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点快点~趁年华尚早~鸿雁在云鱼在水~如此胜境~谁忍心离去?!

智慧星辰of文刀

<p class="ql-block">“五山环抱”、“三泉交汇”、“两水穿流”,这是对腾冲和顺古镇地理优势山形水系的最赋予诗意的概括,山环山抱的古老村镇,具有独特的样貌和气韵。</p> <p class="ql-block">如果去了滇西,腾冲和顺千万不可错过。这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胜境之地。和煦的风,暖照的阳光,透彻的蓝天与空气,一簇一簇堆积起来的站立的纯粹的白云,仿佛是一位位神仙在天边游走。腾冲的云就是这样带着高原特色的美而鲜艳夺目。</p><p class="ql-block">和顺古镇为明洪武年间军屯戍边而建,是古代川、滇和缅、印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因一条小河绕村而过,故称为“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今名。</p> <p class="ql-block">选一处佳苑屋舍,小住时日,深得惬意悠闲,每日看青山绿水,白云滔滔,品潞江坝咖啡谷的上等咖啡,不绝诗意来袭,有云:</p><p class="ql-block">青山随目佳,</p><p class="ql-block">完胜故园好。</p><p class="ql-block">得此一日悠,</p><p class="ql-block">闲住恰蓬岛。</p> <p class="ql-block">  和顺古镇内处处可见参天古树。这里历来就有保护树木的传统,喜用树来命名巷道,如黄果树巷、槐果树巷等。和顺魁阁旁长有两棵秃杉,已有500余年树龄。1931年,有人欲伐两杉,引得乡人反对。著名哲学家艾思奇的父亲、辛亥革命元老李曰垓率众护树,写下《双杉行》长诗,刻于石碑上,诗末一句“有敢伐者头可斫”,成为乡规。</p> <p class="ql-block">这个距离腾冲市城区西南仅4公里 的古镇,原名“阳温暾”,因小河绕村而过,后改名为“河顺”,再因“云涌吉祥,风吹和顺”的诗句,最终定名为“和顺”古镇始建于明朝,拥有千余座传统民居,其中清代民居百余座,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小径红稀,芳郊绿遍,</p><p class="ql-block">高台树色阴阴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鸿雁在云鱼在水。</p> <p class="ql-block">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场清梦酒醒时,斜阳正照庭深院。</p> <p class="ql-block">满目青山空念远,船在星河水在云。</p> <p class="ql-block">和顺古镇是著名的侨乡,六百多年来,中原文化、西洋文化、南诏文化和边地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独特的侨乡文化和马帮文化,古镇建筑环山而建,从东到西渐次递升,绵延两三公里,拥有众多明清时期的祠堂、牌坊和古宅。主要景点包括滇缅抗战博物馆、中天寺、弯楼子、刘氏宗祠、艾思奇纪念馆、文昌宫和和顺图书馆等。</p> <p class="ql-block">跨过古镇入口的双虹桥,沿着火山石砌成的台阶拾级而上,穿过一个三开间式飞檐歇山顶大门,一座中西合璧的两层建筑跃然眼前,这便是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和顺图书馆。这座图书馆建于1928年,由和顺旅缅华侨为振兴家乡文化教育而捐资创办,现有藏书13万余册。</p><p class="ql-block">  走进阅览室,只见报刊整齐摆放在木桌上,桌椅的边角被磨掉了漆,古色古香的图书馆内处处可见岁月的痕迹。阅览室正面壁板上挂有一副对联“书自云边通契阔,报来海外启群黎”。此联暗藏“机巧”,上下联前四字交互着读,得“书报来自云海外边”之意。</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位于文昌宫旁,寓意着文化昌盛,人才辈出,承继绵长。</p> <p class="ql-block">时至今日,和顺图书馆这个全国最大藏书最多的乡镇级图书馆,历经百年风雨时光荏苒,仍然对外开放,承担着本地乡民借阅图书和阅读书报杂志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无论游客还是本地人都可以落座阅读。</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的书报阅览区。</p> <p class="ql-block"> 像和顺图书馆这样的历史文化建筑,古镇里还有很多。在大马帮博物馆,了解丝绸之路古道历史和马帮文化;到艾思奇纪念馆,领略哲学的魅力,感悟人生真谛;步入和顺小巷,体验古法造纸、皮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一场与时光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艾思奇是笔名。本名李生萱。李家是和顺古镇的大户人家。家族里出了不少在文化教育和其他行业有名气的人物。</p> <p class="ql-block">艾思奇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恰逢附近小学校组织参观。艾思奇这个名字是出于他对马列哲学的热爱而起的。他的《大众哲学》影响了一代人对马哲的信仰和追求。</p> <p class="ql-block">古镇不仅是茶马古道重镇和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是汉文化与南亚文化、西方文化交融的窗口。古镇的文化具有包容性和多元性,体现了“和与顺”的特点。和顺古镇曾先后荣获“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等殊荣。</p> <p class="ql-block">来一次和顺吧,流连忘返之后便是久居于此的奢望油然而生。住上个三五月时,依然不想挥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