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1宁夏青铜峡黄河大峡谷

郑细林

<p class="ql-block">吴忠市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区,简称黄河大峡谷旅游区,是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市青铜峡镇境内的旅游景区,总面积126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青铜峡的由来源于中国古代大禹治水的传说‌:相传上古时期黄河泛滥,大禹用神斧劈开山石疏导洪水,形成峡谷;夕阳西下时,晚霞与河水在峭壁上反射出青铜般的光泽,故得名“青铜峡”。这一名称既承载了神话色彩,也反映了其作为黄河上游重要峡谷的地理特征。‌</p> <p class="ql-block">宁夏水利博物馆坐落于青铜峡水利枢纽下黄河右岸的黄河大峡谷景区入口处。系统展示宁夏2000多年水利发展史。</p> <p class="ql-block">沿着黄河边前行几百米,到了青铜峡水电站。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黄河上游青铜峡谷口处,是中国最早的闸墩式水电站,以灌溉和发电为主,兼具防洪、防凌及工业用水等综合功能,总装机容量339兆瓦,结束了宁夏灌区两千多年无坝引水历史。‌</p> <p class="ql-block">黄河之水天上来</p> <p class="ql-block">枢纽布置了三大灌溉渠道:秦汉渠、唐徕渠、东高干渠,灌溉面积36.67万公顷。枢纽的兴建结束了宁夏灌区两千多年无坝引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游船码头,在这里坐船到对岸的108塔景区</p> <p class="ql-block">奔腾不息一泻千里的母亲河。</p> <p class="ql-block">青铜峡两边的山分别是‌东侧的牛首山和西侧的贺兰山‌,这两座山脉夹峙形成黄河上游最后一道峡谷,是青铜峡大峡谷的核心地理特征。‌</p> <p class="ql-block">渡过黄河 ,就是青铜峡108塔。始建于西夏时期(约1038-1227年),兴盛于蒙元时代,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排列最整齐的喇嘛塔群,其建造源于佛教信仰,旨在消除人生108种烦恼。‌</p> <p class="ql-block">108塔,坐西朝东,背山面河,依山势自上而下按一、三、三、五、五、七奇数排列成12行,底层塔数为19,形成总体为三角形的宏伟塔群。</p> <p class="ql-block">一百零八塔塔群中最上面一座形体较大,高5米,塔基呈方型,为过洞式喇嘛塔,</p> <p class="ql-block">站在塔群之巅俯瞰黄河,方能领悟古人选址的精妙。青铜峡为黄河上游最后一道峡谷,108塔正位于"黄河金岸"的制高点,既是佛教修行的清净道场,又是丝绸之路上的精神坐标。当夕阳为白色塔群披上金纱,黄河水在峡谷中奔流不息,仿佛千年时光在此凝固。</p> <p class="ql-block">塔林博览馆,里面展览各地的古塔图片。</p> <p class="ql-block">游玩了108塔,坐摆渡车到最后一站,青铜峡黄河铁桥。</p> <p class="ql-block">黄河青铜峡发电站大坝</p> <p class="ql-block">青铜峡黄河铁桥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第一座黄河大桥,于1959年7月建成通车,桥长292.3米,桥面宽4.5米,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是我国有代表性的近现代工业遗产之一。</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中国是一穷二白,材料来源‌:钢梁使用美、英、加等国二战剩余钢材,连接件含3.5万颗中国产铆钉,体现特殊时代的技术融合。‌‌黄河大桥整体采用钢结构设计,全桥共计使用了35000个铆钉。如今,在多车生锈的钢梁上,仍可清晰辨认出英加美等国的生产年份标记,因而被誉为“八国桥”。</p> <p class="ql-block">初建时可通行火车、汽车及行人,现作为文物仅供步行,成为黄河文化旅游地标。‌‌</p> <p class="ql-block">羊皮筏子是黄河中上游古代先民以羊皮为材料制成的水运工具。</p> <p class="ql-block">名副其实的黄河。</p>