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群50后,从湖南湘潭一路自驾而来,是同学,是知青,也曾是并肩工作的同事。几十年的光阴像江水般流过,可心底那份属于青春的约定,却始终没散。这次,我们终于完成了那个搁置多年的梦——去看钱塘江的大潮。当车子驶入海宁,远远望见“潮起东方”雕塑公园的轮廓时,谁都没说话,可我知道,每个人心里都潮水翻涌。</p> <p class="ql-block"> 在那座巨大的环形雕塑前站定,它像一个时间的闭环,把我们又拉回了当年。有人笑着说:“这不就像我们下乡时走过的田埂围成的圈?”大家哄笑起来,笑声在草地上荡开。云朵低低地浮在头顶,风从钱塘江的方向吹来,带着湿意和期待。我们站成一排,有人摘下帽子挥了挥,有人把手搭在老友肩上,咔嚓一声,定格了这一瞬的轻松与自在。</p> <p class="ql-block"> 公园深处,一尊站立的人物雕塑静静望着远方。他没有名字,却像极了我们记忆中的某个人——那个总走在最前面、背影挺拔的知青队长。我们站在他身后合影,有人交叉双臂,有人微微笑着,没人说话,但空气里全是默契。树影斑驳,洒在肩头,仿佛时光也放慢了脚步,愿意陪我们多站一会儿。</p> <p class="ql-block">往前走不远,一座由三角形结构组成的艺术装置立在蓝天之下,线条利落,像被风削出来的浪尖。我们围着它转了一圈,有人说:“这不就是潮水冲上岸的样子?”的确,那层层叠叠的金属片,仿佛凝固了奔涌的瞬间。有人举起手比了个“V”,有人踮起脚想看得更远——或许我们看的不只是雕塑,而是记忆里那场从未退去的青春潮水。</p> <p class="ql-block">再往里,一座流动线条般的金属雕塑静静伫立,弯弯曲曲,像一首没有休止符的歌。我们站在它面前,忽然安静下来。这雕塑不像在诉说力量,倒像是在低语:时间走了,可情谊还在。有人轻轻碰了碰金属板,声音清脆地响了一下,像是回应。我们手牵着手拍了张照,动作有些笨拙,却格外真诚。那一刻,我们不是年过七旬的老人,而是当年在田埂上奔跑、在油灯下写信的少年。</p> <p class="ql-block"> 登上了那座木质观景塔。两层高,不高,却足以望见远处江面的影子。栏杆有些粗糙,手扶上去,能感觉到木头的温度。有人指着远方说:“潮还没来,但风已经到了。”我们站在上层,静静望着,像等待一场久别重逢的仪式。塔下,草地青翠,风过处,树梢轻摇,仿佛整个公园都在为我们屏息。</p> <p class="ql-block">几位姐妹在木楼梯上歇脚,靠在栏杆边说笑。她们的衣裳颜色鲜亮,像当年插在衣领上的野花。一个说:“老了,可心还是热的。”另一个接道:“只要还能走,就得把没看的风景看完。”这话惹得大家都笑了,笑声顺着风飘出去,落在雕塑的金属上,落在树梢上,也落进了彼此心里。</p> <p class="ql-block">回程前,我们又在一座由不规则金属块组成的雕塑前驻足。它没有明确的形状,却让人觉得完整。就像我们这一群人,来自不同的生活轨迹,却因一段共同的岁月,拼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天空依旧多云,可我们的心里,早已放晴。</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片树林,一座雕刻着波浪纹路的拱形装置横跨小径,阳光从晴朗的天空斜照下来,把影子拉得很长。我们从拱门下走过,像穿过一道通往过去的门。有人说:“这纹路,多像钱塘江的潮纹。”是啊,潮来潮去,带走了泥沙,却留下深深的印记。我们在拱门前停下,拍下最后一张集体照,笑容里有释然,也有满足。</p> <p class="ql-block"> 钱塘江大潮,马上就要来了,看潮去喽.淹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