发展水利,无论寒暑从不间断,终于将大寨穷山恶水变成了太行山上的“小江南”。1964年,毛泽东主席向全国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大寨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一起登上了历史舞台,大寨人艰苦创业精神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与肯定。</p><p class="ql-block"> 今天,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大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开拓创新,克难奋进的精神武器和永不停息、拼搏进取的内在动力,必将鼓舞我们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披荆斩棘、跨步前行!</p> <p class="ql-block">大寨沟渡槽</p> <p class="ql-block">当年大寨铁姑娘郭凤莲</p> <p class="ql-block">住在虎头山民宿,巧遇当年大寨铁姑娘队长郭凤莲(现年80岁)</p> <p class="ql-block">大寨餐饮</p> <p class="ql-block">参观陈永贵故居和大寨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总理参观大寨,留下珍贵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陈永贵关于&lt;三三制&gt;写给毛主席的信。</p> <p class="ql-block">短视频展示大赛风貌</p> <p class="ql-block">第四站:麻田八路军总部</p><p class="ql-block"> 麻田八路军总部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麻田镇,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及中共中央北方局等机关的驻扎地,在抗战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 。 </p><p class="ql-block"> 1940年11月7日,八路军总部进驻麻田镇,直至1945年9月2日抗日战争胜利后才离开,期间除重大作战行动外,几乎都在这里驻扎,共计约1693天。朱德、彭德怀、邓小平、左权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战斗、生活,指挥华北敌后抗战</p><p class="ql-block"> 麻田地处太行山谷之中,与河北交界,濒临清漳河畔,四周奇峰环抱,地势险要,有“省界屏障、锁钥晋疆”之称,且远离铁路干线等日军控制地带,有利于总部开展工作和保障安全</p><p class="ql-block"> 主要景点</p><p class="ql-block"> - 八路军总部纪念馆:是全国唯一全面反映八路军总指挥部和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抗战历史的大型革命纪念馆,也是山西省红色旅游景点中展线最长、文物实物最多、内容最全的专题纪念馆。馆内多媒体设置丰富,场景复原精细,展出图片500余张、展品380多件,综合运用声、光、影技术,展示八路军顽强抗敌的战斗场景。</p><p class="ql-block">- 八路军总部旧址红色文化园:包括八路军总部旧址、左权旧居、邓小平旧居等红色文化遗址院落,游客可在此感受革命先辈的生活和战斗场景。</p><p class="ql-block">- 太行军魂文化体验带:沿途有龙盘虎踞、太行精华、军歌之父郑律成展馆、太行文学馆、新闻烈士纪念碑等多个重要文化景观节点,展现了丰富的红色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 麻田八路军总部是华北抗日的核心指挥中枢,从这里发出的一道道战略指令,指挥着八路军在广阔的华北战场上浴血奋战,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为全民族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的成长壮大。</p> <p class="ql-block">左权旧居</p> <p class="ql-block">短视频展示</p> <p class="ql-block">第五站:八泉峽景区</p><p class="ql-block">八泉峡景区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太行山大峡谷中段,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被誉为“太行第一雄峡”。 </p><p class="ql-block"> 自然景观</p><p class="ql-block">- 高峡平湖:全长3公里,水深超60米,湖水因富含矿物质呈碧绿色,游客可乘船穿行于峡谷间,感受“水上看峡”的奇特景象。 </p><p class="ql-block">- 八道水泉群:八泉峡因八股清泉同出一地而得名,泉群分布在峡谷的中部和后部,泉水清澈见底,常年潺潺流淌,是景区的灵魂所在。</p><p class="ql-block">- 悬流滴翠:展现了泉水汇聚成溪、切割岩层的亿万年地质演化过程,溪流潺潺,瀑布飞溅,景色十分迷人。 </p><p class="ql-block"> 人文景观 </p><p class="ql-block"> - 八泉峡大门:具有汉代建筑风格,将“八”字元素巧妙融入其中,台阶共有四层34级,蕴含“步步登高”之意,大门上“八泉峡”三个大字出自著名书法家任法融之手。 </p><p class="ql-block">- 时空隧道:全长800米,灯光与音效交织,墙面展示着八泉峡亿万年地质变迁与历史,让游客仿佛踏入时空漩涡。 </p><p class="ql-block">- 天空之城:有高空玻璃眺望平台和垂直高度达208米的观光电梯,该电梯创下三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乘坐其中可俯瞰峡谷全景,体验惊险刺激。 </p><p class="ql-block"> 游览特色</p><p class="ql-block"> 景区以“地上、水中、天上”三维游览为特色,地上可徒步栈道穿越一线天、九栈道等险峻地貌;水中可泛舟平湖或体验峡谷漂流;空中则依托中国首条单线循环脱挂式拐弯索道,以及“天空之城”观光电梯实现“云中行”,全方位欣赏峡谷美景。</p> <p class="ql-block">太行山旅游1号公路</p> <p class="ql-block">公路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八泉峡景区的缆车是中国第一条单线循环脱挂式拐弯客运索道 。 </p><p class="ql-block">- 基本概况:由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院设计安装,总投资1.2亿元。索道以八泉洪纷为起点,直达玉皇云顶,全长3000米,相对高差369米,跨越13座山梁,共有34个支架,由54个单线自动循环吊箱组成,每厢可乘8人。</p><p class="ql-block">- 运行参数:最大运行速度可达5米/秒,单向运行时间约12分钟,运输能力每小时约1000人。</p><p class="ql-block">- 技术特点:整体安全与系统采用最尖端客运索道技术,全程自动化控制系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最大程度保证游客乘车安全和舒适。</p><p class="ql-block">- 观景体验:乘坐缆车可俯瞰峡谷全貌,能看到溪流蜿蜒、峰峦叠嶂、断崖高耸等景观,尤其是拐弯处,能带来独特的视觉和心理体验,让游客以独特视角感受“太行第一雄峡”的壮美。</p> <p class="ql-block">短视频:八泉峽</p> <p class="ql-block">  第六站:云台山景区(2025.9.14/15)</p><p class="ql-block"> 云台天瀑又称老龙潭瀑布、老潭沟瀑布,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云台山风景区泉瀑峡内,是全国乃至亚洲落差最高的大瀑布 。 </p><p class="ql-block"> - 基本概况:云台天瀑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县境双头泉,流至老潭沟上方悬崖,形成6米多宽的水束,从落差314米高的两峰豁口流下,跌落为20余米宽的瀑面,潭下又有隐瀑,构成叠瀑,气势壮观恢宏。</p><p class="ql-block">- 地质成因:云台山地壳的迅速抬升,断裂节理成群发育,软岩层夹层的出露,使河谷中出现众多跌水,最终在潭瀑峡头形成了314米的云台天瀑。</p><p class="ql-block">- 气候环境:所在的修武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夏热多雨,冬季干冷,春多风沙,秋凉气爽,气候年差较大,热量充足,光温辐射潜力大。</p><p class="ql-block">- 最佳观赏期:每年7、8、9月份是观赏云台天瀑的黄金时段,此时降雨量充沛,瀑布水量大,气势最为恢宏。此外,连续降雨后也是观赏的好时机。</p> <p class="ql-block">第六站:云台山之茱萸峰景区。2025.9.14下午游览。</p><p class="ql-block"> 茱萸峰是云台山的主峰,海拔1297.6米,俗名小北顶,是历代文人墨客、僧道修行的圣地 。因古代遍生茱萸而得名,唐代诗人王维曾在此写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这里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高达93%,有千年名树红豆杉、五角枫树等,有天然氧吧之美誉 。峰腰有药王洞,深30米,直径10米,相传是唐代药王孙思邈采药炼丹的地方,洞口有一株千年红豆杉 。峰顶有真武大帝庙、天桥、云梯等建筑 。游客可踏千阶云梯栈道登顶,领略群山连绵、峰涌云动的壮美景色,从峰顶下山前往凤凰岭玻璃栈道,体验U形悬空栈道的惊险刺激 。</p><p class="ql-block">凤凰岭云岭漫步和玻璃栈道:云岭漫步位于凤凰岭海拔1080米的悬崖峭壁上,由U型全透明、无护栏的开放式悬空玻璃栈道构成,宛如一条剔透的丝带,系于青山云海之间,是年经人和勇敢者专属的露天高空体验殿堂。踏上云岭漫步,脚下碧翠幽谷尽收眼底,四周奇峰怪石林立,独特的地质景观一览无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背景写到:″太行山,太行了!当你感觉自己不行的时候,一定要来太行山,你一定行!″</p> <p class="ql-block">第六站:云台山景区之红石峽2025.9.15</p><p class="ql-block"> 云台山红石峡又名“温盘峪”,是云台山风景区的精华景点 。 </p><p class="ql-block"> - 基本概况 :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云台山风景区,子房湖南。峡谷全长1500米,东西宽约30多米,峡谷深达68米,是一处由红岩构成的丹霞地貌峡谷景观。</p><p class="ql-block">- 地质特色:形成于12亿年前,曾是海滩,后经多次地壳造山运动,大海变成高山。它是造山运动形成的断层带,由紫红色的砂岩构成,因岩石中铁质成分氧化,砂岩呈现红色,又因铁质含量不均匀,颜色深浅不一,形成各种美丽图案。</p><p class="ql-block">- 景观特色 :有红岩绝壁,是中国北方地区少有的丹霞地貌峡谷景观;峪内泉、瀑、溪、潭涧众多,如瀑高60余米的白龙瀑布,共分三叠,状若飞雪玉龙;还有黑龙洞、一线天、黄龙潭、相吻石、逍遥石等众多奇特景观,集秀、幽、雄、险于一身,被誉为“自然界山水精品廊”。</p><p class="ql-block">- 气候特点 :峪内夏日凉爽宜人,隆冬青苔草绿,四季如春,故又称“温盘峪”。</p><p class="ql-block">- 人文景观:有历史悠久的黑龙王庙,供奉着黑龙王,体现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和宗教信仰;还有沿着峡谷崖壁修建的古栈道,游客可漫步其上,近距离感受红石峡的魅力与峡谷的险峻。</p> <p class="ql-block">9月15日上午云台山红石峽</p> <p class="ql-block">第七站:红旗渠!2025.9.15下午</p><p class="ql-block"> 红旗渠是一项人工修建的灌溉工程。上世纪60年代,为了改变干旱缺水的困境,林县人民从山西省境内引漳河水入林县,从1960年2月动工到1969年7月竣工。苦战10年,建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从根本上改变了林州(原林县)的生存和发展环境。</p><p class="ql-block">林州概况</p><p class="ql-block"> 林州市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是红旗渠精神发祥地、“四有书记”谷文昌的故乡。历史上,夏代属冀州,周朝属卫,秦属邯郸郡,西汉置县,因境内西部太行山支脉隆虑山而取名隆虑县。</p><p class="ql-block"> 东汉延平元年(106年)因避汉殇帝刘隆名讳,改名林虑县。北魏永安元年(528年)置林虑郡。金贞祐三年(1215年)升为林州。明洪武三年(1370年)降州为县,改名林县。1994年撤县设市,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辖20个镇(街道)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人口116万。先后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等。</p><p class="ql-block"> 半个多世纪以来,林州人民在红旗渠精神的激励下,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实现了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一次次飞跃。党的二十大后,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红旗渠考察,为林州跨越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林州牢记领袖嘱了托、勇担历史使命,锚定高质量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坚持精神立市、产业兴市,经济社会发展平稳有序、量质并进。林(州)长(治)高速、晋豫鲁铁路穿越太行千古屏障,与鹤(壁)辉(县)高速、正在加紧推进的沿太行高速形成多重交汇,成为中原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门户。装备制造、精品钢深加工和电子新材料、绿色储能“两主——新——未来”产业筑牢了工业经济基本盘,建筑业“总部经济”持续巩固、壮大。“红绿蓝”三色旅游辉耀太行,“中国画谷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旅游+培训+研学+写生+康养”等文旅融合新业态蓬勃发展。绿水青山成色更足,创新空间包容活跃,发展环境日益优化,社会氛围温暖和谐,一座“居者自豪、来者依恋闻者向往”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正呼之欲出!</p><p class="ql-block"> 新时代新气象,新征程新作为。林州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红旗渠重要讲话精神,在河南省委产安阳市委坚强领导下,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面落实“1225”发展思路,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林实践,奋力谱写红旗渠故乡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青年洞景区</p> <p class="ql-block">第八站:石板岩镇,2025.9.15晚/16早。</p><p class="ql-block"> 石板岩镇位于河南省林州市西北部山区,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于一体的特色小镇 。 </p><p class="ql-block">- 基本概况:镇域面积89平方公里,下辖17个行政村,228个自然村,截至2025年5月,户籍人口9942人。石板岩镇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山岳地貌显著,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最高处海拔1638米,最低处海拔501米。境内河道属海河流域漳卫河浊漳河水系,露水河由南而北穿境而过。</p><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明代林县分十三社,石板岩设车辐社,此后历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1983年12月改称石板岩乡,2014年撤乡建镇至今。</p><p class="ql-block">- 经济发展:写生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自上世纪80年代起步,目前中央美院等全国283家院校在石板岩挂牌写生基地,年接待写生学生超200万人次。同时,旅游业发展迅猛,2024年接待游客、写生学生750余万人次,旅游经济收入19亿元。此外,石板岩镇还依托特色农产品和中药材发展商业,石板岩供销社将本地产品销往全国各地。</p><p class="ql-block">- 社会事业:教育方面,有幼儿园、小学、初中,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文化方面,有公共图书室、扁担精神纪念馆,打花棍被列入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医疗方面,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6个,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均较高。</p><p class="ql-block">- 荣誉称号:石板岩镇拥有国家级传统村落9个、省级传统村落3个,先后荣获“全国特色小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国家地质公园”“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等多个国字号荣誉。</p> <p class="ql-block">第九站:太行屋脊(2025.9.16上午)。景区位于河南省林州市石板岩镇西乡坪村,是南太行林虑国家重点风景区,国家4A级旅游区 。行驶在弯弯曲曲的险峻盘山路上,到达太行屋脊俯瞰美景!原路返回,向邯郸出发。</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行驶在太行天路&lt;一号旅游&gt;公路上</p> <p class="ql-block">第十站:邯郸市邯郸道。又称串城街,是邯郸市一条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以下是其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 - 基本概况:位于邯郸市丛台区陵西大街东侧,南起和平路,北至学步桥,纵贯人民路与丛台路两条主干道,南北长约2.1千米,规划面积约36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夏商时期已具雏形,战国时成为赵国都城连接燕、魏等诸侯国的军事、商贸要道,汉唐时期是学子赴京赶考的必经之路,北朝至唐代因“黄粱梦”典故成为求取功名路途的代名词,宋元以后频繁出现于文人作品中,20世纪初随着京汉铁路开通逐渐成为邯郸城内的街道。</p><p class="ql-block">- 文化内涵 :这里是邯郸的明清古城,留下了赵武灵王、赵奢、廉颇、蔺相如等一众名人的身影和诗篇,还有1584条与此地相关的成语典故,如“负荆请罪”“邯郸学步”等,是邯郸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p><p class="ql-block">- 主要景点 :有蔺相如回车巷、邯山书院、秦始皇诞生地纪念馆、武灵阁、张国彦宗庙等众多历史古迹,还有慈禧太后下榻过的邯郸行宫、中国最后一位进士李景廉故居等。</p><p class="ql-block">- 街区特色 :2025年1月25日正式开街,定位为展示古赵文化的文旅地标。整体分为南区、北区及学步桥区三大板块,北区采用战汉风格建筑群融合现代商业,南区保留明清式历史风貌,复原古街道肌理,各板块以成语文化为主线,还设有沉浸式演出、古典舞蹈等特色节目,让游客能沉浸式感受邯郸的历史文化魅力。</p><p class="ql-block">​ 2025.9.16下午游览,入住邯郸市,17日上午参观邯郸市博物馆。晚入住西柏坡。</p> <p class="ql-block">第十站:邯郸之博物馆。2025.9.17上午</p><p class="ql-block"> 邯郸古称甘丹,西依太行,东跨平原,黄河故道、漳、滏、洺、卫河纵横其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旧石器时代这里有新桥遗址,新石器时代磁山农业文明初现。商族文化在此起源、发展,战国时代为赵国都城,汉代是著名商业都会。汉末邺城崛起,魏晋南北朝时相继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国都,兴盛近四百年。隋唐以降,大名藉运河而兴,洺、磁扼形胜滋衍,金戈铁马纷扰历史云烟。宋金元明清,广平、大名路府并立于此,耕读传家,世风敦然。清末铁路贯通,新学渐兴,工矿略显,为近代邯郸复兴之启端。民国时期近代工业行进艰难,民族危机日益逼悬。抗战烽火遍燃冀南,革命老区肇始元元,邯郸儿女为新中国的建立和民族复兴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 勤劳的邯郸人民勇于进取,深厚的文化积累,是今天我们建设富强、文明、美丽区域中心城市新邯郸的动力源泉。</p> <p class="ql-block">第11站:革命圣地西柏坡。</p><p class="ql-block"> 西柏坡是中共中央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旧址。一九四八年五月至一九四九年三月,西柏坡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是中共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央工作委员会来到西柏坡,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领导了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指导了晋察冀的军事斗争,建立了华北财经办事处。1948年5月,中共中央移住西柏坡。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石五位书记汇合。在此党中央领导了全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新中国从这里走来。</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第12站:佛教圣地_五台山景区。2025.9.18下午</p><p class="ql-block"> 五台山是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是世界文化景观遗产、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众多,汇集了大量雄伟壮观的佛教建筑和精美绝伦的佛像、佛塔、壁画、牌匾、藏经、佛教音乐等历史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研究空间。</p><p class="ql-block">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景区规划面积607平方公里,行政管辖面积436平方公里。有古籍记载:“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日五台。”五台山属太行山系的北端为太行山脉主峰。</p><p class="ql-block"> 五台山的五个台分别是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和中台翠岩峰 。</p><p class="ql-block"> - 东台望海峰:海拔2795米,所在的山叫青蓝山,台顶像鲨鱼的脊背,因东望明霞,若波若境,可观云海、日出,故名望海峰。 </p><p class="ql-block">- 南台锦绣峰:海拔2485米,是五座台顶中海拔最低的,位于仙花山山顶,台顶像一个倒立的澡瓶,细草杂花,灿若铺锦,所以又叫锦绣峰。 </p><p class="ql-block">- 西台挂月峰:海拔2773米,在明月山山顶,台顶平坦如掌,每当明月高照,月坠峰巅之际,犹如一面悬镜,故名挂月峰。 </p><p class="ql-block">- 北台叶斗峰:海拔3061.1米,是华北地区最高点,所在的山叫云雾山,台顶平广,从下面仰望,巅摩斗杓,故又名叶斗峰。 </p><p class="ql-block">- 中台翠岩峰:海拔2895米,位于平顶山山顶,台顶上平广宽阔,方圆3公里,面积比其余4台顶都大,由于山峦雄伟,石翠岩碧,所以又叫翠岩峰。</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第十三站:阎家大院景区,2025.9.19</p><p class="ql-block"> 阎家大院是统治山西近四十年,一度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的阎锡山的府宅。它始建于清中期,扩建于1913年,完成于1937年,共建有都督府、得一楼、上将军府、同武将军府、穿心院、新南院、东花园、西花园等大小共30余个院落,近千间房屋,总占地面积45000多平方米,是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其建筑风格既有典型的清代宫殿式,又有中西合壁的建筑,也有中国传统带廊瓦房民居建筑风格,它以鲜明的民间色彩和中西结合的建筑艺术风格,显示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其中尤以一组组精湛绝伦的石雕、木雕、砖雕而使中外游人流连忘返。遍布各主要建筑下面的地道、地下室,又将这座历尽沧桑的建筑群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p><p class="ql-block"> 阎家大院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建筑错</p><p class="ql-block">落有致,气势雄伟,如入迷宫,大院最神秘的是遍布在建筑物下面的机关地道,这些地道纵横交错,密如蛛网,遍布在整个建筑物地下,总长度达到了数干米。地道的设计巧妙,有的隐藏在墙壁、地板或者炕洞内,有的则设在庭院、花园或者假山之中。地道的内部设施也非常完备,有通风口、照明设备,储水设施甚至还有临时的床铺和厨房。此外,地道还有许多秘密通道连接大院内外的各个重要地点;如:阎父陵园、别墅、祠堂等。这些地道是阁锡山快速转移的通道,秘密活动的地方,也是危机时刻的避难所。遍布各主要建筑物下面的地道(地下室)将这座深宅大院罩上了一块神奇诡秘的面纱。</p> <p class="ql-block">第14站(1)大同之古城夜景</p><p class="ql-block">大同古城简介</p><p class="ql-block"> 大同作为两汉要塞、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九大古都之一。大同古城保护区域总面积约6.87平方干米,城池面积3.28平方千米,是大同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文化旅游资源。大同古城步行街作为古城核心街区,从云路街起,淦经县楼南北街,鼓楼东西街,下寺坡街,并延伸至华严寺广场,清真大寺广场和大同潘家园,贯穿古城内文旅设施完善、建筑风貌完整、商业服务完备的精华区域,肩挑广府角、鼓楼西街两大历史文化街区,途径华严寺、鼓楼、九龙壁、关帝庙大殿、府文庙、重阳宫、府衙、圆通寺以及大清真寺9处文物景点。街区内多种商业业态协同发展,文旅产业蓬勃兴起,已成为游览古城必玩必到之处。</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高速进入大同收费站。</p> <p class="ql-block">大同古城凤临阁酒楼</p><p class="ql-block"> 历史渊源:始创于明朝正德年间,原名“久盛楼”,因正德皇帝微服私访时与李凤姐“游龙戏凤”的故事而改名。1900年,慈禧太后偕光绪皇帝西逃至大同,凤临阁制作的“百花烧麦”深受慈禧赞赏,获赐“凤临烧麦”题字,从此声名远扬。</p> <p class="ql-block">第14站(2):大同之九龙壁。</p><p class="ql-block"> 大同九龙壁位于古城内和阳街南侧。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规模最大、气势最雄伟的一座九龙壁。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大同九龙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我市城市十大旅游名片之一。</p><p class="ql-block"> 九龙壁原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门前的照壁。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桂就藩于大同。代王府的兴建就开始于此时,为增强王府的威严华贵气氛,特在府门前建造了这座巨大的琉璃照壁——九龙壁。明崇祯末年代王府毁于兵火,唯九龙壁幸免于难,得以保存至今。壁坐南朝北,全长45.5米,高8米,厚2.02米。全壁分成三个部分,底部须弥座,高2.09米,其东腰部分镶有琉璃神兽两层,第一层为象、麒麟、狮、虎、天马、鹿等;第二层为“二龙戏珠”图案,雕工精致,形态生动活泼,与壁身形成一个十分协调的衬托。壁身为龙壁的主要部分,高3.72米,两侧为“旭日东升”和“明月当空”图案,正面由426块五彩琉璃构件拼砌而成,九条大龙飞舞奔腾于波涛和云气之间,中间隔以山石、水草。壁身之上有仿木结构的琉璃斗拱62攒,承托五脊瓦顶,正脊为高浮雕的花卉和游龙脊筒,两侧正吻大口吞住正脊,造型生动。屋面由琉璃筒瓦、板瓦和勾头、滴水组成,砌筑方式和正式庑殿顶完全相同。壁前建有长34.8米,宽4.4米,深0.8米的倒影池,由石勾栏围砌,中部有一石拱桥跨越。石勾栏望柱头雕刻有仙人、石榴、寿桃、棋盘、猕猴等图案,形式古拙,栩栩如生。池的东西两端腰部各置石雕龙头,可从口中向池内供水。当池中碧水经微风轻轻吹过,水面荡起层层涟漪,只见九条巨龙倒影于水中,或奋爪畅游,或翻腾于碧海蓝天之间,显得气势磅礴,雄伟壮观。</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第15站:中国大同云冈石窟(2025.9.20)。时隔37年,第二次来到云冈石窟。现存最大佛像和1988年相比,手部风化严重,急需采取措施加以保护!</p><p class="ql-block"> 景区介绍: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山南麓、武州川北岸,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首批五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始建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年(460年),由高僧昙曜主持开凿,历经近70年营造,形成庞大石窟群。</p><p class="ql-block"> 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附属洞窟209个,佛龛约1100多个,大小造像59000余尊,雕刻面积达18000余平方米。早期(昙曜五窟)融合印度犍陀罗与秣菟罗艺术风格,佛像高大雄浑;中期洞窟形制多样,造像题材丰富,汉化特征显著;晚期佛像呈现秀骨清像的清新典雅风格,反映孝文帝汉化改革影响。</p><p class="ql-block"> 第5窟主尊坐佛高17米,为云冈第一大佛,敷泥贴金,气势恢宏;第6窟是设计最完整的中心塔柱窟,壁面雕刻佛传故事与装饰图案,被誉为“云冈第一伟观”;第12窟为“音乐窟”,前室雕刻伎乐天,展现北魏宫廷乐队风貌。 云冈石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丰碑,融合了印度、西域及中原的艺术风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云冈模式”,堪称“雕刻在石头上的北魏史书”,是研究北魏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珍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图片总结太行之行路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